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法律的关系一直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对象,但将其与中国现状联系起来研究,则是新世纪的新特色。政教关系正日益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话题。
法学界评论宗教问题,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是关于南海观音像的塑立与政教关系问题。2005年,颇具权威性的刊物《法学》第6期刊载了郭延军的论文《我国处理政教关系应秉持什么原则从三亚观音圣像的建设和开光说起》,提出宗教事务应由宗教组织自主办理,国家应平等对待各种宗教,国家机关不应操办宗教事业和主持宗教活动,公职人员也不应以公职身份操办宗教事业、主持或参与宗教活动。据此,论文提出海南有关公共机关和公职人员直接操办和参与观音圣像的立项和建设、组织和参与观音圣像的开光大典,其行为于法无据。随后,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就此问题成立课题组,在北京和上海组织了两次座谈会,讨论纪要由童之伟教授整理,以《地方政府投资宗教项目涉及的法律问题三亚南山观音圣像建设与政教关系学术座谈会纪要》为题发表于《法学》2005年第11期。讨论会参加的人员包括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副主任张恒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胡锦光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王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陈云生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焦洪昌教授等,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三亚南山观音圣像建设和产权交易的关系是涉及宪法基本原则的问题,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地方政府是否有资格修建具有宗教性质的设施?学者们的基本看法是:动用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公共财政资金介入到纯宗教事务和活动中去,应该被看做是超越了我国宪法所确立的政府权力行使的底线,违背了国家的政教分离原则以及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近年来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法学院也积极开展宗教与法律关系的研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公法研究中心组织了宗教与法 系列讲座,汕头大学法学院办起了法律与宗教研究网站,北京大学法学院2008年姬玉洁的硕士论文为《中国寺产流失的法律分析以法源寺为调查研究个案》等。
自2004年开始,北京普世社会科学研究所积极推动宗教与法治关系的研究。科研方面,于2007年组织了大型调查课题宗教与和谐社会,对40个县做了实证研究,其中宗教与法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传播方面,普世社会科学网搜集了大量宗教与法律关系的论著,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
北京普世社会科学研究所最著名的活动形式是组织各种学术研讨会,已先后组织了10次。这些会议吸引了许多法学家分析当代宗教问题,也促成许多大学的法学院开始研究宗教问题。这些会议包含了几大系列,最成功的是宗教与法治学术研讨会 和宗教与法治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已分别举办过3届,在海内外都引起了很大反响。
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到宗教与法律关系的讨论中。在其宗教事务条例专题中,有18篇文章集中批评2004年通过的条例,包括《评〈宗教事务条例〉对信教公民平等权侵犯的若干条款》、《在违宪审查的背景下谈〈宗教事务条例〉》、《评〈宗教事务条例〉的违宪条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