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会、法照大师,莲宗四祖也。居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蒙文殊以威神力,摄入五台圣境,礼问曰:“佛法浩瀚,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告曰:“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我于过去劫中,因念佛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令无休息。”问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并舒金臂摩顶授记:“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师欢喜作礼而退。于是决志念佛,日夜无旷,誓生净土。忽见梵僧佛陀波利曰:“汝花已就,后三年花开矣。”至期,谓众曰:“吾行矣。”端坐而逝。
对于大师一生中那些难以备述的殊胜感应,凡夫俗子固然觉得神奇,然若依经典中佛所说的教义来看,也就不足以为奇了,《般舟三昧经》云:“若人自誓,九十日中常行常立,一心系念,于三昧中,得见阿弥陀佛。”由此可知,般舟三昧修成就时,修行者之色身可不离此界而直接面见阿弥陀佛,请法于佛。是以大师以般舟三昧之功,感应无数的灵异迹象,激发无数行人修净土念佛法门,求生极乐国土。其中最为殊胜的当属感得当朝帝王归信净土,使得朝野上下广行念佛法门,这对于净土宗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大师一生之言行堪为净宗行者之榜样,其德业功行,实不愧一代祖师之荣称。他对于净土宗所作的巍巍功德,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