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阿阇梨

梵文Acarya音译为阿阇梨,阿奢黎,阿舍梨等,意为师范,规范师,也有翻译为正行等。指以规范而矫正弟子之行的导师。本来指督导弟子阅读理解吠陀典的婆罗门,佛教中也借用此语。

在小乘四分律中有五种阿阇梨名目:出家阿阇梨、受戒阿阇梨、教授阿阇梨、受经阿阇梨和依止阿阇梨;大乘圆顿教中称呼文殊师利菩萨为羯磨阿阇梨,弥勒菩萨为教授阿阇梨;在密教中大日如来及诸菩萨等都称为阿阇梨,通解三密的上师也称为阿阇梨或者大阿阇梨。

据大日经卷一具缘品载,阿阇梨须具足如下十三德:

(一)发菩提心。

(二)妙慧慈悲。

(三)兼综众生。

(四)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五)通达三乘。

(六)善解真言实义。

(七)知众生心。

(八)信诸佛菩萨。

(九)得传授灌顶等妙解曼荼罗画。

(十)调柔其性,远离我执。

(十一)于真言行善得决定。

(十二)究习瑜伽。

(十三)住于勇健之菩提心。准此,故谓如能殷重服侍阿阇梨,即可获得极大之福报,正如勤耕田地,必能丰收,故又称阿阇梨为阿阇梨田,列为八福田之一。

又密教之阿阇梨即一般所习称之上师、金刚上师。如上记所说能任灌顶授法之阿阇梨,又称大阿阇梨。然据密教诸经轨所载,一般阿阇梨亦可分为学法灌顶之阿阇梨与传法灌顶之阿阇梨,两类皆有多种之别。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