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言生:佛教文化导论·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提纲)

在汉语史上,汉语大规模地吸收外语来源的词共有三次:一是战国时期,主要是匈奴、西域来源的词;二是魏晋至陏唐时期,主是梵语系统来源的佛教词语;三是明清时期,主要是来自西方语源的词。其中来自佛教的词是对汉语影响最大的一次。梁启超先生曾统计日本人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共收有三万五千余语。(据梁晓虹文)

以下习见的语辞,是我随手组合而成,但从中可以看到佛教语言与汉语文化的密切关系。

大千世界,烦恼丛生。诸佛菩萨,指点迷津。

众生平等,同趋菩提。金刚不动,解脱功成。

世界无常,刹那须臾。我佛慈悲,曲设方便

神通自在,游戏三昧。妙悟境界,冷暖自知。

一丝不挂,想入非非。百尺竿头,不可思议。

本课程分九个部分讲授佛教语言。

一、本生故事

【舍身饲虎】(菩萨舍己为人不惜牺牲一切)

【舍身求法/半偈/雪山半偈】(帝释天见雪山大士苦修,化为罗刹,试探其心,读了过去诸佛所说的半偈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大士闻半偈而心喜,为求后半偈,毅然舍身投崖。)

【群魔乱舞】(当悉达多乔答摩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波旬率领众魔来到这里,千方百计地捣乱、搔扰他。释迦牟尼不为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警觉修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各种魔事)

【大彻大悟】(彻悟的境界,完全觉悟的境界)

【现身说法】(根据大众部超人间佛陀的理论,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化为亲身经历)

二、缘起

【三世有缘】

【三生有幸】(三生:过、现、未)

【夙缘】(前生带来的缘份。佛教认为,今生生世的遭遇,都是前生的行为决定。欲知前生因,现在受者是)

【前缘】(前世因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过去世中结下的缘份)

【宿世因缘】(前世的生死为前生,即宿世。因而将前世的因缘,统称宿世因缘)

【前身】(今称事物的原来的形态、名称为前身。佛教中指轮回在过去世之身)

【宿慧】(从前世而来的智慧,在今生遇到机缘就会显发出来)

【佛度有缘人】(此缘包括善根、慧根、慕道向善之心、勇猛精进的精神等)

【广结善缘】

【前因后果】(因是能生,果为所生。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报应】(佛教因果观)

【作茧自缚】(自因自果。苦果、逆境,都是自己的恶业所招致,不必怨天尤人)

薄命司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自作自受】(自己造下的业因,由自己承担后果)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今日之果是当初之因的延续。众生在尝到苦果之后才悔不当初,而菩萨深明因果之理,终无懊悔。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佛教不承认一主宰一切的神或降祸赐福的造物主,认为众生的贫富寿夭及其处境,都是自己的业力造成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正果】(佛教修行,谓之修因证果。如修五戒十善,证人天果;修四谛法,证罗汉果;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修无上道,证佛果等。邪因结邪果,正果结正果。为区别于外道、邪因,修行佛法而证到的境界、果位,谓之正果)

三、四谛

报应与四谛:

世间因果,苦、集二谛。苦是果,集是因。人生是苦的,这种苦果,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业因(集),由于业力的牵引,所以感受人生的苦果。出世间因果,是灭、道二谛。灭(涅槃)是果,道是因。以修道为因,将来证得涅槃(灭)正果

(1)苦谛(痛苦之果)

【生老病死】

【愁眉苦脸】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生所生存的世界按空间分为高下三个层次:最下面一层叫欲界,是食欲与淫欲极其旺盛的众生所居住的地方;中间一层叫色界,是已经脱离了粗俗的欲望但没有离开物质的众生所居住的地方;最上面一层叫无色界,是离开了物质而只有精神在于定心状态的众生所居住的地方)

(2)集谛(痛苦之因)

[无明是痛苦的根源]

【无明】(无明即昧于事理。无明居十二因缘之首,是生死轮回的根本。修行佛法,就是要彻底破除无明)

【习气】(现行的烦恼历久而形成的种种积习)

【烦恼】(能扰乱心性的因素。根本烦恼:贪、嗔、痴三毒)

【尘劳】(世俗事务的烦恼)

【尘缘】(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因六尘是心的所缘,能染污心性,故称尘缘)。俗语中谓与尘世的因缘。

[差别生起执着]

【差别】(事物的差异、不同。在佛学上,是针对平等而言,是妄念的反映。舍离差别之见,才能达到开悟境界。如众生平等,怨亲不二,即是无差别境界。但所谓平等,并不是抺煞现象上的种种差别,而是不去执着这种差别无分别智)

【执着/着】(我执、法执:固执常一不变的主宰之我,产生种种我见;固执外境实有,产生种种法见)

[执着的状态]

【心猿意马】(躁动散乱之心如猿猴攀援不定,不能专注一境。意则犹如奔马,追逐外物。心猿意马之心乃是妄心,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修道的障碍)

【痴心妄想】(愚蠢荒唐、不能实现的心思和想法。痴,无明)

【一厢情愿】(《百喻经》愚人到都城里游玩,偶见公主,相思成疾,几至命危)

【家贼难防】(佛教以色声香等六尘为外六贼,以眼耳鼻舌等六根为内六贼。家贼即内贼。)

[执着的结果]

【飞蛾投火】(喻自取毁灭)

[执着导致了片面]

【盲人摸象】(对事物只有片面、支离的了解)

【镜花水月】(《景德传灯》:三界六道,唯自心现。水月镜像,岂有生灭?

【井/水中捞月】摩诃僧祗律

[爱欲的执着]

【爱河】(爱欲浸染人心,使人溺没而不能自拔,故喻为爱河。苏轼:欲平苦海浪,先干爱河水)

【欲火】(情欲炽盛如火)

(3)灭谛(觉悟之果):涅槃的境界

[觉悟的名称]

【解脱】

【自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觉悟】(察觉、开悟智慧)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三界是众生生死轮回的处所,充满痛苦烦恼)

【别具只眼】(另有一番独特的眼力与高超的见解)慧眼第三只眼天眼顶门具眼

[觉悟的感受]

【桶底脱落】(无明暗室、无明长夜为密不透风的黑漆桶。桶底脱指智慧照耀、豁然大悟的境界。

【六根清净】(根是能生的意思。由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官能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能够生起感觉,所以叫做六根。六根不被任何事物染着,即是六根清净)

【心花怒放】(佛教以清净的本心譬为莲花)

[觉悟的境界]

【一尘不染】(色声香味触法,是眼耳鼻舌身意所认识的六种境界。因为它们能够染污人的情识,故称六尘。不被六尘之中的任何一种所染污,就是一尘不染)

【一丝不挂】

【火中生莲】维摩诘经:火中生莲花,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

【味同嚼蜡】(《楞严经》:我无欲心,应汝行事。于横陈时,味同嚼蜡。

(4)道谛(觉悟之途):通过戒定慧三学等获得觉悟

[觉悟的获得]

【指点迷津】(集谛探究造成世俗诸苦的原因的理论,即指点迷津)

【看破红尘】(尘能污染人的真性)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苦:生死之苦。岸:解脱彼岸)

[觉悟的获得:舍得]

【割爱】(爱是贪欲的别名,位列三毒之首。有爱便有嗔,爱嗔相激,增长惑乱。而世俗的爱,只是虚妄、不净、自私的贪爱,只有断爱、离爱、割爱,才能获得觉悟)

【一笔勾】(明代四大高僧:袾宏、真可、德清、智旭。袾宏是四大高僧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写了七首《一笔勾歌诀》,五色金章一笔勾、鱼水夫妻一笔勾,合称七笔勾。勾是涂去之意。一笔勾即一笔勾消。)

[戒]

【清规戒律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五戒之不杀生)、

【自欺欺人】(佛经中以犯妄语者为自欺欺人,五戒之不妄语)

[定]

【三昧】(定学)

[慧]

【不二法门】

四、三法印

【无常】

【四大皆空】

【臭皮囊】(皮革制成的袋子)

【梦幻泡影】(人生无常,世事虚幻。

金刚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五、四圣六凡

[佛]

【佛光普照】

【丈六金身】(法、报、化三身。法身: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报身:完成佛果之身;化身:佛为了济度众生而变化之身。丈六金身一般指佛的化身)

[菩萨]

【菩萨低眉】(菩萨,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汉译为觉有情,意为觉悟的有情,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众生的大圣人。菩萨眉宇低垂,俯视众生,端庄慈祥)

[缘觉]

【辟支佛】(于佛世听佛说十二因缘之理而悟道者,名为缘觉,若生于无佛之世,观诸法生灭因缘而自行悟道者,名为独觉)

[声闻]

【声闻】(闻佛说四谛法之音声而悟道的人)

[六凡]

【六凡】(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因此六者都是凡夫位,所以叫做六凡)

[天]

【天道】(天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等诸天,因其依处在诸趣之上,故名为天,身有光明,故名为天,果报最胜,故名为天)

[人]

【人道】

[修罗]

【修罗】(阿修罗的简称,是一种常与帝释天战斗的鬼神)

[畜生]

【畜生】(有畜生业因者死后所趣之道途)

[饿鬼]

【饿鬼】(时常遭受饥饿的鬼类。其中略有威德者,能得祭品或人间弃食;无威德者,则常不得食,甚至口渴出火。饿鬼道:造作饿鬼业因的人所走的道途)

[地狱]

【地狱】(为罪恶众生死后堕落的地方)

【十八层地狱】(喻最黑暗、最痛苦的地方)

【拔舌地狱】(佛教为毁谤佛法者而准备的地狱)

【刀山剑树】(地狱里的酷刑)、刀山火海

【阿鼻地狱】(意为无间地狱。在地狱中品位最下,受苦最惨,而没有间歇)

【六道轮回】(六道的众生都属于迷的境界,不能脱离生死,这一世生在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在六道里头转来转去,像车轮一样的转,永远转不出去,故名六道轮回)

超凡入圣(超出六道轮回,进入四圣之位)

六、时空观

【世界】(即有情众生所住的国土。佛经以过去现在未来为世,东西南北上下为界,由此可见有情众生所居住的国土,不但有东西南北上下的分界,而且是有生灭的,不是永恒存在的东西)

【大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禅三天,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为这中间有三个千的倍数,所以大千世界,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浩劫】(劫是不能用年数来计算的漫长的时间概念。磐石劫用一件轻软的天衣,每隔三年去拂试一次方广数十里的磐石,直到此石销磨尽,谓一小劫。八十小劫,名一大劫)

【在劫难逃】(每一个劫都以毁灭性的灾难而告终,所以劫这个时间名词后来被误释为劫数厄运,注定的灾难。命中注定的事,躲也躲不开)

【劫后余生】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七、礼仪、仪轨

【佛要金妆】像教

【庄严】(佛像、法师的神态端庄肃穆)

【晨钟暮鼓】(举行法事时集众而用的法器。因而晨昏撞钟击鼓已成为中国佛寺的一种传统。唐宋以来,我国各大寺院多在佛殿两侧建钟鼓楼以为悬挂钟鼓之用)

【顶礼膜拜】(顶礼,也叫顶礼佛足,头面礼足,是佛教最高的敬礼跪伏在地上,用头顶去触及受礼者的脚。膜拜,口称南膜而拜)

【五体投地】(用左右膝、左右肘、头顶等五个部位着地行礼,是佛教里最为敬重的礼节)

八、大乘精神

【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十字街头,灰头土面】(犹言蓬头垢面,形容肮脏相。也写作灰头土脸。大乘佛教指出,修行成就后,还要发大悲心,返回尘世中去救度众生。灰头土面即指应众生缘而化现的凡夫形象)

【娑婆往来八千度】(娑婆华译为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三毒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现身说法】(佛菩萨均有法、报、化三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够变现自在,度化众生,千百亿化身)

【普渡众生】

九、佛教的传授

【导师】(引路的人。佛为众生指点迷津,指示通向彼岸的正道,故称大导师)

【正宗】(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的嫡系学派为正宗。宗,指禅宗。禅宗自称宗门、宗下,称其他佛教流派为教。后泛指学业技术的嫡传正派。

【法门】(佛的教化方式和内容,称为法门)

【昙花一现】(佛经中用来比喻佛法难闻)

【如是我闻】我闻如是

【空中楼阁】(修行者应筑好根基,循序渐进)

【醍醐灌顶】(醍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统治四海的权力。密宗沿用此法作为僧人升任阿阇黎(规范师)时的仪式。佛教典籍中用以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

【正法眼藏】(正法即佛陀的正法;眼,表示佛法朗照宇宙;藏,表示佛法包含万有)

拈花微笑(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心心相印】(印是契合、符合的意思。心与心互相契合,形容彼此的心意完全一致)

【印可】(证明弟子之所得,而加以赞美许可)

【衣钵相传】(禅宗师徒间传法,常以衣钵为信)

【投机】(合乎佛祖的心机)

【天女散花】(维摩诘经)

【单刀直入】(不依经论文句,斩尽葛藤〈分别杂念〉,故以单刀直入为喻)

【当头棒喝】(禅门认为佛法不可思议,开口即错,动念即乖。为了打破学人的迷执,不少禅师用棒,或用喝,作为施教的一种方式)

【应病与药】(佛为医王,对症下药)

【天花乱坠】

【顽石点头】(说理透彻,使没有悟性的人也心悦诚服。顽石:无知觉的石头)

广长舌、海潮音(海潮声势壮阔,涨落有时,常用来比喻佛、菩萨应时对机的说法)

【辩才无碍】(佛、菩萨具有广长舌,善于说法)

十、其他(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