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茶叶大辞典》对茶禅一味这一条目的注解,以河北茶史上东晋时僧人单道开饮茶、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史料、唐代禅门吃茶去公案为蓝本来着重诠释。
在中国茶叶博物馆和长兴大唐贡茶院的文字展示中,都把中国禅和茶相合之地指向河北临漳昭德寺。河北赵州吃茶去公案被奉为中国茶禅文化和茶禅一味的金科玉律和经典。
茶文化在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比如在日本,茶道侧重于宗教仪式化;在韩国,茶道侧重于具体实用的礼仪化;在中国,茶道侧重于艺术表演性质。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说,虽然各有不同,但禅茶文化的根在中国。
茶能清心,在人我同心,心我同体的气氛之中,易于进入禅的真实境界,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明心见性。因而吃茶去作为禅的悟道方式,构成了茶禅一味的至高智慧境界。
茶禅一味,无论禅在前,还是茶在前,对它的注解都应该是禅和茶或者是茶和禅具有同一兴味。这样的同一兴味,我理解为茶可清心,茶可雅志,茶可礼仁,茶可静思那么禅呢?同样是这样。佛教对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讲禅茶一味而把禅放置在前,这是无可挑剔的;设若从中国茶文化五千年的大背景论之,禅只是在融儒释道三教文化中佛教文化的其中一支,把茶放置在前,也是无可厚非的。
我很赞成陈云君老师禅茶一味之一是一种心境,而味则是体悟的说法。禅、茶与一和味以及饮茶人的心境、体悟皆化成为一,没有先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