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李炳南:未证真如应慎因缘 内容: 学重行解相应。 解而不行,说食数宝;行而不解,多入歧途;两俱有过。 今修净者;但曰念佛,求生西方,只知向果上攀缘,至于所念,如法与否,慢不加察。 是于因力缘力,反而忽之,宁非不知务本耶? 经曰: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又曰:缘谓一切功德善根,资助了因,开发正因。 乌可不深长思之。 所谓净土者,无逆恶烦恼之清净果也。 念佛者,无逆恶烦恼之清净因心也。 复次,更说众善万德之行,是又尚乎助缘也。 因与缘如鸟左右双翼。 双翼必齐举,始得飞高图远,达其所向。 因缘必同修,方能感应道交,成办其果也。 古德知其如此,诲人无不从因上提撕。 曰自净其意,曰心净土净,已显示之,欲证净果,须植净因也。 虽回带业往生,乃指潜伏旧种;不曰造孳往生,可见不许新殃。 明乎此,方万修万去,昧之则因力不充,希果云乎哉。 净土三经,并重助缘,极赞福德。 小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大本:「令舍五恶,去五痛,令离五烧。」观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经训煌煌,苟有其因,而无其缘,犹以为不可也。 或曰: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业既消矣,何劳讲究因缘? 予曰: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 障门开矣,业不复生乎? 大都今之学人,一面念佛,一面造孳,却似右手扫地,左手扬尘,试思何勤何怠,如不自欺,会当哑然失笑。 所以老实念佛者,无不警惕因缘。 因缘不净,已非老实,于行解乎何有? 如此求生,只是意图徼幸而已。 发布时间:2025-04-01 11:47:22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