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关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在《戒律学纲要》的五戒十善和八关斋戒这两部分讲得比较清楚,可以作为参考。如果我们在受持五戒、八戒之外,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进一步受菩萨戒。《优婆塞戒经》就是在家居士修学大乘菩萨戒的范本,系统介绍了从发菩提心到行菩萨道的整个修学过程,太虚大师曾大力弘扬。此外,《瑜伽菩萨戒》的开遮也非常善巧,对在家居士修学戒律有极大帮助。而《梵网菩萨戒》是顿戒,相对来说要求会更高,行持起来难度也较大。
一定要知道!在家学佛我们应受持哪些戒律
2025-05-15 10:12
打赏
点赞 (2)
下一篇
一日禅:好好修习 天天向上
相关文章
- 卢志丹:学佛不是为了求神通
- 卢志丹:学佛修行的两个“基本点”
- 佛教十大戒律
- 果证法师:戒律和四依法
- 为什么说学佛的人要少欲知足
- 陈坚:学佛修行就是享受生活
- 天鼓雷音如来--学佛修行就是不断地认识自己
- 在家居士所受持的五戒有哪些
- 黄国达:缘何当下学佛者证悟、解脱的很稀少
- 黄国达:戒律——平凡中的不平凡
- 受持五戒十善的功德
- 为何要受持五戒?
- 学佛要依止什么
- 因陀罗:学佛的原因是什么
- 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出自哪本经书
- 为什么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
- 学佛为什么不能着相
- 刘先和:为甚么要学佛 学佛有甚么利益
- 刘先和:学佛在大难与大易之间
- 林克智:菩提心是学佛的根本
- 宽见法师:学佛与做生意是不是有障碍?
- 林克智:学佛修行 万善同归——兼论延寿大师的四料简
- 你一定要知道,绝对不可犯的20条戒律!
- 静思素餐厅:在素食中学佛
- 智慧法语:星云大师说学佛修行就是迈向人生极限
- 觉醒之路!学佛必然的学习之道 万法不离于心
- 学佛秘钥:不掌握这个就是盲修瞎练
- 一位知识分子的学佛感应经历
- 一日禅: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
- 一日禅:学佛的人
- 网上学佛能不能取代网下学佛?
- 界诠法师的学佛出家因缘
- 王骧陆:学佛正因简明开示
- 王骧陆:学佛务必从根本上著手
- 王骧陆:近廿年学佛人
- 王骧陆:学佛心要
- 王骧陆:学佛要有聪明
- 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 “学佛越久,离佛越远”是真的吗?
- 智敏上师:说戒律过时是没有见道的表现
- 学佛也有方便法门?做到这三点就够啦
- 学佛人不求哪10样东西
- 陈兵:学佛三要
- 陈兵:论出家学佛
- 陈兵:年轻人如何处理学佛与做人的关系?
- 陈兵:学佛修行自塑人格
- 在家居士应知的50条戒律,真诚恭敬心持戒是关键
- 学佛的十大行愿
- 于凌波:为什么要学佛?学佛的目的
- 于凌波:杨仁山的学佛因缘及其对近代佛教的影响
- 于凌波:学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
- 女性学佛后只能素颜?
- 学佛路上的8个智慧锦囊,带给你一生喜乐安康!
- 徐恒志: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 沈家桢:佛学讲述集 八、学佛缘由
- 徐恒志: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3、我的学佛因缘
- 学佛先从做人下手
- 传印长老:莘莘学子学佛应注意方式
- 元音老人:现代人学佛不得力的十五种原因
- 学佛后的启示
- 慈悲心与智慧是学佛的基础
- 学佛人的道德培养
- 元音老人:学佛要先正知见,知见不正不堪学佛
- 经商与学佛的三大共性
- 学佛,从真诚面对自己开始
- 学佛要懂因缘敢承担
- 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 在家学佛与课诵
- 北宋文人学佛与诗歌流变
- 遵守戒律即是修行
- 学佛与世俗责任并不冲突
- 学佛之简明标准
- 现代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
- 修心与学佛
- 学佛要信因果,做人要有道德
- 学佛人,不要再迷信!
- 认识生死轮回的本质,是学佛非常根本且重要的体认
- 学佛之人的四种感应
- 学佛不是休闲
- 学佛的基本精神
- 看破红尘之后 才学佛吗?
- 学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财富
- 学佛的人应该怎样追求财富
- 刘素云:想引导家人学佛,该如何做?
- 刘素云:生活阅历不多的孩子,是否愈学佛愈自私?
-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 李炳南:为什么学佛后更多的业障现前?
- 学佛人如何使家庭越来越和睦
- 李炳南:李老居士的学佛因缘
- 学佛的观点决定终点
- 李炳南:儿童学佛浅问
- 刘素云:学佛的几个误区
- 刘素云:正确摆正干活与学佛的关系,不要学偏差了!
- 刘素云:学佛人的榜样刘素云
- 刘素云:当前学佛怎么学法?
- 刘素云:什么叫真学佛,什么叫假学佛
- 李炳南:学佛求成佛 成佛仗弥陀
- 李炳南:学佛求成佛,成佛仗弥陀
- 李炳南:学佛重在力行
-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文章评论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