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辉居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四 内容: 自序品第一之四[经文]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五祖送至九江驿,祖令上船,惠能随即把橹。 祖云:合是吾渡汝。 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 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付法! 今已得悟,只合向性自度。 祖云:如是,如是。 以后佛法,由汝大行矣。 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星云大师译文]我在三更时分领得衣钵后,对五祖说:我原是南方人,向来不熟悉这里的山路,如何才能走到江口呢? 五祖说:你不必忧虑,我亲自送你去。 五祖一直送我到九江驿,让我上船,五祖自己把櫓搖船。 我说:和尚请坐! 弟子应该搖櫓。 五祖说:应该是我度你。 我说:迷的时候由师父度,悟了就要自己度;度的名称虽然一样,但它的用出不一样。 我生长在偏远的地方,讲话的语音不正,承蒙师父传授心法,现已开悟,只应自性自度。 五祖说:是的! 是的! 以后佛法要靠你弘传。 三年以后,我就要示寂,你要珍重,一直向南走,也不要急于说法,佛法是很难兴盛起来的。 [星云大师问题讲解]如何自度和如何师度? 五祖在送六祖惠能离开黄梅的时候,经过一条江、五祖说:我来摆度,度你过去。 惠能回答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如何是师度? 如何是自度? 自度,就是我们要培福、要结缘;要用心、要修慧。 所谓福慧双修,行解并重。 培福,也就是助人为快乐之本,能够随喜随缘为人服务,就是培福;乃至修桥铺路,做种种的救灾恤贫,这也是培福。 所谓“要学佛道,先结人缘”。 广结人缘,就是培植无量福德的修行;不肯为人服务,所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是悭吝、是自私、是懒惰。 人生的意义在于愿意自我奉献,所以,常听人讲:“我们要做一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別人。 ”这种喜舍的善心,就是培福。 我们在世间上,常常称赞人:“某人很伟大” 。 要付出多少的辛苦、多少的牺牲,才能给人家称赞一句“伟大”! 我们要想自度,有了福慧,有了行解,正如孙中山先生说的“知行合一”,能够知行合一,在我们的生活里,自然就能安心;能够安住身心,就不会被人家的言语、利诱乃至诽谤所动。 所以,要能自主,要能安心,一切都要靠自己。 在《佛遗教经》里,佛陀说:“我如良医,知病予药;汝若不服,过不在医。 ”佛陀又说:“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汝若不行,过不在导。 ”所谓师度,只是找到一份因缘。 在佛教里讲“三分师徒,七分道友”。 就算遇到良师,我们自己不努力,不用功,也空遇名师。 现在的人,“师不师,徒不徒”,老师有时也不自尊自重,学生、徒弟也不知道尊师重道,如此的师道尊严,不禁令人慨叹万分。 我们自己如果不争气,不能自度,纵使师父想度,也度不了我们。 八 点化惠明[经文]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 众疑,诣问曰:和尚晒病少恼否? 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 问:谁人传授? 曰:能者得之。 众乃知焉。 [星云大事译文]我辞別了五祖,动身向南方走,大约经过了两个月的时间,到了大庾岭。 五祖回到禅寺,几日不出禅堂。 众人心生疑惑,相邀到禅房探望,问:“和尚是不是有点疾病,有点烦恼? ”五祖说:“病就没有,衣法已在南方了。 ”问:传给谁了? 答:能者得之。 大众一下子都明白了。 [经文]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燥,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趋及惠能。 惠能掷下衣钵,隐草莽中。 有数百人从后面追赶而来,想要夺取衣钵。 其中有一位僧人,俗姓陈,名叫惠明,在家时曾经做过四品将军,性情粗魯,参禅求道的心却很积极。 他急着要追寻我,比其他人先一步追上了我。 我把衣钵扔在石头上,说:这袈裟是代表传法的信物,可以用暴力来争夺吗? 说完我就隐避到草丛中。 [经文]惠明至,提不动,乃唤云:行者! 行者! 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惠能遂出,坐盘石上。 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 惠能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 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麽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⑴? 惠明言下大悟。 【注】⑴ 明上座的本来面目 进入禅境时,面对在眼前显现的景象,只有当你排除善恶等一切思量的时候,你才有可能照见这个眼前景象的本来面目。 当前,惠明面对眼前的惠能,既然是来求法,惠能代表了禅宗顿教的正法,就是明上座。 也是只有在排除善恶等一切思量,回复清净的本心本性的时候,才有可能照见正法的本来面目。 [星云大师译文]惠明赶到,提拿衣钵不动,于是大声喊道:行者! 行者! 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夺衣钵而来。 于是我从草丛丛中走出来,盘坐在石头上。 惠明作礼,说道:希望行者为我说法。 我说:既然你是为求法而来,先要屏除心识中的一切缘影,不要使有一念生起,我再为你说法。 惠明默然而立。 经过许久,我说:不思量善,不思量恶,就在这时,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呢? 惠明在此言下忽然契悟。 [经文]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 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 汝若返照,密在汝边⑴。 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今行者即惠明师也。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 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 明礼辞。 【注】⑴ 汝若返照,密在你边 当以清净心返照自己的本心本性时,便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便能开发无上的智慧,获得无上菩提。 这些功夫,靠自己修证。 所以说“密在你边”。 [星云大师译文]惠明赶到,提拿衣钵不动,于是大声喊道:行者! 行者! 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夺衣钵而来。 于是我从草丛丛中走出来,盘坐在石头上。 惠明作礼,说道:希望行者为我说法。 我说:既然你是为求法而来,先要屏除心识中的一切缘影,不要使有一念生起,我再为你说法。 惠明默然而立。 经过许久,我说:不思量善,不思量恶,就在这时,哪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呢? 惠明在此言下忽然契悟。 [经文]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 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放之。 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 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 [星云大师译文]后来我到了曹溪,又被恶人追寻,于是就在四会避难,隐藏在猎人队中十五年。 在这期间,我时常随机为猎人说法。 猎人常令我守网,每当我看见禽兽落网被捕,便将他们统统放生。 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就以蔬菜寄煮在肉锅中,有人问起,就对他说:我只吃肉边的蔬菜。 发布时间:2025-06-01 09:11:04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