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婆罗门,现称为「淨修士」,亦即古印度四种姓之一。佛教创立后,将婆罗门教派,视为外道,说它妄称自己乃梵天后裔。云何如此说法?因此教见佛教日益精进,心中妒忌,即设法谤佛、制造矛盾和危机,以达分化之目的。
先有战遮少女,以木盆伪装孕妇,混入祇园精舍,在释迦牟尼佛的法会上,谤佛通奸。彼时,诸圣众闻言,一座皆惊,而世尊却威严不动。就在此时,战遮女怀中的木盆脱落下来,掉落地面、恶毒的计策方被揭穿。婆罗门教,见一计不成,反生一计。命其教中一名年轻貌美的少女孙驮利,经常穿梭于祇园精舍,再命人将孙驮利杀害,埋于精舍附近,然后向官府告密。官府果然在精舍附近发现死者的尸首。外道藉此谤佛。众圣者茫然。
佛祖知道此事,只派了一位比丘,到街上宣示因果报应理念,使众圣者确认正道不惧考验,果然不久之后,杀害孙驮利的凶手,在一次饮宴上,自暴其恶,终得果报。因此舍卫城的外道,普受人民的排斥。佛的名望,则大幅上扬。然而,若有人欲改邪归正,达妄即真,合掌观音则会现示婆罗门身,为其说世智调摄自居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