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鉴赏价值的印度佛教壁画,是德干高原海德拉巴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那里是一片丘陵地带,四周环山,中间有溪流,流溪环成马蹄形。阿旃陀29个石窟洞就在临溪在悬崖上。在石窟的数量上,它虽不及我国敦煌的鸣沙山石窟多,然它内藏的艺术品之珍贵,却不亚于我国的石窟收藏。
阿旃陀是古代梵语阿谨提耶的音译,意为无想。原指离石窟寺仅6.4公里处的一个小镇(也和我国敦煌县与千佛洞之别相同)。在石窟未被发现以前,这个小镇寂然无闻。本地居民称石窟寺为莱那,即古代巴利语洞的意思。发现阿旃陀石窟已是很晚的事了。说到其发现,还得归功于我国的古代文献:在《大唐西域记》中,有一段关于唐玄奘于公元629-645年游学印度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