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戒和沙弥戒有什么意思

比丘戒梵语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语同。音译邬波三钵那。意译近圆,有亲近涅盘之义。又作近圆戒、近具戒、大戒。略称具戒。指比丘、比丘尼所应受持之戒律;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依戒法规定,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之资格。

沙弥戒转世灵童入寺院之后,一定要受沙弥戒,这是梵文(印度文)的音译,藏语称“格慈”。汉文有释义为“求寂者”、也有译成“忽慈”、“勤策”,受这种戒以表示愿意接受修持,过寺院生活,主要以儿童为主,因年龄小,沙弥戒的等级小。受戒时,有一位年长的活佛站在灵童身旁,他说一句,灵童跟着说一句,这是简单的戒律,主要是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有八条、十条、二百五十条(比丘)、三百二十条(比丘尼),要严格遵守戒律。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