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经论:念佛发愿要注意的问题 内容: 信与愿是往生的关键。 藕益大师说得明白: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 只要有真信切愿,临终十念,甚至一念也能往生。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信愿,纵然把名号持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也难往生。 深信之后,便要发愿。 藕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里说: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就欣求。 可见,我们相信了还不行,还要发愿以求生净土。 清代省庵法师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 修行急务,立愿居先。 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发愿十分重要,必须重视。 在发愿中,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 首先,要厌离娑婆世界认识娑婆世界的苦,苦有八苦,而最根本的是有这个躯壳,身为苦本,生生死死,永无了结;六道轮回,永难出离,我们要了脱生死,就要有脱离生死的紧迫感。 2、 不能发愿只当自了汉净土法门是大乘法门,是自利利他的法门,我们应当发自他两利的愿,希望所有众生都求生净土,这样才能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才能感应道交。 3、 不要发心修来世发这样的愿,就是求人天福报,不可能往生净土;并且永远跳不出生死苦海。 因为,你只想修来世。 要知道三世因果,如果来世享受荣华富贵,在享福的同时,会大量地造种种恶业,第三世就可能到三恶道中去。 因此,必须发愿了生死,出轮回,求生净土。 4、 发愿不能脚踏两只船又想往生净土,又留恋娑婆世界。 这说明自己信不真,愿不切,到了关键时刻,就不能往生净土,这类的事例很多,要以为鉴。 5、 念佛人有病要发愿求往生不要发愿求病好。 这是印光大师说的,必须牢记。 只发愿求病好,说明自己还留恋娑婆世界,怕死还是要死,如发愿求生净土,说明你能放下这个躯壳,一心念佛,业障消得快,寿命未尽,病反而会好了;要是寿命尽了,便能往生,了脱生死,达到了学佛人的根本目的,这是好事,又何惧之有? 发布时间:2025-10-23 17:44:09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2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