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窠禅师,浙江杭州富阳人。俗姓潘,本号道林,法名圆修。出生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晚年移居福清白屿(今江阴镇),圆寂于唐大和七年(833年),享年99岁,僧龄达80多年。
唐代鸟窠道林禅师,浙江富阳人,俗姓潘。九岁出家,初随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和《大乘起信论》,后学禅,参谒径山国一禅师得法,并成其为法嗣。南归后,因见杭州秦望山有长松,枝繁叶茂,盘曲如盖,便居于此,时人称他为“鸟窠禅师”。又因鹊筑于居侧,人们又叫他“鹊巢和尚”。
白居易被贬苏州为刺史后,鸟窠禅师也离开杭州,南归于闽,并在福清江阴岛琼田山旁边垒洞为家,作为隐居之所。闲暇时,鸟窠禅师常把白居易的诗念给村民听。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鸟窠禅师自觉不久于人世,告诉侍从说:“吾今报尽……”“言讫跏趺而化”。江阴的老百姓为了纪念鸟窠禅师,在他仙归后,把其隐居的岩洞命名为“鸟窠岩”。此岩洞的遗迹至今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