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六十 内容: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六十弥勒菩萨说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韩清净科记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子三、轻重2 丑一、举杀生4 寅一、标复次,由五因缘,杀生成重。 寅二、征何等为五? 寅三、列一、由意乐,二、由方便,三、由无治,四、由邪执,五、由其事。 寅四、释2 卯一、由意乐2 辰一、举重若由猛利贪欲意乐所作,猛利瞋恚意乐所作,猛利愚痴意乐所作,名重杀生。 辰二、例轻与此相违,名轻杀生。 卯二、由方便等2 辰一、举重4 巳一、由方便若有念言:我应当作、正作、已作。 心便踊跃,心生欢悦;或有自作,或复劝他,于彼所作称扬赞叹,见同法者意便欣庆,长时思量、长时蓄积怨恨心已方有所作,无间所作、殷重所作;或于一时顿杀多类;或以坚固发业因缘而行杀害;或令恐怖无所依投,方行杀害;或于孤苦、贫穷、哀戚、悲泣等者而行杀害。 如是一切,由方便故,名重杀生。 巳二、由无治若唯行杀,不能日日乃至极少持一学处;或亦不能于月八日、十四、十五及半月等,受持斋戒;或亦不能于时时间惠施作福、问[1]讯礼拜、迎送合掌和敬业等;又亦不能于时时间获得猛利增上惭愧,悔所恶作[2];又不证得世间离欲,亦不证得真法现观。 如是一切,由无治故,名重杀生。 巳三、由邪执2 午一、随忍他见若诸沙门、或婆罗门,继邪祠祀,随忍此见,执为正法而行杀戮。 由邪执故,名重杀生。 午二、起余邪见又作是心:杀羊无罪,由彼羊等为资生故,世主所化。 诸如是等依止邪见而行杀害,皆邪执故,名重杀生。 巳四、由事2 午一、于大身众生若有杀害大身众生,此由事故,名重杀生。 午二、于人或人相等或有杀害人或人相,或父或母,及余尊重;或有杀害归投委信,或诸有学、或诸菩萨、或阿罗汉、或诸独觉;或于如来作杀害意恶心出血,如来性尔[3]不可杀故。 如是一切,由其事故,名重杀生。 辰二、例轻与如上说因缘相违而杀生者,名轻杀生。 丑二、例不与取等2 寅一、总标2 卯一、说事别复次,当说不与取等,由其事故,轻重差别。 卯二、例所余余随所应,如杀应知。 寅二、别辨2 卯一、举重9 辰一、不与取2 巳一、由多劫盗复次,若多劫盗,名重不与取。 巳二、由劫妙好等如是若劫盗妙好,劫盗委信,劫盗孤贫,劫盗佛法出家之众;若入聚落而行劫盗,劫盗有学、或阿罗汉、或诸独觉、或复僧祇、或佛灵庙所有财物。 如是一切,由其事故,名重不与取。 辰二、欲邪行4 巳一、于不应行复次,行不应行中,若母母亲委信他妻,或住禁戒、或苾刍尼、或勤策女、或复正学。 如是一切,由其事故,名重欲邪行。 巳二、于非支非支行中,若于面门。 由其事故,名重欲邪行。 巳三、于非时非时行中,若受斋戒、若胎圆满、若有重病。 由其事故,名重欲邪行。 巳四、于非处非处行中,若佛灵庙、若僧伽蓝。 由其事故,名重欲邪行。 辰三、妄语4 巳一、为诳多财等复次,若为诳惑多取他财,若妙若胜而说妄语。 由事重故,名重妄语。 巳二、诳惑尊重若于委信、若父若母,广说如前乃至佛所而说妄语。 由事重故,名重妄语。 广说如前者:谓如前说,及余尊重、或诸有学、或诸菩萨、或阿罗汉、或诸独觉,如是一切应知。 巳三、成办他罪或有妄语令他杀生,损失财物及与妻妾,此若成办极重杀生、重不与取、重欲邪行。 此由事重,名重妄语。 巳四、能破坏僧或有妄语能破坏僧,于诸妄语此最尤重。 辰四、离间语2 巳一、辨3 午一、破坏亲爱复次,若于长时积习亲爱而行破坏。 此由事重,名重离间语。 午二、破坏和合或破坏他,令离善友、父母、男女,破和合僧。 午三、成办他恶若离间语,能引杀生、或不与取、或欲邪行。 如前所说道理应知。 巳二、结如是一切,由事重故,名重离间语。 如前所说道理应知者:谓如前说,此若成办极重杀生、重不与取、重欲邪行故。 辰五、麤重语2 巳一、于尊重前复次,若于父母及余师长发麤恶言。 由事重故,名重麤恶语。 巳二、妄语毁责或以不实不真妄语,现前毁骂诃责于他。 由事重故,名重麤恶语。 辰六、绮语4 巳一、随妄语等复次,凡诸绮语随妄语等,此语轻重,如彼应知。 巳二、依斗讼等若依斗讼、诤竞等事而发绮语,亦名为重。 巳三、称扬外论若以染污心,于能引无义外道典籍承诵、赞咏、广为他说。 由事重故,名重绮语。 巳四、调弄尊重若于父母、眷属、师长调弄轻笑,现作语言不近道理。 亦由事重,名重绮语。 辰七、贪欲2 巳一、于僧祇物复次,若于僧祇、佛灵庙等所有财宝,起贪欲心。 由事重故,名重贪欲。 巳二、于胜利养若于己[4]德起增上慢,自谓智者,乃于国王、大臣、豪贵、所尊、师长及诸聪叡同梵行等,起增上欲,贪求利养,名重贪欲。 辰八、瞋恚3 巳一、损害父母等复次,若于父母、眷属、师长,起损害心。 由事重故,名重瞋恚。 巳二、损害贫苦等又于无过、贫穷、孤苦、可伤愍者,起损害心。 由事重故,名重瞋恚。 巳三、损害委信等又于诚心来归投者及有恩所,起损害心。 由事重故,名重瞋恚。 辰九、邪见2 巳一、谤一切门复次,若于一切余邪见中,诸有能谤一切邪见,此谤一切事门转故,名重邪见。 若于一切余邪见中等者:一切倒见,皆名邪见。 于彼一切,除诽谤见,诸所有见说名为余。 此诽谤见望余邪见,名重邪见,由彼诽谤一切实有义故。 谓无施与、无爱养、无祠祀,广说乃至谤真实事。 本地分中已显其相。 (陵本八卷十四页612)如是名谤一切事门。 巳二、坏真实事又若有见,谓无世间真阿罗汉、正至、正行,乃至广说。 如是邪见,由事重故,名重邪见。 卯二、例轻除如上说所有诸事,随其所应,与彼相违,皆名为轻。 子四、增减及瑜伽2 丑一、举杀生2 寅一、标列四句复次,杀生所引不善诸业,或有是作而非增长,或有增长而非是作,或有亦作亦复增长,或有非作亦非增长。 寅二、随释差别4 卯一、作非增长初句,谓无识别童稚所作,或梦所作,或不思而作,或自无欲他逼令作。 或有暂作,续即还起猛利悔心及厌患心,恳责远离,正受律仪,令彼微薄,未与果报,便起世间离欲之道,损彼种子;次起出世永断之道,害彼种子令无有余。 卯二、增长非作增长而非作者,谓如有一,为害生故,于长夜中数随寻[5]伺。 由此因缘,彼遂增长杀生所引恶不善法,然不能作杀生之业。 卯三、亦作亦增长亦作亦增长者,谓除先所说作非增长、增长非作,所余一切杀生业相。 卯四、非作非增长非作非增长者,谓除上尔所相。 丑二、例所余2 寅一、例随应如是所余不与取等乃至绮语,随其所应,如杀应知。 寅二、简差别于贪欲、瞋恚、邪见中,无有第二增长而非作句,于初句中无有不思而作及他逼令作,余如前说。 子五、引果2 丑一、杀生业道3 寅一、异熟果复次,若于杀生亲近数习多所作故,生那落迦,是名杀生异熟果。 寅二、等流果若从彼没,来生此间人同分中,寿量短促,是名杀生等流果。 寅三、增上果于外所得器世界中,饮食果药皆少光泽,势力异熟及与威德并皆微劣,消变不平,生长疾病。 由此因缘,无量有情未尽寿量,非时中夭,是名杀生增上果。 丑二、所余业道2 寅一、指二果别所余业道,异熟、等流二果差别,如经应知。 所余业道异熟等流二果差别者:谓于不与取等乃至邪见亲近、修习、多修习故,生那落迦,是名彼异熟果。 若从彼出,来生此间人同分中,资财匮乏,妻不贞良,多遭诽谤,亲友乖离,闻违意声,言不威肃,增猛利贪,增猛利瞋,增猛利痴,是名彼等流果。 如本地分说应知。 (陵本九卷一页636)寅二、辨增上果2 卯一、标说增上果,今当说。 卯二、别辨9 辰一、不与取增上果若器世间众果尠少,果不滋长、果多朽坏、果不真实,多无雨泽,诸果干枯,或全无果。 如是一切,名不与取增上果。 辰二、欲邪行增上果若器世间多诸便秽泥粪不净,臭处迫迮,多生不净臭恶之物,凡诸所有皆不可乐。 如是一切,名欲邪行增上果。 臭处迫迮者:摄异门分说:屎尿不净变坏所成,故名臭处。 (陵本八十四卷一页6354)其义应知。 辰三、妄语增上果若器世间农作、行船、世俗事业不甚滋息,殊少便宜,多不谐偶,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如是一切,是妄语增上果。 辰四、离间语增上果若器世间其地[6]处所,丘坑间隔,险阻难行,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如是一切,是离间语增上果。 辰五、麤恶语增上果若器世间其地处所,多诸株杌、荆棘、毒刺、瓦[7]石、沙砾,枯槁无润,无有池沼,河泉干竭,土田咸卤,丘陵坑险,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如是一切,是麤恶语增上果。 辰六、绮语增上果若器世间所有果树果无的当,非时结实,时不结实,生而似熟,根不坚牢,势不久停,园林池沼多不可乐,饶诸怖畏恐惧因缘。 如是一切,是绮语增上果。 辰七、贪欲增上果若器世间一切盛事,年时日夜月半月等渐渐衰微,所有气味唯减不增。 如是一切,是贪欲增上果。 所有气味唯减不增者:本地分说,果不充足,是贪欲增上果。 (陵本九卷一页637)今此亦尔,谓彼所感果实药草,所有气味唯减不增故。 辰八、瞋恚增上果若器世间多诸疫疠、灾横、扰恼、怨敌、惊怖、师子、虎狼、杂恶禽兽、蟒蛇、蝮蝎、蚰蜒、百足、魍魉、药叉、诸恶贼等。 如是一切,是瞋恚增上果。 辰九、邪见增上果若器世间所有第一胜妙华果悉皆隐没,诸不净物乍似清净,诸苦恼物乍似安乐,非安居所、非救护所、非归依所。 如是一切,是邪见增上果。 子六、生2 丑一、引经问复次,如世尊言:杀有三种,谓贪瞋痴之所生起,乃至邪见亦复如是。 此差别义,云何应知? 丑二、释差别8 寅一、杀生业道3 卯一、贪所生2 辰一、辨4 巳一、为血肉等若为血肉等,杀害众生。 巳二、为夺财物或作是心:杀害彼已,当夺财物。 巳三、为他因缘或受他雇、或为报恩、或友所摄、或希为友、或为衣食,奉主教命而行杀害。 巳四、由利衰等2 午一、举利衰或有谓彼能为衰损,或有谓彼能障财利,而行杀害。 午二、例毁誉等如利衰,毁誉、称讥、苦乐,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辰二、结如是一切,名贪所生杀生业道。 卯二、瞋所生复次,若谓彼于己[8]乐为无义,而行杀害。 或念彼于己[9]曾为无义,或恐彼于己[10]当为无义,或见彼于己[11]正为无义,而行杀害;广说乃至于九恼事,皆如是知。 如是一切,名瞋所生杀生业道。 卯三、痴所生2 辰一、辨4 巳一、为祠祀福复次,若计为法而行杀害,谓己[12]是余众生善友,彼因我杀,身坏命终当生天上。 如是杀害,从痴所生。 巳二、为尊长等或作是心:为尊长故,法应杀害。 或作是心:诸有诽毁天梵世主,骂婆罗门,法应杀害。 如是心杀,从痴所生。 巳三、由劝行杀2 午一、举成杀业或计杀生作及增长无异熟果,为他开演劝行杀业,彼由劝故,遂行杀事。 时彼劝者所得杀罪,从痴所生。 午二、例余业道此后所说从痴所生杀业道理,诸余业道乃至邪见,当知亦尔。 巳四、妄计方便或有妄计以其父母亲爱眷属掷置火中、断食、投岩、弃于旷野,是真正法。 辰二、结如是一切,名痴所生杀生业道。 寅二、不与取业道3 卯一、贪所生2 辰一、由饕餮复次,若于他财食饕餮而取。 是不与取,贪欲所生。 饕餮而取者:谓所不与、不舍、不弃而希望故。 如本地分说。 (陵本八卷十页587)辰二、由劫盗或受他雇而行劫盗,或恩所摄、或祈后恩、或为衣食奉主教命、或为称誉、或为安乐而行劫盗。 如是一切不与取业,皆贪所生。 卯二、瞋所生2 辰一、由恼害复次,若作是思:彼于我所乐行无义,广说乃至九恼害事增上力故,而行劫盗。 不必贪着彼所有财,不必希求诸余财物。 是不与取,瞋恚所生。 辰二、由憎他2 巳一、焚烧聚落等或憎他故,焚烧聚落舍宅财物珍玩资具,当知彼触瞋恚所生,盗相似罪,或更增强。 巳二、令他劫夺等或憎彼故,令他劫夺,破散彼财。 他受教命依行事时,彼能教者不与取罪,从瞋恚生。 卯三、痴所生3 辰一、计为尊长复次,若作是心:为尊长故而行劫盗,是为正法。 名痴所生不与取罪。 辰二、计由诽毁或作是心:若有诽毁天梵世主,骂婆罗门,法应夺彼所有财物。 此不与取亦从痴生。 辰三、计为祠祀或作是心:若为祠祀、为祠祀支、为祠祀具,法应劫盗。 是不与取亦从痴生。 若为祠祀等者:谓如害为正法论者,为祠祀天而行劫盗,谓为是法,计所劫物为祠祀支、为祠祀具,害彼生命,得生天故。 寅三、欲邪行业道3 卯一、贪所生3 辰一、由自贪缠复次,若有见闻不应行事,便不如理分别取相,遂贪欲缠之所缠缚而行非法,名贪所生欲邪行罪。 辰二、由受他雇或受他雇窃行媒嫁,由此方便行所不行,彼便获得贪欲所生欲邪行罪。 辰三、由多所为或欲摄受朋友知识,或为衣食承主教命,或为存活希求财谷金银珍宝,而行邪行。 如是一切,名贪所生欲邪行罪。 卯二、瞋所生2 辰一、为报怨复次,若作是思:彼于我所乐行无义,广说乃至九恼害事以为依止,而行邪行。 非彼先有欲缠所缠,然于相违非所行事,为报怨故勉励而行,名瞋所生欲邪行罪。 辰二、为憎他或憎彼故,以彼妻妾令他毁辱,彼若受教行欲邪行,便触瞋恚所生相似欲邪行罪,或更尤重。 如是一切欲邪行罪,名瞋所生。 便触瞋恚所生相似欲邪行罪者:此欲邪行,由令他行,非自行故,由是故说触相似罪。 卯三、痴所生复次,若作是心,母及父亲,或他妇女命为邪事,若不行者便获大罪,若行此者便获大福。 非法谓法而行邪行,名痴所生欲邪行罪。 寅四、妄语等业道2 卯一、举妄语3 辰一、贪所生复次,若为利养而说妄语,或怖畏他损己[13]财物、或为称誉、或为安乐而说妄语。 如是一切,名贪所生妄语业道。 辰二、瞋所生若有依止九恼害事而说妄语,名瞋所生妄语业道。 辰三、痴所生3 巳一、计为尊长等若作是心:为诸尊长、或复为牛、或为祠具,法应妄语。 如是妄语,从痴所生。 或复为牛者:谓有外道或持牛戒,计为清净故。 巳二、计违诸天等若作是心:诸有沙门、若婆罗门,违背诸天、违梵世主、违婆罗门,于彼妄语称顺正法。 如是妄语,名痴所生妄语业道。 巳三、计无破僧罪若作是计:于法法想,于毗奈耶毗奈耶想,以覆藏想妄语破僧,无有非法。 如是妄语亦从痴生。 卯二、例离间语等如妄语业道,离间、麤恶二语业道,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寅五、绮语业道3 卯一、贪所生复次,若为戏乐而行绮语,或为显己[14]是聪叡者而行绮语,或为财利称誉安乐而行绮语,名贪所生绮语业道。 卯二、瞋所生若有依止九恼害事而说绮语,名瞋所生绮语业道。 卯三、痴所生若有于中为求真实、为求坚固、为求出离、为求于法而行绮语,名痴所生绮语业道。 寅六、贪欲业道3 卯一、贪所生复次,若有于他非怨有情财物资具,先取其相,希望追求增上力故,起如是心:凡彼所有愿当属我。 又从贪爱而生贪爱,名贪所生贪欲业道。 卯二、瞋所生若于他财不计为好,但九恼事增上力故,起如是心:凡彼所有皆当属我。 又从瞋恚而生贪爱,名瞋所生贪欲业道。 卯三、痴所生若作是计:诸有欲求鲁达罗天、毗瑟笯天、释梵世主众妙世界,注心多住获大福佑。 作如是意注心多住,名痴所生贪欲业道。 寅七、瞋恚业道3 卯一、贪所生若为财利称誉安乐,于他有情起损害心,非于彼所生怨憎想,谓彼长夜是我等怨。 又从贪爱而生瞋恚,名贪所生瞋恚业道。 卯二、瞋所生复次,若九恼事增上力故,从怨对想起损害心,名瞋所生瞋恚业道。 卯三、痴所生若住此法及外道法,所有沙门、若婆罗门憎恶他见,于他见所及怀彼见沙门、婆罗门所起损害心,名痴所生瞋恚业道。 寅八、邪见业道3 卯一、贪所生复次,若作是心:诸有此见拨无施与,乃至广说彼于王等获大供养及衣服等。 即以此义增上力故,起如是见,名贪所生邪见业道。 卯二、瞋所生若作是心:有施、有爱[15],乃至广说如是见者违害于我,我今不应与怨同见。 彼由憎恚,起如是见:无施、无爱[16],乃至广说。 名瞋所生邪见业道。 卯三、痴所生若不如理于法思惟、筹量、观察,由此方便所引寻伺,发起邪见,名痴所生邪见业道。 子七、决择8 丑一、方便究竟4 寅一、杀生等业道2 卯一、举杀生复次,杀生业道三为方便,由瞋究竟。 卯二、例麤语等如杀业道,麤语、瞋恚业道亦尔。 寅二、不与取等业道2 卯一、举不与取不与取业道三为方便,由贪究竟。 卯二、例邪行等如不与取,邪行、贪欲业道亦尔。 寅三、除邪见所余业道除其邪见,所余业道三为方便,由三究竟。 寅四、邪见业道邪见业道三为方便,由痴究竟。 丑二、依处4 寅一、杀生等业道复次,杀生、邪行、妄语、离间、麤语、瞋恚,此六业道有情处起。 寅二、不与取等业道不与而取、贪欲业道,资财处起。 寅三、绮语业道绮语业道,名身处起。 寅四、邪见业道邪见业道,诸行处起。 丑三、不善业道成极恶等4 寅一、标复次,由三因缘,不善业道成极圆满恶不善性。 寅二、征何等为三? 寅三、列一、自性过故;二、因缘过故;三、涂染过故。 寅四、释3 卯一、自性过此中杀生所引思,乃至邪见所引彼相应思,如是一切染污性故、不善性故,由自性过说名为恶。 杀生所引思等者:此中杀生乃至邪见,皆约起彼欲乐为论,由是为先,思业现行故。 卯二、因缘过若以猛利贪欲、瞋恚、愚痴缠所发起,即此亦名由因缘过,成重恶性、成上不善,能引增上不可爱果。 卯三、涂染过2 辰一、出过失3 巳一、标若到究竟,即此亦名由涂染过,成极重恶、成上不善,能引增上不可爱果。 若到究竟者:谓已成就究竟业道故。 巳二、征何以故? 巳三、释若有用染污心,能引发他不可爱乐欣悦之苦,彼随苦心威势力故,能引发苦补特伽罗思,便触得广大之罪,是故名为涂染过失。 辰二、喻涂染3 巳一、磁石等喻2 午一、标法彼虽不发如是相心:诸能引发我之苦者,当触大罪。 然彼法尔触于大罪。 午二、喻合2 未一、举磁石譬如磁石虽不作意:诸所有铁来附于我。 然彼法尔所有近铁,不由功用来附磁石。 此中道理,当知亦尔。 未二、例日珠等日珠等喻,亦如是知。 巳二、大转变喻2 午一、标法又于思上无别有法,彼威力生来相依附,说名涂染。 当知唯是此思转变,由彼威力之所发起。 当知唯是此思转变等者:谓思转变,唯由彼染污心威力所发起故。 午二、引喻2 未一、举业威势缘力如四大种业威势力所生种种坚性、湿性、暖[17]性、动性,非大种外别有如是种种诸性,然即大种业威势缘,如是转变。 未二、例神足加行缘力如业威势缘力转变,神足加行缘力转变,当知亦尔。 巳三、恶心转变喻2 午一、举喻又如魔王,惑媚无量娑梨药迦诸婆罗门长者等心,令于世尊变异暴恶。 非于彼心更增别法,说名惑媚。 唯除魔王加行威势生彼诸心,令其转变成极暴恶。 午二、合法此中道理,当知亦尔。 丑四、定不定受业3 寅一、略辨二种复次,如先所说作及增长业,若先所说由五因缘成极重业,名定受业。 与此相违,名不定受业。 寅二、标列四业复有四业。 一、异熟定,二、时分定,三、二俱定,四、二俱不定。 寅三、广俱不定2 卯一、举无学诸阿罗汉所有不善决定受业,或于前生所作,或于此生先异生位所作,由少轻苦之所逼恼,便名果报已熟。 若已转依,果报种子皆永断故,一切不受。 卯二、释所以所以者何? 由佛世尊依未解脱相续,建立定受业故。 丑五、二业速转2 寅一、问问:若于一时亦牵亦搦,盗取众生,即断其命。 当言一业,为二业耶? 寅二、答3 卯一、标义答:当言二业。 以速转故,于此二业,由增上慢,谓之为一。 卯二、辨释若谓我当牵彼,是第一思;即于盗时,复谓我当搦杀,是第二思。 若时牵彼,尔时不搦;若时搦彼,尔时不牵;速疾转故,生增上慢,谓是一时。 卯三、结成是故此中,当言二业。 由增上慢谓之为一者:当知此即错乱境界所摄,由数错乱起增上慢故。 如本地分说应知。 (陵本十五卷九页1310)丑六、现法受等2 寅一、辨因缘2 卯一、举起善业5 辰一、标复次,略由三因缘故,成现法受业。 辰二、征何等为三? 辰三、列一、田广大故;二、思广大故;三、相续清净故。 辰四、释3 巳一、田广大性3 午一、总标由五种相,田成广大。 午二、列释一、从于一切有情第一利益安乐增上意乐住起,谓慈等至。 二、从于一切有情第一将护他心住起,谓无诤等持。 三、从第一寂静涅槃乐相似圣住起,谓灭尽等至。 四、已得一切不善不作律仪,谓预流果。 五、极清净相续究竟,谓阿罗汉及佛为首大苾刍僧。 午三、结名如是名为田广大性。 巳二、思广大性若于是处,以深厚殷重清净信心,舍清净财,是名思广大性。 若于是处等者:谓于有苦、有贫、无依、无怙诸有情所,名于是处。 深心怜愍,殷重净信而行惠施,名以深厚殷重清净信心。 施物清净,是名舍清净财。 巳三、相续清净若前生中,于他所施衣服等物,由身语意不为障碍,亦不思量兴[18]染污心,以无有障障彼相续,当知是名相续清净。 若前生中等者:谓于前生他所施物不障施余,名不为障。 自亦无着,名不思量兴染污心。 由是因缘,于现法中,无有施障障自相续。 言施障者,略有四种。 一、先未串习,二、施物尠阙,三、耽着上妙悦意财物,四、观见当来具足财果而深欣乐。 如本地分施品中说。 (陵本三十九卷十四页3218)今于此中,随应当知。 辰五、结若有于此三种因缘一切具足,当知彼业定现法受,亦于生受、亦于后受。 卯二、例起不善业若有与此相违三种因缘起不善业,当知亦成定现法受。 寅二、喻道理3 卯一、出差别或有所生一剎那业,唯现法受;或有所生一剎那业,亦现法受、亦于生受;或有所生一剎那业,三时皆受。 卯二、引譬喻3 辰一、缕系华喻譬如一缕其量微小,能持一华,一系华已势力便尽,不复能系;复有一缕能持二华,再系华已势力便尽;复有一缕能持多华,多系华已其力方尽。 辰二、水流喻又如流水其性微小,流经一步势力便尽;有第二水其性稍大,流经两步势力方尽;有第三水其性广大,流经多步势力乃尽。 辰三、酢滴喻又如酢滴其性淡薄,唯能酢彼一滴之水,不能酢多;有第二滴其性稍严,酢二滴水,不能酢多;有余酢滴其性更严,乃至能酢众多滴水。 卯三、结当知此中诸业差别道理,当知亦尔。 丑七、系及离系2 寅一、总标界系复次,十种不善业道唯欲界系,亦唯能感欲界异熟,多于恶趣,少于善趣。 寅二、别辨离系2 卯一、于恶趣业2 辰一、永断又恶趣业,预流 发布时间:2025-05-20 18:25:21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