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济群法师:心经的人生智慧(四) 内容: 明白了有,再来说明空。 通常我们以为:有是存在,有就不是空,空是不存在,空就不是有,因此有在空外,空有对立。 可是以般若中观智慧来看,空有不但不对立,而且是一体的。 所谓空,不必在有之外,也不必事物毁灭了始谈空;因为有是缘起有,有的当下就是自性空。 因此佛法是依有明空,有空一体。 《大智度论》卷十二提出三种认识空的方法:一曰分破空,二曰观空,三曰自性空。 分破空:又称析空观,是通过对有的分析,由粗而细,由细而微。 佛教中的有部学者,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对五蕴色身进行分析,发现了五蕴色身中我了不可得,提出我空;但在分析色心现象时,一直分析到物质或精神不能再分析的部分时,便提出了极微说,认为此极微法实有,因而出现了我空法有的思想。 其实,分破空的意义是在破除人我执;至于物质现象倘若加以分析,极微也是不能成立的。 《唯识二十颂》就曾对极微说进行了破斥,你说有不可分的极微,请问极微有没有体积? 假如有体积,就存在东西南北上下的六方,那还是可以分析,可见极微说是不能成立的。 观空:是从观想的意义上认识空。 如那些修瑜伽止观的人进入止观状态时,能随著他的观想显现种种境相。 修火观,观想成就,见到处都是火;修水观,观想成就,见到处处都是水。 在现实生活中有李广射虎及杯弓蛇影的典故:李广认石头为虎,结果能将箭射入石头中;某先生误认弓为蛇,导致肚皮大痛三天。 止观的水火及典故中的虎蛇,事实上都没有,然观想中的人却认为宛然存在。 从随人观想而境像显现,唯识者悟到了外境无实,随心所现,因而提出万法唯识。 观空者破除了外境实有的执著,却难免落入心有境空。 那么,这种空还是不究竟的。 自性空:自性,是自已有,自己成,本来如此的意思。 世间外道不了解诸法的缘起性,他们在接触事物中,难免出现自性见;小乘有部虽然知道缘起,但同时也觉得诸法有自性。 然以般中观学者看,自性与缘起是不能并容的。 《中论观有无品》说:众缘中有法,是事则不然,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 性若是作者,云何在此义,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缘起是作法,由众缘所作而成,自性乃无作,自已有,自已成,不待众缘。 中观学者以为:缘起必然无自性,这就是自性空。 《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是从自性空的立场来说明的,色,不是世间人所执的自性色,是因缘所生的色;空,也非世人所说一无所有的顽空;或者认为人死如灯灭,一个生命彻底消失了,那是断见。 空,乃是自性空。 《中论观四谛品》说:未尝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十二门论观因缘门》说:因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 色是缘起的,色必然是无自性、空。 因此说:色不异空,色即是空。 有人说:色即是空还好理解,空即是色这似乎就说不通了,造成这种看法的原因,还是因为把空理解为顽空,中观说空乃是自性空,自性空并不否定缘起的假相。 《中论观四谛品》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说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说缘起法是无自性、是空,并不坏缘起的假相,所谓缘起有而自性空,自性空而宛然有。 因此,色不异空,自然空也不异色;色即是空,空自然即是色。 原本在世人心目中一向对立的有空二法,在般若中观智慧的观照下,得到了统一。 空有不二的思想,是为遣除世间的有见、空见,世人因为不了解有,对有的一切生起错误的认识和执著,导致了人生种种烦恼、痛苦。 《经》曰:色即是空是要我们看破有的实质,是虚幻、是无常、是无自性、是空。 一个人倘若真正的认识到有的实质,他还会因为有的问题而生烦恼吗? 还会为物所累吗? 世间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的智力更高一些,已能看破有的虚幻实质,但因为不了解缘起因果,认为世界一切既然都是虚幻的,人生的事业最终都要归于毁灭,那么生存还有什么价值意义可言呢? 于是他们不顾社会道德,放纵自已的身心为所欲为,导致虚无主义。 《经》曰:空即是色便是对治这种邪见,说明万物虽空,但缘起因果还在不断延续中,人生的善恶行为都是有果报的。 【诸法真实相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诸法空相:诸法是指一切法。 空相不是指空,更不是有,乃是空所显的真实相。 空相也可以称为有相,有所显的实相叫有相。 实相可以通过空来显,或依有来显。 但实相的本身却是非空非有的。 不生不灭:是从事物的有无来说的。 不生不灭相对生灭,要明白不生不灭的含义,先得说明生灭。 生灭是有为法的特征,在三法印中有诸行无常印,是说有为法都是无常变化的。 经论中有四相说:生住异灭。 从无到有曰生,生而相续曰住,新陈代谢曰异,离散衰亡曰灭。 有三相说:生异灭三相,是将四相中的住异二相,合为异相。 的确,世间万物住的阶段也是异的过程,住相当然可以归为异相了。 四相或三相说,都可以简括为生灭二相。 关于生灭的内容,经论中说有三类:一曰一期生灭,二曰刹那生灭,三曰大期生灭。 一期生灭:比较容易理解,它指有情一期生命从出离娘胎到死亡这一过程。 一期生灭即有情的生死,任何人都难免生死。 因此,一期生灭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是很现实的。 刹那生灭:就比较微妙了。 刹那是印度人衡量时间的极短单位,也就是最短的时间。 刹那生灭是指事物在最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生灭变化。 对于我们一般人而言,刹那生灭是感觉不出来的,但事物的确在刹那中生灭。 比如眼前的桌子,从崭新到败坏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你们谁敢说这桌子有片刻不在败坏之中呢? 因为倘若一秒钟不被败坏,那么二秒钟、三秒钟乃至永远都不会被败坏。 所以孔夫子说:交臂非故。 两个手臂一碰,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这个手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手了。 西哲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大期生灭:是从我们生命的生生不已来说的。 生命像一道洪流,从无穷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 人的一生在生命洪流延续的过程中,只不过是生命洪流扬起的一片浪花。 浪花虽然时起时灭,但生命洪流却在延续著,这生生不已的生命洪流,便是大期生灭。 生灭,通常在人们的眼中总是实在的。 说到生,有人以为是自生,即自己派生自己,自己规定自己;有人以为世间一切都是无因生,即偶然出现的。 比如说世界为什么会出现人类,是偶然的;日本神户为什么会地震,是偶然的;我为什么会成为我妈妈的儿子,也是偶然的。 自生或无因生都把生命看成是独立的、实在的,生就是生了,有实物可生,不是不生。 这样,生与不生就形成了对立,生就不是不生,不生就不是生,这也还是因为自性见的结果。 以佛法来看,世间上不存在任何自生或无因生的事物。 佛法以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所谓生是缘聚而生,比如桌子,是因为具备了木头、油漆、铁钉、木工等众多条件,始有桌子的出现。 同样的我们举办这个冬令营,是因为有明月居士林发心主办,有众多同学前来听课,有应邀来讲课的各位法师,有活动场所,这些条件都具足了才有冬令营。 那么,冬令营的生便是缘聚而生,因为它是取决于众多因缘的,自然不会是自生,也不会是无因生。 生是这样,灭又是如何呢? 灭也是随缘的。 前面说到的桌子,一旦油漆退了,铁钉松了,木头旧了,构成桌子的因缘败坏了,桌子也会随之消失。 然而桌子不能说自生自灭,它取决于众多因缘,那么桌子的灭就是缘灭。 冬令营也是如此,七天之后活动结束,同学们各奔前程,法师回去,冬令营也就不存在了。 然而冬令营的灭,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缘散,所以佛法以缘散谈灭。 发布时间:2025-11-10 09:21:38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2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