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因果启示: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 内容: 骨肉忿争。 男不忠良。 女不柔顺。 唐张公艺。 九世同居。 只一忍字。 忿争者不忍之故也。 骨肉之间。 执理便伤情。 伤情即非理。 岂得妄有忿争乎。 然其源多出于妇言构衅。 盖妇人心不公平。 恒怀嫉妒。 又其所谓舅姑叔伯妯娌同辈。 皆缘假合。 强为称呼。 原非自然天属。 故轻于割爱。 易于忿争。 两递其言。 积成怨恨。 一家之中。 乖变丛生。 其事多端。 不可概述。 惟天伦笃厚。 高明远识之人。 明烛洞照。 谗言不听。 自然和气薰蒸。 情谊欢洽。 何忿争之有。 明浦江郑濂。 凡二百年不别籍。 人号其里曰义门。 太守旌匾曰。 天下第一家。 太祖即位。 召至京问曰。 汝家食有若干人。 对曰。 一千有奇。 上曰。 真天下第一家也。 时马后壁后闻之。 谓太祖曰。 陛下有天下。 以一人举事。 令郑某一家千余人。 举事不更易耶。 上惊。 复问曰。 卿合族亦有道乎。 濂适对曰。 无他。 惟不听老婆言耳。 上不觉大笑。 时河南进香梨。 因赐二枚。 濂双手擎梨于首。 趋出。 上命瞷之。 至家。 召族人。 向阙叩首谢恩。 置水两大缸。 碎梨入内。 分饮之。 太祖闻之喜。 后有讦其家与权臣通者。 太祖曰。 郑门无是也。 诬之耳。 后命简其子弟三十以上者至京。 并授以官。 其宗长渶。 诣阙谢恩。 上御奉天门。 亲书孝义家三大字赐之。 而识以玉玺焉。 忠者。 尽己之谓。 良者。 方正之称。 万物惟人最灵。 人又以男子为贵。 既得此灵贵之体。 而奸佞不忠。 险僻不良。 则非特自负己灵。 亦甚辜负造物矣。 宋范文正公。 二岁而孤。 稍长便挺身自立。 昼夜诵读。 静坐默思。 六年遂精六经。 年二十举进士。 判河中。 忠爱洽于人心。 历官侍郎。 立朝治家。 恩威并用。 忠君爱国。 善绩昭垂。 教子义方。 济贫周苦。 名振一时。 景仰百代。 男子二字。 洵不愧焉。 礼记曰。 男帅女。 女从男。 又曰。 幼从父兄。 出嫁从夫。 夫死从子。 颜氏家训曰。 妇中主馈。 惟事酒食衣服之礼。 如有聪明才智。 但当辅佐君子。 助其不足。 若凌驾其夫。 干预外政。 便是晨鸣之牝鸡。 长舌之鸱鸮。 家道不振。 于此为始。 汉袁隗。 娶马季长女。 装遣甚盛。 隗曰。 妇奉箕帚而已。 何必过珍丽乎。 对曰。 慈亲垂念。 不敢逆命。 君若慕鲍宣梁鸿之高。 妾亦从少君孟光之义。 宋程珦夫人侯氏。 谦顺柔和。 虽小事必禀而行。 治家有法。 不挞奴婢。 诸子或加诃责。 必戒之曰。 贵贱虽殊。 人则一也。 珦或有所怒。 必为之宽释。 惟诸子有过。 则不掩。 每曰。 子之不肖。 以母蔽其过。 而父不知耳。 后二子颐颢。 俱成大儒。 位显贵。 配享孔庙。 和州居民某。 养鹅百余。 一日食其邻之稻。 邻打杀其鹅。 至五十余。 某妇见之大怒。 复思曰。 设与彼讼。 亦必需费。 且吾夫醉卧。 若知而殴打。 尤为不便。 遂收拾死鹅腌之。 次早。 邻人忽暴死。 夫知昨事。 乃深感曰。 设汝昨为我说。 我乘醉殴之。 不几成人命耶。 紫霞造福诀云。 凡女人修善。 不异男子。 但女无外事。 三从为良。 如有善行。 不若劝双亲丈夫行之之为妙也。 故亲有三善。 则女妇分一。 夫有二善。 则妻分一。 经预思量者。 即与同功。 若将妇女劝化为善。 其功德。 比妇女自己为善。 倍难倍多也。 姊姒娣妹有善。 彼此交赞。 其功亦可相等。 所贵欢喜同志。 无妒忌心耳。 若能孝敬和顺。 相夫教子。 以尽自分。 再加以深信因果。 吃素念佛。 则现生自然身心安乐。 子孙昌盛。 临终定蒙佛慈接引。 往生西方。 只可在家潜修。 不宜向外奔驰。 一则不误时光。 一则免惹物论。 又如子孙有疾。 祈神祭祷。 动费数金。 何如平日为善救生。 自得神祐乎。 闺门内自有洞天福地。 勉而行之。 发布时间:2025-11-05 12:52:46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2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