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鉴赏价值的印度佛教壁画,是德干高原海德拉巴邦的阿旃陀石窟壁画。那里是一片丘陵地带,四周环山,中间有溪流,流溪环成马蹄形。阿旃陀29个石窟洞就在临溪在悬崖上。在石窟的数量上,它虽不及我国敦煌的鸣沙山石窟多,然它内藏的艺术品之珍贵,却不亚于我国的石窟收藏。
阿旃陀石窟的壁画,按其开凿年代,大致可分三期:第一期的壁画最古,据测定其绘制年代是在公元350-500年间;第二期始于公元500-550年之间;第三期的壁画是阿旃陀壁画的盛期阶段,约成于公元600-650年之间。这里包括第1至第5以及第21至第26洞各窟。以第1、2两洞窟的壁画为最出色。这一幅持莲花菩萨即阿旃陀第1窟内的壁画之局部。画面虽有某些剥落之处,然较其他洞窟的壁画,它要完整得多,色彩也比较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