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答:我国藏语系佛教开始于七世纪中叶。当时的西藏松赞干布(sroxbstan sgampo)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胝(Bhrikuti,藏名尺尊khribtsun)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thonmi sambhota)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后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持松德赞(khrisroxldebtsan)迎请莲华生(Padmasa/bhava)由印度入藏,折服了原来盛行的本教(Bonpo),佛教于是得到了弘扬。
赵朴初答:不知我国西藏佛教是什么时期传入的,是经什么人弘扬起来的?
2025-09-18 17:28
打赏
点赞
相关文章
- 净宗早晚课:赞佛偈_佛教常用赞佛偈
- 传喜法师:科技进步与佛教兴盛
- 净土经论:歧路指归三 佛教里讲些什么道理、他的目的是什么
- 净土经论:歧路指归二 关于佛教表面上的几个问题
- 海涛法师答:佛教如何降妖除魔?
- 净土因果:放生知识:放生仪轨_佛教放生仪轨
- 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
-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
- 慧律法师:佛教我慢是什么意思_如何调伏我慢-慧律法师
- 星云大师:星云法师答:佛教对自杀行为与道德问题有何看法?
- 星云大师:佛教为什么要把法器雕刻成鱼的形状来敲打?
- 星云大师:和谐就是人间佛教
-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 净土经论:投胎前的时期
-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教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
-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选摘
- 净土经论:佛教中超度的含义_佛教的超度是什么意思
- 净土经论:佛教中放生的深远意义
- 星云大师:佛教对全球问题概观
-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 净土经论:藕益大师对当代佛教的启示(三)
- 星云大师: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命教育」的看法
- 星云大师: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
- 星云大师: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
- 星云大师:佛教为什么重视建设宝塔?
- 净土因果启示:带你了解佛教的三世因果
- 太虚大师:为什么要修学佛教?
- 太虚大师: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_佛教大乘小乘的区别
- 太虚大师:中国之佛教
- 太虚大师:佛教影响华族思想之最大者
- 太虚大师:佛教之因果观
- 太虚大师:在加尔各打孟加拉佛教会欢迎会讲
- 太虚大师:劝全国佛教青年组护国团
- 太虚大师:佛教当把民间的信仰组织起来
- 太虚大师:佛教与护国
- 太虚大师:议印度之佛教
- 太虚大师:新中国建设与新佛教
- 太虚大师:佛教与吾人之关系
- 佛教居士:觉有情居士:淫报启示录
- 太虚大师:佛教戒杀与弭战
- 净土旨归:修持方法问答——佛教是主张苦行的宗教吗
- 太虚大师:世界佛教联合会宣告开会之宗旨
- 太虚大师:赴东亚佛教大会中华代表团留别日本诸佛教同袍
- 太虚大师:唯物的宗教观观不到佛教
- 印光大师:佛教护法神会惩罚不敬之人吗?
- 太虚大师:佛教与吾人之现在未来
- 太虚大师:佛教对于将来人类之任务、种性
- 净土旨归:赵朴初:龙树菩萨“中观”简介
- 净土旨归:佛教并非教人去做神鬼
- 佛教居士:王博谦:学佛浅说
- 佛教居士::解脱之路——大悲寺感悟
- 佛教居士:丹仁绒臬:佛教圣众因缘集
- 佛教居士:朱清时: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
- 佛教居士:妙音居士:如何获得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功德?
- 佛教居士:明如居士:树立因果正见的四个步骤
- 佛教居士:扈向民:借钱放生,母癌得愈
- 佛教居士:明如居士: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
- 佛教居士:淡思:谈「空即是色」
- 佛教居士:郭朋:“印顺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佛学思想
- 佛教居士:于晓非: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 佛教居士:陈世忠:怎样学古文
- 佛教居士:余秋雨:佛教的四大魅力
- 佛教居士:于晓非:疑问解答
- 净土因果:放生问答:佛教的护生观如何推广到全人类
- 佛教居士:李海波:佛教的慈善事业和生命关怀
- 佛教居士:林清玉:学佛的意义及方法
- 佛教居士:汪道波:佛学思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 佛教居士:韩桂春:谈焦虑
- 佛教居士:张大卿:仪式、宗教与佛法
- 佛教居士:学愚:无我与轮回
- 佛教居士:韩国良:释道安佛学思想管窥
- 佛教居士:未知:道场何在
- 佛教居士:化声:见色之研究
- 佛教居士:赵玲:我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伦理的作用与影响
- 佛教居士:朱清时: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 佛教居士:黄震铭:读诵佛经的“出入法”
- 佛教居士:龚山平:业报轮回思想的伦理意义
- 佛教居士:未知:谈学修佛法的方向
- 佛教居士:张家提:佛陀说无常
- 佛教居士:罗淑琼:禅观偶得
- 佛教居士:郭守仁:《杂阿含经》的精神与内涵
- 佛教居士:卢胤尧:易经能知命,佛经能改命
- 佛教居士:董良: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
- 佛教居士:王博谦:对治淫欲的观想方法
- 佛教居士:冉云华:佛教中的「多闻」概念
- 佛教居士:陈全忠:《佛说医喻经》译释
- 佛教居士:竹根:转世奇迹
- 佛教居士:吴信如:在正信的基础上 发菩提心 学三大尊
- 佛教居士:于晓非:二谛与三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与人间佛教
- 佛教居士:战德克:信佛是消极厌世吗?
- 佛教居士:明如居士:生气与抱怨是事与愿违
- 佛教居士:安罗支:博士界的论辩
- 佛教居士:朱镜宙:别云门后的第一封信
- 佛教居士:张慕西:如何修行来化解冤亲债主心中的仇怨
- 佛教居士:林侠庵:净土指导
- 佛教居士:李音祚:从解脱的定义看佛教义理中的意会性特征
- 佛教居士:林武瑞:四念处法门
- 佛教居士:邹相:浅析“十善业”
- 佛教居士:张大卿:佛教主张的民主
文章评论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