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俗姓源,号希玄,京都人。内大臣久我通亲之子。14岁就比睿山天台座主公圆出家,于延历寺戒坛院受菩萨戒,遍学天台教义。1214年到建仁寺谒荣西,初闻临济宗风。荣西寂后,师事法兄明全,改信禅宗。1223年与明全到中国,历游天童、阿育王、径山等著名寺院。后回天童寺谒新任住持如净(曹洞宗第十三代祖)。随侍3年,师资相契,受曹洞宗禅法、法衣以及《宝镜三昧》、《五位显法》等回国。1233年在深草建兴圣寺,为日本最初的禅堂。1243年,应波多野义重之请,率弟子至越前(今福井县)开创永平寺,后成日本曹洞宗大本山。1247年,应北条时赖将军之请,赴镰仓说法并为其授菩萨戒。他的会禅要诀是只管打坐。后人称其禅风为默照禅。卒后孝明天皇赐谥佛性传东国师。1880年明治天皇又加溢承阳大师。日本禅宗中受大师称号即由此开始。著有《普劝坐禅仪》、《学道用心集》等,其弟子怀奘、义云编为《正法眼藏》95卷。另有《永平清规》、《永平广录》等。1969年,大久保道舟编有《道元禅师全集》2卷。1980年,日本曹洞宗管长秦慧玉率92人的代表团,访问宁波天童寺,并和中国僧侣共同举行法会,建立日本道元禅师得法灵迹碑,以资纪念。
禅宗五家:曹洞宗: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道元
2025-09-19 14:09
打赏
点赞
相关文章
- 传喜法师:皈依佛教 了解宇宙人生真相
- 传喜法师:佛教是觉悟的教育 孝亲超度报祖恩
- 传喜法师:佛教世界观
- 传喜法师:虫洞理论看佛教时空观
- 传喜法师:佛教能涵盖科学——张家港开示
- 净土旨归:要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净宗早晚课:赞佛偈_佛教常用赞佛偈
- 传喜法师:科技进步与佛教兴盛
- 净土经论:歧路指归三 佛教里讲些什么道理、他的目的是什么
- 净土经论:歧路指归二 关于佛教表面上的几个问题
- 海涛法师答:佛教如何降妖除魔?
- 净土因果:放生知识:放生仪轨_佛教放生仪轨
- 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
-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
- 慧律法师:佛教我慢是什么意思_如何调伏我慢-慧律法师
- 星云大师:星云法师答:佛教对自杀行为与道德问题有何看法?
- 星云大师:佛教为什么要把法器雕刻成鱼的形状来敲打?
- 星云大师:和谐就是人间佛教
-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教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
-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选摘
- 净土经论:佛教中超度的含义_佛教的超度是什么意思
- 净土经论:佛教中放生的深远意义
- 星云大师:佛教对全球问题概观
-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 净土经论:藕益大师对当代佛教的启示(三)
- 星云大师: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 星云大师: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生活
-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命教育」的看法
- 星云大师: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
- 星云大师: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 星云大师: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
- 星云大师:佛教为什么重视建设宝塔?
- 净土因果启示:带你了解佛教的三世因果
- 太虚大师:为什么要修学佛教?
- 太虚大师: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_佛教大乘小乘的区别
- 太虚大师:中国之佛教
- 太虚大师:佛教影响华族思想之最大者
- 太虚大师:佛教之因果观
- 太虚大师:在加尔各打孟加拉佛教会欢迎会讲
- 太虚大师:劝全国佛教青年组护国团
- 太虚大师:佛教当把民间的信仰组织起来
- 太虚大师:佛教与护国
- 太虚大师:唐代禅宗与现代思潮
- 太虚大师:议印度之佛教
- 太虚大师:新中国建设与新佛教
- 太虚大师:中国信愿行净土与日本教行信证真宗
- 太虚大师:佛教与吾人之关系
- 佛教居士:觉有情居士:淫报启示录
- 太虚大师:佛教戒杀与弭战
- 净土旨归:修持方法问答——佛教是主张苦行的宗教吗
- 太虚大师:世界佛教联合会宣告开会之宗旨
- 太虚大师:赴东亚佛教大会中华代表团留别日本诸佛教同袍
- 太虚大师:唯物的宗教观观不到佛教
- 印光大师:佛教护法神会惩罚不敬之人吗?
- 太虚大师:佛教与吾人之现在未来
- 太虚大师:佛教对于将来人类之任务、种性
- 净土旨归:佛教并非教人去做神鬼
- 佛教居士:王博谦:学佛浅说
- 佛教居士::解脱之路——大悲寺感悟
- 佛教居士:丹仁绒臬:佛教圣众因缘集
- 佛教居士:朱清时: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
- 佛教居士:妙音居士:如何获得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功德?
- 佛教居士:明如居士:树立因果正见的四个步骤
- 佛教居士:扈向民:借钱放生,母癌得愈
- 佛教居士:明如居士: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
- 佛教居士:淡思:谈「空即是色」
- 佛教居士:郭朋:“印顺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佛学思想
- 佛教居士:于晓非: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 佛教居士:陈世忠:怎样学古文
- 佛教居士:余秋雨:佛教的四大魅力
- 佛教居士:于晓非:疑问解答
- 净土因果:放生问答:佛教的护生观如何推广到全人类
- 佛教居士:李海波:佛教的慈善事业和生命关怀
- 佛教居士:林清玉:学佛的意义及方法
- 佛教居士:汪道波:佛学思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 佛教居士:韩桂春:谈焦虑
- 佛教居士:张大卿:仪式、宗教与佛法
- 佛教居士:学愚:无我与轮回
- 佛教居士:韩国良:释道安佛学思想管窥
- 佛教居士:未知:道场何在
- 佛教居士:化声:见色之研究
- 佛教居士:赵玲:我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伦理的作用与影响
- 佛教居士:朱清时: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 佛教居士:黄震铭:读诵佛经的“出入法”
- 佛教居士:龚山平:业报轮回思想的伦理意义
- 佛教居士:未知:谈学修佛法的方向
- 佛教居士:张家提:佛陀说无常
- 佛教居士:罗淑琼:禅观偶得
- 佛教居士:郭守仁:《杂阿含经》的精神与内涵
- 佛教居士:卢胤尧:易经能知命,佛经能改命
- 佛教居士:董良: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
- 佛教居士:王博谦:对治淫欲的观想方法
- 佛教居士:冉云华:佛教中的「多闻」概念
- 佛教居士:陈全忠:《佛说医喻经》译释
- 佛教居士:竹根:转世奇迹
- 佛教居士:吴信如:在正信的基础上 发菩提心 学三大尊
- 佛教居士:于晓非:二谛与三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与人间佛教
- 佛教居士:战德克:信佛是消极厌世吗?
- 佛教居士:明如居士:生气与抱怨是事与愿违
文章评论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