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山本寂禅师的详细介绍

曹山本寂为曹洞宗的创建者之一,他发展并完善了由洞山良价开创的曹洞宗基本理论。本文对曹山的五位君臣、五相偈、三种堕等理论及其机缘语句进行了具体的解释,指出对自由的极端追求才是曹洞宗的真精神,而这一精神是建立在以自性为唯一真宰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特征与南岳一系十分接近,表明直到曹山时期,曹洞宗仍然未改属青原。

曹山本寂(840—901)为洞山良价弟子,深明的旨,堪传法印,师资道合,妙唱嘉猷,使洞上玄风,播于天下,曹洞一宗,卓然成立。此宗赖洞山创业,至曹山大成,故有曹洞之名。曹山继往开来之功,由是可见其一斑。

曹山本寂禅师即本寂(840年~901年),唐代禅僧。曹洞宗第二祖。又称耽章。泉州(福建)莆田人。俗姓黄。幼习儒学,十九岁入福州福唐县灵石山出家。二十五岁受具足戒。咸通年间(860~873),禅风兴盛,乃谒洞山良价。往来请益,密受宗旨。后住抚州(江西)曹山(旧名荷玉山,为思慕曹溪六祖惠能,遂改名曹山)。大扬宗风,并详说洞山五位旨诀,而为丛林的楷式。法席繁兴,学徒云集。天复元年(一说三年)示寂。世寿六十二。世称曹山本寂,敕谥“元证禅师”。嗣法门人有荷玉光慧、金峰从志、鹿门处真、育王弘通、曹山慧霞等。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