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载中的大圣菩萨

《宋高僧传》之〈唐泗洲普光王寺僧伽传〉,有一千八百字左右,于高僧传之比例中,为较长的一篇传记,可见其当时之影响力很大很广。

现抄摘部分:释僧伽者,葱岭北何国人也。详其何国,在碎叶国东北,是碎叶附庸耳。伽在本土少而出家,为僧之后,誓志游方,始至西凉府,次历江淮,当龙朔初年也。登即隶名于山阳龙兴寺,自此始露神异。尝卧贺跋氏家,身忽长其床榻各三尺许,莫不惊怪;次现十一面观音形。

由此,奇异之踪,旋萌不止。中宗孝和帝景龙二年,遣使诏赴内道场,帝御法筵,言谈造膝,占对休咎,契若合符,仍褒饰其寺曰「普光王」。四年庚戌示疾,勅自内中往荐福寺安置。三月二日俨然坐亡,神彩犹生,止瞑目耳。俗龄八十三,法腊罔知。在本国三十年,化唐土五十三载。勒有司给绢三百匹,俾归葬淮上,令群官祖送,士庶填。

帝以仰慕不忘,因问万回师曰:「彼僧伽者何人也?」对曰:「观音菩萨化身也。」中宗勅恩度弟子三人:慧岸、慧俨、木叉。代宗勅中官马奉诚宣放,仍赍舍绢三百匹,杂彩千段,金澡罐,皇太子衣一袭,令写貌入内供养。天下凡造精庐,必立伽真相,榜曰「大圣僧伽和尚」,有所乞愿,多遂人心。

太平兴国七年,敕高品白承睿,重盖其塔,务从高敞,加其累层。又将欲建浮图,有巨木三根,沼淮而下,至近浮桥且止,收为塔心柱焉。弟子木叉者,以西域言为名,华言解脱也。自幼从伽为剃弟子,然则多显灵异。

中和四年,刺使刘让,厥父中承,忽夜梦一紫衣僧云:「吾有弟子木叉,葬寺之西,为日久矣,君能出之?」……僖宗皇帝勅以其焚之灰塑像,仍赐谥曰「真相大师」,于今侍立于左,若配飨焉。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