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宗法脉:净土宗十二祖-彻悟大师简介 内容: 清梦东、纳堂、彻悟、际醒大师,莲宗十二祖也。 姓马,丰润人。 幼通经史,二十二病悟出家,遍历讲席,博通性相两宗。 参粹如禅师,明向上事,继席京都广通寺,领众参禅,宗风大振。 后以宿业深重,多诸病缘,因思教乘五停心观,多障有情以念佛治,且此一门,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识,皆悉归心,我何人也,敢不归命。 遂辍参念佛,专修净业,日限尺香晤客,余时礼念。 晚居红螺山资福寺,归者日众,遂成莲宗道场。 为法为人,心终无厌,一以净土为归。 每演如来救苦与乐之恩,泪随声下,听者亦未尝不泪流沾衣也。 语录二卷,尤为切至。 临终前十月,预告归期,嘱诸外护:幻缘不久,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 至期示疾,命众助念,见空中幡幢无数,自西而来。 告众曰:净土相现,吾将西归。 旋复曰:蒙佛亲来接引,吾去矣。 众称佛号愈厉,面西坐逝,年七十,众闻异香浮空,露龛七日,貌如生,荼毗后,获舍利百余。 (彻悟禅师语录)祖师法语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若真为生死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 世间一切众苦,无过生死。 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 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 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一念之差,便入恶趣。 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 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批,如救头燃也。 然我有生死,我求出离。 而一切众生,皆在生死,皆应出离。 彼等与我,本同一体。 皆是多生父母,未来诸佛。 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则于理有所亏,心有未安。 况大心不发,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 无始冤愆,何以解释? 积劫罪业,难以仟除。 积劫善根,难以成就。 随所修行,多诸障缘。 纵有所成,终堕偏小。 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 然大心既发,应修大行。 而于一切行门之中,求其最易下手最易成就,至极稳当,至极圆顿者,则无如以深信愿,持佛名号矣。 师:说信者,信释迦无诳语,弥陀无虚愿,信以念佛求生之因,必感见佛往生之果。 又信我心具之佛,必应我具佛之心。 愿者,愿生彼土,以欣厌心为主。 所谓执持名号者,即拳拳服膺之谓,谓牢持于心,而不暂忘也。 稍或一念间断,则非执持也。 稍或一念夹杂,则非执持也。 念念相续,无杂无间;是真精进。 精进不已,则渐入一心不乱,圆成净业。 一心不乱,乃净业之归宿,净土之大门。 未入此门,终非稳妥,学者可不勉哉。 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 二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三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 四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五以专持四重律仪,为人道根本。 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 七以一心不乱,为净土归宿。 八以种种灵瑞,为往生验证。 以上八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 一切法门,似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 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 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 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 举司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 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馨无不尽。 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发布时间:2025-11-06 18:12:33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2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