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辉居士: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七 第十八章 释疑二 四大周遍法界 何以互不相克 内容: 第十八章 释疑二 四大周遍法界 何以互不相克内容提要:众生迷惘,背觉向尘,便有风动、空晴、日明、云暗等种种世间有为相都在心中显现。 佛以妙明不生不灭的境界合于如来藏,如来藏心只是清净微妙的本觉之性,圆照法界。 一法界上,含摄无量。 无量法相,圆融归一。 小中见大,大中见小。 不动道场,遍十方界。 在一毛端中能见诸天王庄严宝刹,坐一微尘里能转莫大*轮。 (温陵禅师曰:富楼那有二问,一问清净本然,何以忽生诸相;二问四大各遍,何以相容。 前已答第一问,此下答第二问。 )原文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 疑水火性不相陵灭。 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白话解富楼那,你又问我,既然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为什么水火不相克。 又说,空是通透的,地是塞碍的,空性、地性都遍法界,两种不应相容。 富楼那,虚空本来不是种种色相,但虚空不拒绝种种色相在其中表现。 原文所以者何? 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于意云何? 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 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 白话解这是什么道理? 富楼那,那无边无际的太空,日照则万里晴空,云遮则天乌地暗,风吹则云飞草动,雨后又天清气爽,气结则浑浊朦胧;尘积则阴霾满天;水澄能照万物。 你怎样看? 这种种不同景象,是那些客尘生成的还是空中自有的? 若说是那些客尘所生,富楼那,那么,当阳光照遍天空大地时,到处所见同是太阳的光明,为何天上还有一个圆太阳? 若说虚空自有太阳光明,虚空自己照自己,为何夜里和大雾弥漫的白天,不见光明? 原文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 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 妙觉明心,先非水火。 云何复问不相容者。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 汝以空明,则有空现。 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 若俱发明,则有俱现。 白话解可知这光明不是太阳光又不异太阳光,不是虚空又不异虚空。 所见的原来是妄相,无法说清其来历,犹如空花,只能结空果。 为什么提出水火相克的诘难? 观察事物原来的真性,只是微妙的觉明之心。 妙觉明心,已知不是水,不是火,为何还问水火不相容? 原来微妙觉明的真性,都同此理。 你的识心着于虚空,便显现虚空之相,着于地水火风,便显现地水火风之相,或同时想象,则同时显现。 原文云何俱现? 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 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 一东一西,先无准的。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 各日既双,云何现一。 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 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 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白话解怎么会同时显现? 富楼那,例如在一个湖水中映出日影,一人向东行,一人向西行,两人同时观看,都见日影随自己而行,一个向东,一个往西,并无定准。 不应诘难,日影是一个,怎会随各人东行西行? 各见一个成一双,为何各人只见一个? 所说都是虚妄,都无凭据。 富楼那,你着于色空之相,让色空矛盾之相掩盖了如来藏妙明之性。 这如来藏随你的妄心显现色空种种妄相,周遍法界。 众生迷惘,背觉向尘,便有风动、空晴、日明、云暗等种种世间有为相都在心中显现。 原文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 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 小中现大,大中现小。 不动道场,遍十方界。 身含十方无尽虚空。 于一毛端现宝王刹。 坐微尘里转大*轮。 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白话解我以妙明不灭不生的境界合于如来藏,我的如来藏心只是清净微妙的本觉之性,圆照法界。 在圆照中,一法界上,含摄无量。 无量法相,圆融归一。 小中见大,大中见小。 不动道场,遍十方界。 身含十方无尽虚空,在一毛端中能见诸天王庄严宝刹,坐一微尘里能转莫大*轮。 离一切尘垢,便能灭尽烦恼,合妙明正觉,便能发挥真如妙觉明性。 发布时间:2025-06-09 11:45:47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7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