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迦叶在佛教中做出了什么贡献

大迦叶出家之后,即安心修习头陀苦行,不愿过竹林精舍或只园精舍的僧团生活。其主要原因是在于精舍的环境与生活条件太好了,他喜欢在露天静坐,冢间观尸,树下补衣,尊者认为尸臭和白骨,对修习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等观想,比起在精舍中修更合适。大迦叶不怕口晒夜露,也不惧狂风暴雨,总喜欢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尸骨遍野的墓群之间,对于人家的劝说,他都不在乎。如舍利弗和目犍连等都曾劝他发菩提心,从事弘法利生的布教活动。他就说:“我只能如此修苦行,使来者对少欲知足的苦行能尊重并能实行。”

大迦叶进入老年之后,对于苦行的修习越来越认真。有一次佛在鹿母讲堂为众说法,大迦叶身穿粪扫衣,蓬发垢面蹒跚走来,佛陀就劝他说:“你年纪老了,不要再继续苦行,脱下粪扫,换上信众所供奉的轻软之衣,不要过度地疲劳。”而大迦叶深知过艰苦而严肃的生活对培养健美德行的重要,就说:“我以头陀苦行为乐事,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的得失,我这样做使我得到清净解脱的喜悦。”佛陀听后就向大众开示说:“将来佛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在于僧团的不和与腐化。大迦叶的话说得很对,要弘扬佛法就必先要巩固僧团,要巩固僧团,就要求大家以戒为师过严肃的生活。我的正法必须让大迦叶那样的人来住持。”佛陀与尊者师徒间的情谊,不同平常,佛对尊者有如宾客和亲人,但尊者从不忘以师礼待佛,这和谐温暖的师徒关系,给后世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