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柏霖:良知与知识之差别 内容: 黄柏霖:良知与知识之差别黄柏霖:良知与知识之差别 然后后来王龙溪又解释了。 他说,知识跟良知的区别。 这有一点像佛家讲的知识跟智慧的差别。 这王龙溪说了,他说,如果变知识为良知,知识是良知的作用。 如果认知识为良知,则知识有害于良知。 他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把知识转成智慧,那这个知识就变成佛法里面讲的后得智。 那良知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根本智。 后得智就是你开悟以后,你一样可以做世间事,那世间事要怎么做,你都能够清楚明白。 但是你的贪瞋痴慢疑都已经断掉了,你的无明都已经断掉了,你的执着、妄想、分别都没有了,那是后得智。 你一样可以治理国家,你一样可以当宰相,可以当部长,可以当院长,可以当总理,你一样可以当董事长。 可是你内心里面都没有贪瞋痴慢疑,没有我执、法执,你一样可以经营企业。 但是方法、观念、习惯、态度,完全不一样。 这个叫什么? 这个叫后得智。 所以儒家讲说把知识变成良知,那么知识就变成良知的作用,它变成说,后得智是根本智的作用。 这讲法跟佛家真的很像。 那根本智就是性德,那后得智就是妙用,智慧的妙用。 如果认为知识是良知,如果你把知识当成是良知,那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知识不能解决烦恼生死问题。 如果知识纯粹是知识,那是世智辩聪,是八难之一。 如果你把知识当成良知,这是变成邪知邪见,则知识有害于良知。 为什么知识会有害于良知呢? 因为知识里面它有贪瞋痴慢疑,它有邪见,它有我见在里面。 良知清净不染,它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良知等于佛法里面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那「般若无知」就是良知,那「无所不知」就是后得智,就是这里讲的把知识变成良知,那知识是良知的作用。 这一段是王畿讲的,良知跟知识的差别。 我特别用佛法的角度,来解释王龙溪这样的一个看法。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O七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发布时间:2025-11-06 08:36:17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2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