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阎摩罗王的意思是什么 内容: 又作阎罗、阎罗王、阎魔王、焰魔罗王、琰魔等,均为音译,意思为“缚”,缚有罪之人。 阎罗本为古印度神话中的管理阴间之王,在《梨俱吠陀》业已出现。 阎罗本身又有多种义蕴:一曰“双世”,即彼于世中常受苦乐二报之意;一曰“双五”,《玄应音义》说阎罗兄妹二人皆“作地狱主,兄治男事,妹理女事”;又曰“平等王”,谓其能平等治罪。 《一切经音义》卷五称:“火阎魔,梵语,鬼趣名也。 义翻为平等王。 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主守地狱八热八寒以及眷属诸小狱等,役使鬼卒于五趣中,追摄罪人,捶拷治罚,决断善恶,更无休息。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阎罗的前身为毗沙国王。 以后又有十三冥王之说,实即十三佛,但它被流行的十殿阎罗的说法所取代。 他们分别是第一殿阎罗秦广王蒋,第二殿楚江王历,第三殿宋帝王余,第四殿五官王吕,第五殿阎罗天子包,第六殿卞城王毕,第七殿泰山王董,第八殿都市王黄,第九殿平等王陆,第十殿转轮王薛。 显然这套汉化的十殿阎罗是仿照人间官衙设置的。 而二十四天中的阎王主要是与佛教传说系统当中的地狱观念联系在一起的。 《法苑珠林》说,阎罗王为地狱主,有臣佐十八人(即俗之判官),分别主管十八层地狱。 早在南朝时这十八层地狱的说法就已流行。 中国人把阎王和地狱完全汉化,让它们和本土的泰山治鬼等神话传说相结合,再融入佛教“六道轮回”说,从而附会出许多新的耸人听闻的传说,如奈河(奈何)桥、黄婆(黄酒的“黄”)送迷魂汤、望乡台,这些都是汉语谐音双关式的具体形象化。 其他还有牛头、马面、黑无常、白无常、勾魂牌等。 “二十诸天”或“二十四天”中的阎王形象已被彻底汉化。 多作浓眉巨眼虬髯王者像。 女阎罗王不符合中国国情,故被暗中取消。 在阎王身后常跟着几个中国籍的判官牛头、马面之类,手持毛笔,中式帐簿,勾魂牌,锯齿大砍刀等中国式道具。 当然二十四天塑像中,随从少见,但在壁画中却常出现。 发布时间:2025-06-09 17:58:29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