法藏菩萨,是阿弥陀佛在菩萨因位时的名号,又称法藏比丘。音译为昙摩迦、昙摩迦留。据《无量寿经》上记载,过去久远无量劫,抄锭光如来出现于世,次有光远等五十二佛相次出世,接着于世自在王如来时,有国王闻此佛说法而发无上正真道意,乃弃王位出家为沙门,号日法藏。其人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于定中搜寻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之殊胜处,选择综合出袭心中所愿的净土形象,而发四十八大愿。
《悲华经》卷二说弥陀于因位当国王时,名无诤念王,出家时名无量清净,有观音、势至等千子。玄一《无量寿经记》卷上记载弥陀于因位时名龙珍王,与禄波那(即观音)、洗泽河(即势至)入山修道。谛忍《念佛无上醍醐编》卷下则认为法藏比丘是观音的异名,并引用《理趣释》卷下的‘妙法藏是观自在菩萨’证明之。此外,有人认为法藏即地藏菩萨。
概略地说,法藏菩萨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他在还没有出家、成为法藏菩萨之前,是一个国王,他的出家、发愿修行的经过,在《无量寿经》卷上都有介绍。这位国王很有智慧,很有爱心,又很果敢,精进勇猛。他遇到一位佛,叫做世自在王佛,听了世自在王佛说法之后,就晓得即使当国王为百姓服务,总不如出家修行、传播佛法、救度十方众生来得尊贵有价值,于是他舍弃了世间一切而出家,他能够放得下,难舍能舍,难行能行,正显示他的智慧与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