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因果启示:推多取少。 内容: 推多取少。 此句所指甚广。 如兄弟分产。 朋友交财等类。 但兄弟义属天伦。 财为外物。 更当推让耳。 遗教经曰。 多欲之人。 多求利故。 苦恼亦多。 少欲之人。 无求无欲。 则无此患。 若欲脱诸苦恼。 当观知足。 知足之法。 即是富乐安隐之处。 知足之人。 虽卧地上。 犹为安乐。 不知足者。 虽处天堂。 亦不称意。 故知人能推多取少。 自然心地平夷。 对境无侵。 常行知足。 于铁樵曰。 财者。 天地之元气也。 尧舜之治。 阜财也。 平天下之道。 理财也。 人生世上。 非财不生。 无不爱财之人也。 无不用财之日也。 此其为必不可少之物。 此其为必不能多之数也。 然用财之性。 各有其偏。 挥霍者。 一掷千金。 鄙吝者。 一毛不拔。 廉洁者。 却之于暮夜。 贪横者。 攫之于白昼。 夫挥霍之与廉洁。 固皆美名。 然亦不可过节。 挥霍而过。 则床头尽而不可继矣。 廉洁而过。 则晨夕缺而俯仰怨矣。 若鄙吝与贪横。 相去较远。 鄙吝者。 识见浅陋。 锱铢如宝。 如蜂之护蜜。 稚子之怀饼。 毫不肯分以与人。 然尚是自保其所有。 故人厌之。 而天不深怒之。 贪横者。 欲得其所本无。 则有不可限量者。 如鱼吞舟。 如蛇吞象。 兄弟争斗。 朋友争仇。 强贼杀人。 墨吏枉法。 奸臣卖国。 皆贪之一念为之也。 篇中申戒贪财之祸。 不啻再三。 然戒人妄取。 而直教人不取。 则必不可。 故示之多少二字。 使人虽分斟酌。 以为取财正道。 多少之数。 本无定衡。 贫者一金非少。 富者万金非多。 廉者当得百而得十,不觉其少。 贪者当得百而得千。 不谓其多。 惟平心公道。 度量吾应得之数。 而取之不过其分。 即取少之法也。 然人心患少望多。 常情也。 但能随缘不竞。 己自不恶。 若令见多而反推之。 岂不违情乎。 噫。 有说焉。 财之来也。 其源不一。 眼前可取之财。 未必非吾命中所有。 然冥冥定数。 毕竟无从稽考。 万一非吾命中所有。 则漏脯鸩酒。 其可饱乎。 故莫如推之。 非命中所有而推之。 固可以免过矣。 即命中所有而误推之。 彼必定于他途再至矣。 慎勿不能忍。 而孟浪于眼前也。 此在富贵者犹易。 而贫贱者更难。 知其难而力为之。 使鬼神鉴此一点不敢孟浪之心。 则虽地处艰难。 当不至有不聊生之苦。 信得真。 守得定。 则取少之道。 即致富之道也。 宋徐积。 与二叔析产。 先请二叔毕取所欲。 惟余一箧图书。 两间弊屋。 积怡然受之。 慈溪。 二友相善。 甲得一馆。 修仪九两。 乙亦得馆。 修金止六两。 甲喜曰。 吾两人。 明岁皆无内顾忧矣。 乙言。 兄止尊嫂在家。 九金需用有余。 弟则上有父母。 六金尚未足耳。 甲曰。 然然。 乃以己馆让乙。 而己就乙馆。 到馆后。 床下拾一残书。 钞有外科数方。 徒言旧师所遗者。 冬间还家。 见盛仆几人。 仓皇叩问。 此地有外科否。 询之。 曰。 主人自闽赴山东布政。 忽患背疮。 痛楚欲绝。 已三日矣。 甲念前方。 正合此证。 因随往。 照方用艾炙。 果愈。 布政大喜。 酬以百金。 谈及让馆得方事。 布政大加叹奖。 适慈令。 其年侄也。 为力荐。 得拔入泮。 噫。 亲兄弟尚争财。 况朋友乎。 念朋友养父不给。 而推多取少。 三金虽小。 义高千乘矣。 究之名利两收。 皆自一念能让中来。 彼殷殷争利。 动辄反颜者。 观此能无愧欤。 发布时间:2025-11-05 14:01:56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2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