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旨归: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南怀瑾开示 内容: 什么是念? 念有时也可以代表心。 我们的生命,可分成两部分,身体上的感觉和思想上的知觉。 二者合拢来,就是心,就是念。 我们晓得,佛经上经常说一念之间,一念之间是什么? 我们人坐在这里,不要做功夫,自自然燃地呼吸,不呼吸就死了。 气一呼出,不再进来,或者吸进来,不呼出去,生命便要死亡,呼吸一来一往,一进一出,这生命才活着。 生命就是一口气。 一口气一来一往,一呼一吸之间,依佛学讲,叫一念,而这一念还是粗略而言。 这粗的一念,一呼一吸之间,究竟包含有多少感觉思想呢? 佛经上说,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 这就要靠大家去体会了。 佛绝不会说谎,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 譬如我们的脉搏跳动,一分钟七十几下,每跳一次,究竟有多少思想念头生灭呢? 很多很多,只是一般凡夫自己察觉不出而已。 以写信、写文章为例,刚划了一划,下面几笔还没添上,这之间已经有许多的念头过去了。 思想的速度快过手中之笔,太多太多了。 所以有人写文章,往往对着白纸写不出来,那是因为思想念头过于杂乱之故,手上无法整理出一个头绪来。 像我现在讲话,大家在听。 我一句话还没讲完,脑子里已不是原来这一句话,早想到下一句,许多接下来的话,接二连三闪现。 诸位听讲也是一样,话一入耳,心里早已引生了许多念头,他这样讲对不对? 他还真有两下子,蛮会吹会盖的! 短短的一句话之间,就有这么多细微难察的念头生灭。 那么,我请问诸位,你们光是口中靠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想了断生死,往生西方,而实际上心中却掺杂那么多生生灭灭的妄想杂念,并非真正念佛,这样成吗? 所以,念佛决不会白念,但是糊里糊涂混日子的人却不易得力。 明朝有位学者说,任何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人一出生就反反复复做这三件事,直到死亡。 一辈子自我欺骗蒙盖自己;再不然哄骗人家,哎唷! 我念佛念得好好啊! 你赶快跟我去念,念佛真的很有意思,实际上自己满腹牢骚,天天烦恼。 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而那个莫名其妙跟着赶来凑热闹的,便是被人欺。 此人生之三大事也。 我们念佛,却不明何谓念佛,这是自欺,自己辜负自己。 那么,什么才是念佛的那一念呢? 现在我做个比方,你欠了人家的帐,明天三点半前不将足够的钞票存入银行,人家那张支票轧进去,就要退票,你自然成了票据犯,隔不了多久法院要请你到看守所去坐坐。 可是明天实在凑不出这笔钱来。 此时你坐在这里念佛,心里直挂着明天那张支票,三点半一到,怎么办? 那真是牵肠挂肚,忧心忡忡,念念不忘,整个心都悬在这件事情上面,无法忘怀。 像这样子的念,才是我们念佛所需要的。 发布时间:2025-11-04 16:58:12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2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