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旨归:西方合论卷之五 内容: 西方合论卷之五第五理谛门夫即性即相。 非有非空。 理事之门不碍。 遮表之诠互用。 言无者如水月镜花。 不同龟毛兔角。 言有者似风起云行。 不同金坚石碍。 是故若滞名著相。 即有漏凡夫。 若拨果排因。 即空见外道。 梦中佛国。 咸愿往生。 泡影圣贤。 誓同瞻仰。 说真说相。 似完肤之加疮。 道有道无。 类红炉之点雪。 爰约真谛。 分别四门一即相即心门二即心即相门三非心非相门四离即离非门一即相即心门者。 净土境观要门曰。 经云心包太虚。 量周沙界。 又云。 心如工画师。 造种种五阴。 一切世间中。 莫不从心造。 是故极乐国土宝树宝地宝池。 弥陀海众正报之身。 三十二相等。 皆是我心本具。 皆是我心造作。 不从他得。 不向外来。 能了此者。 方可论于即心观佛。 故观经云。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 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至八十随形好句。 天台大师作二义释。 一约感应道交释。 二约解行相应释。 若无初释。 则观非观佛。 若无次释。 则心外有佛。 至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从修观边说名为心作。 从本具边说。 名为心是。 义遍初后。 例合云。 是心昨日。 是心是日。 乃至是心作势至。 是心是势至。 以至九品之中。 随境作观。 莫不咸然。 又曰。 观心观佛。 皆属妄境。 意在了妄即真。 不须破妄。 然后显真。 故荆溪云。 唯心之言。 岂惟真心。 须知。 烦恼心遍。 子尚不知烦恼心遍。 安能了知生死色遍。 色何以遍。 色即心故。 若尔不须摄佛归心。 方名约心观佛。 如此明之。 非但深得佛意。 亦乃迥出常情。 宗镜录曰。 自心遍一切处。 所以若见他佛。 即是自佛。 不坏自他之境。 惟是一心众生。 如像上之模。 若除模既见自佛。 亦见他佛。 何者虽见他佛。 即是自佛。 以自铸出故。 亦不坏他佛。 以于彼本质上。 虽变起他佛之形。 即是自相分故。 又曰。 自心感现。 佛身来迎。 佛身常寂。 无有去来。 众生识心。 托本佛功德胜力。 有来有去。 如面镜像。 以梦施为。 镜中之形。 非内非外。 梦里之质。 非有非无。 但是自心。 非关佛化。 故知。 净业纯熟。 目睹佛身。 恶果将成。 心现地狱。 如福德之者。 执砾成金。 业贫之人。 变金成砾。 砾非金而金现。 金非砾而砾生。 金生但是心生。 砾现唯从心现。 转变是我。 金砾何从。 正法念处经云。 点慧善巧画师。 取种种彩色。 取白作白。 取赤作赤。 取黄作黄。 若取鸽色。 则为鸽色。 取黑作黑心业画师。 亦复如是。 缘白取白。 于天人中。 则成白色。 何义名白欲等漏垢。 所不染污。 故名白色。 又复如是。 心业画师。 取赤彩色。 于天人中。 能作赤色。 何义名赤。 所谓爱声味触香色。 又复如是。 心业画师。 取黄彩色。 于畜生道。 能作黄色。 何义名黄。 彼此递互饮血啖肉。 贪欲嗔痴。 更相杀害。 故名黄色。 又复如是。 心业画师。 取鸽彩色。 攀缘观察。 于饿鬼道。 作垢鸽色。 何义名鸽。 彼身犹如火烧林树。 饥渴所恼。 种种苦逼。 又复如是。 心业画师。 取黑彩色。 于地狱中。 画作黑色。 何义名黑。 以黑业故。 生地狱中。 有黑铁壁。 被然被缚。 得黑色身。 如是乃至心业画师。 善治禅彩。 攀缘明净。 如彼画师。 善治彩色。 画作好色。 皆是自心。 非他所作。 是故当知。 心业画师。 以纯净色。 画作净土。 赤复如是。 又如般舟三昧中说。 菩萨得是三昧。 便于是间。 坐见阿弥陀佛。 譬如有人。 闻毗耶离国。 有淫女人。 名庵罗婆利。 舍卫国有淫女人。 名须曼那。 王舍城淫女人。 名忧钵罗槃那。 有三人。 各各闻人赞三女人。 端正无比。 昼夜专念。 心著不舍。 便于梦中。 梦与从事。 觉已心念。 彼女不来。 我亦不往。 而淫事得办。 因是而悟。 一切诸法皆如是耶。 往告跋陀和菩萨。 菩萨答言。 诸法实尔。 皆从念生。 如是种种为三人说。 三人即得不退转地菩萨。 于是间国土。 闻阿弥陀佛。 数数念。 用是念故。 见阿弥陀佛。 譬如人远出到他郡国。 念本乡里家室亲属财产。 其人于梦中。 归到故乡里。 见家室亲属。 喜共言语。 于梦中见已。 觉为知识说之。 我归到故乡里。 见我家室亲属。 菩萨如是。 其所向方闻佛名。 常念所向方欲见佛。 菩萨一切见佛。 譬如比丘。 观死人骨著前。 有观青时。 有观白时。 有观赤时。 有观黑时。 其骨无有持来者。 亦无有是骨。 亦无所从来。 是意所作。 菩萨如是。 欲见何方佛即见。 何以故。 持佛威神力。 持佛三昧力。 持本功德力。 用是三事故。 得见佛。 譬如年少之人。 端正姝好。 以持净器。 盛好麻油。 及盛净水。 或新磨镜。 或无瑕水精。 于是自照。 悉自见影。 何以故。 以明净故。 自见其影。 其影亦不从中出。 亦不从外入。 菩萨以善清净心。 随意悉见诸佛。 见已欢喜。 作是念言。 佛从何所来。 我身亦不去。 即时便知。 佛无所从来。 我亦无所去。 复作是念。 三界所有。 皆心所作。 何以故。 随心所念。 悉皆得见。 以心见佛。 以心作佛。 心即是佛。 心即我身。 心不自知。 亦不自见。 若取心相。 悉皆无智。 心亦虚诳。 皆从无明出。 因是心相。 即入诸法实相。 是故当知。 心外见佛。 即成魔境。 何以故。 以心外无一法可得故二即心即相门者。 谓诸法毕竟空故。 则有诸法。 若诸法有决定性者。 则一切不立。 般若经曰。 若诸法不空。 即无道无果。 法句经曰。 菩萨于毕竟空中。 炽然建立。 华严经曰。 菩萨摩诃萨。 了达自身。 及以众生。 本来寂灭。 而勤修福智。 无有厌足。 于诸境界。 永离贪欲。 而常乐瞻奉诸佛色。 知佛国土皆如虚空。 而常庄严佛刹。 以是义故。 菩萨乐修净土。 群疑论问曰。 诸佛国土亦复皆空。 观众生如第五大。 何得取著有相。 舍此生彼。 答。 诸佛说法不离二谛。 经云。 成就一切法。 而离诸法相。 成就一切法者。 世谛诸法也。 离诸法者。 第一义谛无相也。 又云。 虽知诸佛国。 及与众生空。 常修净土行。 教化诸群生。 汝但见说圆成实相之教。 破遍计所执毕竟空无之文。 不信说依他起性因缘之教。 即是不信因果之人。 说于诸法断灭相者。 是为邪见外道。 又十疑论曰。 夫不生不灭者。 于生缘中。 诸法和合。 不守自性。 求于生体亦不可得。 此生生时。 无所从来。 故名不生。 诸法散时。 不守自性。 此散灭时。 去无所至。 故言不灭。 非因缘生灭外别有不生不灭。 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 偈云。 因缘所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名为假名。 亦名中道义。 又云。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说无生。 又云。 譬如有人。 造立宫室。 若依空地。 随意无碍。 若依虚空。 终不能成。 诸佛说法。 常依二谛。 不坏假名。 而说诸法实相。 智者炽然求生净土。 达生体不可得。 即是真无生。 此谓心净故佛土净。 愚者为生所缚。 闻生即作生解。 闻无生即作无生解。 不知生即无生。 无生即生。 不达此理。 横想是非。 嗔他求生净土。 几许诬哉。 长芦曰。 以生为生者。 常见之所失也。 以无生为无生者。 断见之所惑也。 生而无生。 无生而生者。 第一义谛也。 永明曰。 即相之性。 用不离体。 即性之相。 体不离用。 若欲赞性。 即是赞相。 若欲毁相。 只是毁性。 天如曰。 性能现相。 无生即生。 相由性现。 生即无生。 是则无声声中。 风枝水[口*向]。 非色色裹宝树栏干。 岂同灰飞烟灭之顽空。 与拨无因果之魔属哉三非心非相门者。 婆沙论明。 新发意菩萨。 先念佛色相。 相体相业相果相用。 得下势力。 次念佛四十不共法心。 得中势力。 次念实相佛。 得上势力。 不著色法二身。 偈云。 不贪著色身。 法身亦不著。 善知一切法。 永寂如虚空。 宝性论曰。 依佛义故经云。 佛告阿难言。 如来者。 非可见法。 是故眼识不得见故。 依法义故。 经云。 所言法者。 非可说事。 是故非耳识所闻故。 依僧义故。 经云。 所言僧者。 名无为。 是故不可身心供养礼拜赞叹。 故摩诃般若经曰。 菩萨摩诃萨。 念佛不以色念。 不以受想行识念。 以诸法自性空故。 不应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念。 不应以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而念。 不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而念。 何以故。 是诸法自性空故。 自性空则无所念。 无所念故。 是为念佛。 智度论曰。 若菩萨于过去诸佛。 取相分别回向。 是不名回向。 何以故。 有相是一边。 无相是一边。 离是二边。 行中道。 是诸佛实相。 是故说诸过去佛堕相数中。 若不取相数回向。 是为不颠倒。 佛藏经曰。 见诸法实相。 名为见佛。 何等名为诸法实相。 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 以是毕竟空。 无所有法念佛。 乃至又念佛者。 离诸想诸想不生。 心无分别无名字。 无障碍无欲无得。 不起觉观。 何以故。 舍利弗。 随所念起一切诸想。 皆是邪见。 舍利弗。 随无所有。 无觉无观。 无生无灭。 通达是者。 名为念佛。 如是念中。 无贪无著。 无逆无顺。 无名无想。 舍利弗。 无想无语。 乃名念佛。 是中乃至无微细小念。 何况粗身口意业。 无身口意业处。 无取无摄。 无诤无讼。 无念无分别。 空寂无性。 灭诸觉观。 是名念佛。 舍利弗。 若人成就如是念者。 欲转四天下地。 随意能转。 亦能降伏百千亿魔。 况弊无明。 从虚诳缘起。 无决定相。 是法如是。 无想无戏论。 无生无灭。 不可说不可分别。 无暗无明。 魔若魔民。 所不能测。 但以世俗言说。 有所教化。 而作是言。 汝念佛时。 莫取小想。 莫生戏论。 莫有分别。 何以故。 是法皆空。 无有体性。 不可念一相。 所谓无相。 是名真实念佛。 又止观明念佛三昧者。 当云何念。 为复念。 我当从心得佛从身得佛。 佛不用心得。 不用身得。 不用心得佛色。 不用色得佛心。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故不用色心得三菩提。 佛色已尽。 乃至识已尽。 佛所说尽者。 是痴人不知。 智者晓了。 不用身口得佛。 不用智慧得佛。 何故。 智慧索不可得。 自索我了不可得。 亦无所见。 一切法本无所有。 坏本绝本。 若如是念者。 是名实相念佛之门。 亦名绝待门四离即离非门者。 永明曰。 若执言内力。 即是自性。 若言他力。 即成他性。 若云机感相投。 即是共性若云非因非缘即无因性皆滞阂执未入圆成当知佛力难思玄通[穴/干]测譬如阿迦叔树。 女人摩触。 花为之出。 是树无觉触。 非无觉触。 菩萨摩诃萨。 不思议念触。 亦复如是。 又如象齿。 因雷生花。 是齿非耳。 云何有闻。 若无闻者。 花云何生。 又若雷能生花者。 诸物应有。 菩萨摩诃萨。 不思议声尘。 亦复如是。 又如勇士。 疑石为虎。 箭至没镞。 箭非克石。 石非受矢。 菩萨摩诃萨。 不思议精进。 亦复如是。 又如有人远行独宿空舍。 夜中有鬼。 担一死人。 来著其前。 复有一鬼。 随逐嗔骂云。 是我物。 先鬼言。 我自持来。 后鬼言。 实我担来。 二鬼各执一手争之。 前鬼言此中有人可问。 后鬼即问。 是谁担来。 是人思惟二鬼力大。 妄语亦死。 何若实语。 即言前鬼担来。 后鬼大嗔。 捉此人手。 拔断著地。 前鬼取死人一臂。 附之即著。 如是两臂两脚头胁举身皆易于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 拭口而去。 其人思惟。 眼见我身。 被鬼食尽。 今此我身。 尽是他肉。 即于一切时。 作他身想。 乃至五欲亦不贪著。 是他身故。 不应供养。 乃至妻子。 亦不生染。 是他身故。 不应有染。 乃至种种诃斥苦辱。 亦皆顺受。 是他身故。 无复憍慢。 后忽自计。 若是他者。 不应有我。 若非他者。 他身现在。 是中非他非非他。 非我非非我。 我亦不可得。 他亦不可得。 从本已来。 恒自如是。 即时得知。 一切法是我非我。 皆为妄计。 菩萨摩诃萨不思议观力。 见佛自他。 亦复如是。 又如贫人商丘开。 信富者言入火不烧入水不溺。 投高不折。 乃至随诸诳语皆得实宝物。 而是贫人。 无他术故。 菩萨摩诃萨不思议贪欲。 获佛宝王。 亦复如是。 又如空谷随声发响。 此响不从空来。 不从谷来。 不从声来。 若从空来者。 空应有响。 若从谷来者。 应时时响。 若从声来者。 呼平地时。 此响亦传。 乃至非和合来。 非因缘来。 非自然来。 菩萨摩诃萨不思议声相。 非来非去。 亦复如是。 又如幻人幻长者所爱马。 入小瓶中瓶不加大。 而马跳跃如常。 长者为设食已。 马系柱如故。 菩萨摩诃萨不思议幻法。 变现佛刹。 亦复如是。 又如诃宅迦药人或得之。 以其一两。 变千两铜。 悉成真金。 非千两铜。 能变此药。 菩萨摩诃萨不思议大丹。 点秽成净。 亦复如是。 又如有人得安缮那药。 以涂其目。 虽行人中。 人所不见。 菩萨摩诃萨不思议药力。 于念念生中。 得无生身。 亦复如是。 又如无能胜香。 若以涂鼓其声发时。 一切敌军皆自退散。 又转轮王有香名海藏。 若烧一丸。 王及四军。 皆腾虚空。 菩萨摩诃萨不思议正念香。 伏诸魔军。 超越三界。 亦复如是。 是故当知。 念佛三昧不可思议。 如普贤毛孔不可思议。 如摩耶夫人腹不可思议。 如净名丈室不可思议。 如具足优婆夷小器不可思议。 何以故。 一切法皆不可思议故。 若有一毛头许可思议者。 即非法界性海。 如上言心言境。 言有相无相者。 皆是思议法。 若入此不思议解脱。 即知一切分别念佛。 皆为戏论 发布时间:2025-10-28 09:18:27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2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