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圣严法师:永嘉证道歌·止观颂 二 奢摩他颂 内容: 二 奢摩他颂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夫念非忘尘而不息,尘非息念而不忘。 尘忘则息念而忘,念息则忘尘而息,忘尘而息,息无能息。 息念而忘,忘无所忘,忘无所忘,尘遗非对。 息无能息,念灭非知。 知灭对遗,一向冥寂。 閴尔无寄,妙性天然。 如火得空,火则自灭。 空喻妙性之非相,火比妄念之不生。 其辞曰:忘缘之后寂寂,灵知之性历历,无记昏昧昭昭,契真本空的的。 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 若以知知寂,此非无缘知,如手执如意,非无如意手。 若以自知知,亦非无缘知,如手自作拳,非是不拳手。 亦不知知寂,亦不自知知,不可为无知,自性了然故,不同於木石。 手不执如意,亦不自作拳,不可为无手,以手安然故,不同於兔角。 復次修心渐次者,夫以知知物,物在知亦在,若以知知知,知知则离物,物离犹知在,起知知於知。 后知若生时,前知早已灭,二知既不并,但得前知灭。 灭处为知境,能所俱非真,前则灭灭引知,后则知知续灭,生灭相续,逢是轮回之道。 今言知者,不须知知,但知而已,则前接灭,后不引起,前后继续,中间自孤,当体不顾,应时消灭。 知体既已灭,豁然如托空,寂尔少时间,唯觉无所得,即觉无觉。 无觉之觉,异乎木石。 此是初心处。 冥然绝虑,乍同死人,能所顿忘,纤缘尽净,阒尔虚寂,似觉无知。 无知之性,异乎木石。 此是初心处,领会难为。 入初心时,三不应有:一恶,谓思惟世间五欲等因缘。 二善,谓思惟世间杂善等事。 三无记,谓善恶不思,阒尔昏住。 戒中三应须具:一摄律仪戒,谓断一切恶。 二摄善法戒,谓修一切善。 三饶益有情戒,谓誓度一切众生。 定中三应须别:一安住定,谓妙性天然,本自非动。 二引起定,谓澄心寂汨,发莹增明。 三办事定,谓定水凝清万像斯鉴。 慧中三应须别:一人空慧,谓了阴非我,即阴中无我,如龟毛兔角。 二法空慧,谓了阴等诸法,缘假非实,如镜像水月。 三空空慧,谓了境智俱空,是空亦空。 (中略)復次初修心人,入门之后,须识五念:一故起、二串习、三接续、四别生、五即静。 故起念者,谓起心思惟世间五欲,及杂善等事。 串习念者,谓无心故忆,忽尔思惟善恶等事。 接续念者,谓串习忽起,知心驰散,又不制止,列復续前,思惟不住。 别生念者,谓觉知前念是散乱,即生惭愧改悔之心。 即静念者,谓初坐时,更不思惟世间善恶,及无记等事,即此作功,故言即静。 串习一念初生者多,接续故起二念懈怠者有,别生一念惭愧者多,即静一念精进者有。 串习、接续、故起、别生四念为病,即静一念为药。 虽復药病有殊,总束俱名为念,得此五念停息之时,名为一念相应,一念者灵知之自性也。 然五念是一念枝条,一念是五念根本。 復次,若一念相应之时,须识六种料简:一识病、二识药、三识对治、四识过生、五识是非、六识正助。 第一病次,有二种:一缘虑、二无记。 缘虑者善恶二念也。 虽復差殊,俱非解脱,是故总束名为缘虑。 无记者虽不缘善恶等事,然俱非真心,但是昏住。 此二种名为病。 第二药者,亦有二种:一寂寂、二惺惺。 寂寂谓不念外境善恶等事,惺惺不生昏住无记等相。 此二种名为药。 第三对治者,以寂寂治缘虑,以惺惺治昏住。 用此二药,对彼二病,故名对治。 第四过生者,谓寂寂久生昏住,惺惺久生缘虑。 因药发病,故云过生。 第五识是非者,寂寂不惺惺,此乃昏住。 惺惺不寂寂,此乃缘虑。 不惺惺不寂寂,此乃非但缘虑,亦乃入昏而住。 亦寂寂亦惺惺,非唯历历,兼復寂寂,此乃还源之妙性也。 此四句者,前三句非,后一句是。 故云识是非也。 第六正助者,以惺惺为正,以寂寂为助。 此之二事,体不相离,犹如病者,因杖而行,以行为正,以杖为助。 夫病者欲行,必先取杖,然后方行。 修心之人,亦復如是,必先息缘虑,令心寂寂。 次当惺惺,不致昏沈,令心历历。 历历寂寂,二名一体,更不异时。 譬夫病者欲行,阙杖不可,正行之时,假杖故能行。 作功之者,亦復如是,历历寂寂,不得异时,虽有二名,其体不别。 又曰:乱想是病,无记亦病。 寂寂是药,惺惺亦药。 寂寂破乱想,惺惺治无记。 寂寂生无记,惺惺生乱想。 寂寂虽能治乱想,而復还生无记,惺惺虽能治无记,而復还生乱想。 故曰:惺惺寂寂是,无记寂寂非;寂寂惺惺是,乱想惺惺非。 寂寂为助,惺惺为正。 思之。 復次料简之后,须明识一念之中五阴,谓历历分别,明识相应,即是识阴。 领纳在心,即是受阴。 心缘此理,即是想阴,行用此理,即是行阴,污秽真性,即是色阴。 此五阴者,举体即是一念,此一念者,举体全是五阴。 历历见此一念之中,无有主宰,即人空慧,见如幻化,即法空慧。 是故须识此五念及六种料简。 愿勿嫌之,如取真金。 明识瓦砾,及以伪宝。 但尽除之,纵不识金,金体自现,何尤不得。 发布时间:2025-11-17 09:36:59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24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