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答:随着佛教的传入,建塔造像的艺术很快地便风行于中国各地。现存的上海龙华寺塔和苏州报恩寺塔,都是在公元二世纪三国时代创建而经后人重修的。四世纪到六世纪,全国各地都有壮丽的塔寺建筑。世界闻名的佛教石窟寺,如敦煌、云冈、龙门以及其它同等重要的石窟寺这些古代雕塑壁画艺术的宝库,西至新疆,东到辽宁,南到江南,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动工的,随后继续了数世纪之久。在中国,塔的形式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印度式的,但也有许多变化;一类是中国式的,主要是采用中国原有的楼阁形式而建筑的。研究中国建筑艺术,寺塔是其中主要部分。至于佛教造像,在取材与造法上种类也很多,有石窟造像,有木、石、玉、牙的雕刻像,有金、银、铜、铁的铸像,有泥塑像,有锤?像,有夹?像,有砖像,有瓷像,有绣像,有画像。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作风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赵朴初答:建塔造像,大家知道,多数来源于佛教,佛教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是举世闻名的,可否请重点介绍一下?
2025-09-18 17:24
打赏
点赞
相关文章
- 净土旨归:要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净宗早晚课:赞佛偈_佛教常用赞佛偈
- 传喜法师:科技进步与佛教兴盛
- 净土经论: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二)
- 净土经论: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三)
- 净土经论: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一)
- 净土经论:歧路指归三 佛教里讲些什么道理、他的目的是什么
- 净土经论:歧路指归二 关于佛教表面上的几个问题
- 海涛法师答:佛教如何降妖除魔?
- 净土因果:放生知识:放生仪轨_佛教放生仪轨
- 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
-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
- 慧律法师:佛教我慢是什么意思_如何调伏我慢-慧律法师
- 星云大师:星云法师答:佛教对自杀行为与道德问题有何看法?
- 星云大师:佛教为什么要把法器雕刻成鱼的形状来敲打?
- 星云大师:和谐就是人间佛教
-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教的根本精神不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观世音菩萨》
-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教是彻底觉悟的人生观
- 慧律法师:慧律法师《佛教心理学》选摘
- 净土经论:佛教中超度的含义_佛教的超度是什么意思
- 净土经论:佛教中放生的深远意义
- 星云大师:佛教对全球问题概观
-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
- 净土经论:藕益大师对当代佛教的启示(三)
- 星云大师: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 星云大师:佛教对「生命教育」的看法
- 星云大师:佛教对民俗病态的疗法
- 星云大师: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
- 星云大师:佛教为什么重视建设宝塔?
- 净土因果启示:带你了解佛教的三世因果
- 太虚大师:为什么要修学佛教?
- 太虚大师:佛教的大乘和小乘有什么区别_佛教大乘小乘的区别
- 太虚大师:中国之佛教
- 太虚大师:佛教影响华族思想之最大者
- 太虚大师:佛教之因果观
- 太虚大师:在加尔各打孟加拉佛教会欢迎会讲
- 太虚大师:劝全国佛教青年组护国团
- 太虚大师:佛教当把民间的信仰组织起来
- 太虚大师:佛教与护国
- 太虚大师:议印度之佛教
- 太虚大师:新中国建设与新佛教
- 太虚大师:佛教与吾人之关系
- 佛教居士:觉有情居士:淫报启示录
- 太虚大师:佛教戒杀与弭战
- 净土旨归:修持方法问答——佛教是主张苦行的宗教吗
- 太虚大师:世界佛教联合会宣告开会之宗旨
- 太虚大师:赴东亚佛教大会中华代表团留别日本诸佛教同袍
- 太虚大师:唯物的宗教观观不到佛教
- 印光大师:佛教护法神会惩罚不敬之人吗?
- 太虚大师:佛教与吾人之现在未来
- 太虚大师:佛教对于将来人类之任务、种性
- 净土旨归:佛教并非教人去做神鬼
- 佛教居士:王博谦:学佛浅说
- 佛教居士::解脱之路——大悲寺感悟
- 佛教居士:丹仁绒臬:佛教圣众因缘集
- 佛教居士:朱清时: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
- 佛教居士:妙音居士:如何获得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功德?
- 佛教居士:明如居士:树立因果正见的四个步骤
- 佛教居士:扈向民:借钱放生,母癌得愈
- 佛教居士:明如居士: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
- 佛教居士:淡思:谈「空即是色」
- 佛教居士:郭朋:“印顺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佛学思想
- 佛教居士:于晓非: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
- 佛教居士:陈世忠:怎样学古文
- 佛教居士:余秋雨:佛教的四大魅力
- 佛教居士:于晓非:疑问解答
- 净土因果:放生问答:佛教的护生观如何推广到全人类
- 佛教居士:李海波:佛教的慈善事业和生命关怀
- 佛教居士:林清玉:学佛的意义及方法
- 佛教居士:汪道波:佛学思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 佛教居士:韩桂春:谈焦虑
- 佛教居士:张大卿:仪式、宗教与佛法
- 佛教居士:学愚:无我与轮回
- 佛教居士:韩国良:释道安佛学思想管窥
- 佛教居士:未知:道场何在
- 佛教居士:化声:见色之研究
- 佛教居士:赵玲:我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伦理的作用与影响
- 佛教居士:朱清时: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 佛教居士:黄震铭:读诵佛经的“出入法”
- 佛教居士:龚山平:业报轮回思想的伦理意义
- 佛教居士:未知:谈学修佛法的方向
- 佛教居士:张家提:佛陀说无常
- 佛教居士:罗淑琼:禅观偶得
- 佛教居士:郭守仁:《杂阿含经》的精神与内涵
- 佛教居士:卢胤尧:易经能知命,佛经能改命
- 佛教居士:董良:佛教中镜花水月的喻像
- 佛教居士:王博谦:对治淫欲的观想方法
- 佛教居士:冉云华:佛教中的「多闻」概念
- 佛教居士:陈全忠:《佛说医喻经》译释
- 佛教居士:竹根:转世奇迹
- 佛教居士:吴信如:在正信的基础上 发菩提心 学三大尊
- 佛教居士:于晓非:二谛与三性——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与人间佛教
- 佛教居士:战德克:信佛是消极厌世吗?
- 佛教居士:明如居士:生气与抱怨是事与愿违
- 佛教居士:安罗支:博士界的论辩
- 佛教居士:朱镜宙:别云门后的第一封信
- 佛教居士:张慕西:如何修行来化解冤亲债主心中的仇怨
- 佛教居士:林侠庵:净土指导
- 佛教居士:李音祚:从解脱的定义看佛教义理中的意会性特征
- 佛教居士:林武瑞:四念处法门
文章评论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