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李炳南:契道之法 内容: 深信因果,多修阴德时下之人,最大毛病在于“不信因果报应”,然而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皆不离因果,今先以此开启话题。 因果之事,错综复杂;因果之理,深奥难懂;类归之,有善、恶、无记、有漏、无漏等等差别;造作之时,或由善转恶,或由恶变善,种种不一,解之难尽,故仅提出与因果有密切关系,又较易了解之“道德”谈谈。 何谓道? 能利益大众,与人慈惠者便是道。 何谓德? 行而得其应得之益者便是德。 德又分阳德、阴德。 阳德显明,属于有漏,为善欲人知之,待得好名或得阳报,福随之尽。 阴德隐匿,属于无漏,为善不欲人知,虽不为名、不为利,而阳报阴报兼而有之。 反之,恶亦有阳恶、阴恶。 阳恶昭彰,人皆知之;阴恶心怀恶毒害人,未来报在三涂,最是当戒。 由上得知因果报应,绝对不虚,吾人到佛堂来,佛堂是道场,没有德性,所修何道? 故宜不造恶,修阴德,既修阴德,阴阳二报俱在其中。 依圣言量,修特别法其次再谈学佛。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祖师归为十宗,再约之为普通法门与特别法门。 普通法门,解脱生死,修成佛果,须历三大阿僧 劫。 特别法门,“当生”出三界,脱轮回,谓之“当生成就”,除此大利之外,又复三根普被;解得,须彻悟三藏十二部精义;不解,虽至愚之人亦可修。 云何修? 但执持一句“阿弥陀佛”便是。 此一句阿弥陀佛,一教便会,何等容易! 一心持去,即得蒙佛接引,了脱生死,迳登极乐,何等直捷! 此特别法门,即是——净土法门。 其理,惟佛与佛,乃能究尽,等觉以下,谈论无分。 研究佛学,必须懂三量——现量、比量、圣言量。 量者谓之尺寸,不知长短,可以以尺丈量,尺寸便是标准。 而此三量皆为标准,其中圣言量,是指圣人言教,真实不虚,可为吾人修行标准。 净土法门,既然惟佛究尽,吾人但依圣言量,便不致有误,我界导师释迦牟尼佛教我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便持佛名号,真正佛子,须如是信圣言量。 口念耳听,百八不乱既信圣言量,持弥陀名号,然执持之功,亦有浅深,譬如今之学制,有小学、中学、大学,程度各各不同;念佛第一层次“口念耳听”犹之小学,其次“心念心听”犹之中学,最终“神念神听”则犹如大学;然吾等程度,小学耳,能够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功夫纯熟处,一心只有佛,不为外境所乱,此即弥陀经上所说“一心不乱”——吾人且扪心自问,谁念到“一心不乱”? 至于念佛念到“心念心听”,是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界,吾人更谈不上。 而“神念神听”是实相念佛,已至“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根本无人懂得。 诸位且别小看这“口念耳听”,口中念清楚,耳中听清楚,便是正念分明,可得一心,诸位不妨从此处下手,练习一个月不断,就能得大利益。 以上所说,是念佛方法,至于数量多少,引古德一偈作参考:“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心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莫嫌百八太少,一心念佛,百八就等于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声(按:请参阅龙舒净土文卷四修持法门第六)。 我之所说,一依于经典祖师之语,诸位但勤练习“念佛一心”去。 敬祝光寿无量。 发布时间:2025-04-01 17:40:37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