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佛菩萨,主要是为了增长佛教信众对三宝的信心,在恭敬中约束身心,培植善根福德因缘。这就涉及一个关键问题:当佛教信众请到一尊佛像时,是否对这尊佛像有足够的认同,觉得这就是佛菩萨?如果佛教信众是从商店请来佛像,往往会将其当做一件工艺品,内心缺乏认同。这就需要通过开光仪式,赋予其宗教内涵,让佛教信众感到此像就代表着佛菩萨。如果佛教信众本身的信心坚固,觉得不开光也不妨碍他们自己的恭敬心,是否开光就不在特别重要了。
佛教为什么要给佛菩萨像开光?
2025-05-19 11:34
打赏
点赞
相关文章
- 佛教中的持斋
- 佛教禅林是什么意思呢
- 佛教常识--忏法
- 佛教禅林与山林意思一样吗
- 李利安:谈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五大佛教因素
- 李利安:咒语的意思是什么_佛咒是什么意思_佛教的咒语是什么意思
- 禅林怎么读?佛教禅林是什么?
- 佛教禅林制度是什么意思?
- 李利安:构建和谐社会:佛教的理论资源与实践借鉴
- 洪修平:什么是四谛_佛教四谛是是什么意思?
- 洪修平:什么是忏悔_佛教里如何理解忏悔
- 洪修平:什么是六度_佛教中的六度是什么意思?
- 洪修平:从佛教的中国化看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
- 洪修平:什么是因明_佛教中“因明”的解释
- 洪修平:佛教的“空”是什么意思?
- 洪修平:什么是三法印_佛教的三法印具体指的是什么?
- 洪修平:什么是十二因缘_佛教十二因缘的解释
- 洪修平:什么是二谛_佛教二谛是指什么
- 洪修平:什么是三句阶段_佛教名词“三句阶段”的解说
- 洪修平:什么是四禅八定_佛教里的四禅八定是什么意思
- 洪修平:什么是二道二力_佛教里的“二道二力”指的是什么?
- 洪修平:什么是八识_佛教中的“八识”是哪八识?
- 洪修平:什么是缘起论_洪修平简述佛教的缘起论
- 洪修平: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有哪些特点?
- 洪修平:什么是三学_佛教中“三学”指的是什么?
- 洪修平:佛教与佛学的关系如何?
- 佛教的禅七
- 佛教僧人的禅七生活?
- 如何理解佛教的奢摩他、三摩、禅那
- 慈母佛教法起源哪里
- 佛教中的出离心是什么意思
- 黄夏年:发展佛教教育,关心佛教界学者的建设
- 令人内心平静的佛教禅语
- 黄夏年:达摩与佛教文学和生活方式
- 黄夏年:佛教与生态环境保护刍议
- 五则经典佛教禅语
- 王雷泉:海峡两岸“人间佛教”之现况、前景与瓶颈
- 王雷泉:社会变迁与都市佛教的前景——以上海佛教为例
- 李利安:佛教的超人间性与人间佛教
- 王雷泉:佛教在市场经济转轨中的机遇与挑战——兼论当代中国宗教的若干理论问题
- 王雷泉:佛教大学与佛教文化人
- 王雷泉: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
- 王雷泉:台湾佛教经验是否适用于大陆?
- 中国十大佛教道场,具体包含哪些?
- 佛教里什么是道场
- 王雷泉:“吴越佛教与社会”学术研讨会总结
- 王雷泉: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 走向社会
- 王雷泉:批判与适应──试论“人间佛教”的三个层面
- 王雷泉:佛教在新时代的社会化和组织化
- 王雷泉:第三只眼看台湾佛教
- 王雷泉:佛教在中国文化重建中的共性与不共性
- 王雷泉:佛教要跳出寺院的围墙走向社会
- 王雷泉:“不妨也可批判一下佛教”-一句没有参透的公案
- 中国第五大佛教道场在哪?
- 王雷泉:佛教在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哪个好
- 大乘佛教的精神是什么
-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么区别
-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有什么渊源
- 大乘佛教中的三部经典是什么
- 大乘佛教有什么特征
- 周贵华:佛教信仰的意义
- 佛教里面的道场是什么意思
- 黄夏年:太虚“人生佛教”思想初探
- 大乘、小乘佛教有什么不同
- 黄夏年:20世纪俄罗斯的佛教
- 欧阳竟无: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教育》支那内学院研究会开会辞
- 黄夏年:21世纪佛教研究的展望
- 欧阳竟无: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教育》法相大学特科开学讲演
- 黄夏年:2002年我国大陆佛教研究综述
- 为什么大乘佛教受人喜欢
- 大功德天-佛教中的“财神”
- 黄夏年:浅议佛教中的科学知识
- 黄夏年:2003年我国的佛教研究综述
- 黄夏年: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
- 黄夏年:佛法不杀:佛教的战争观
- 黄夏年:佛教是反科学的吗:佛法本身最有科学精神
- 黄夏年:佛教教育与学术研究浅议
- 黄夏年:佛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刍论
- 黄夏年:七塔寺溥常法师的振兴佛教与佛教教育思想
- 大迦叶在佛教中做出了什么贡献
- 黄夏年:泰国、印度、斯里兰卡20世纪的佛教研究
- 佛教中增强记忆力和定力的方法
- 佛教里的达摩是什么?
- 为什么要给佛菩萨顶礼
- 汉传佛教和达摩的关系
- 大圣菩萨的佛教故事
- 帝释天的佛教地位
- 佛教故事:阇夜多尊者
- 大圆满法与汉传佛教区别
- 地藏七的人间佛教理念
- 斗战胜佛在佛教中的地位
- 佛教修行三果阿那含果是啥意思
- 斗战胜佛的佛教说法
- 德自在尊者:佛教三宝为什么珍贵
- 德自在尊者解答佛教中的智慧是什么
- 佛教二十诸天:大自在天
- 佛教二十诸天:大辩才天
- 佛教二十诸天:散脂大将
- 二十诸天:什么是佛教中的诸天
文章评论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