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太虚大师:答王达五问(三则) 内容: 答王达五问问一:因果法则与忏悔,是不是矛盾的? 染业可以忏悔吗,那就是有因不一定有果;不能忏悔吗,那忏悔又有何益? 答一:忏悔有两面的意义:一面是消灭往昔的旧业,一面是止息以后的新业。 引句成语,就是毕故不造新。 往昔的诸业大多是可以忏悔的,但业因甚强而已成熟者,是不可转的定业。 然悔的本身,也是一种因果,新的恶业不生,新的善业即生长;而往昔的恶业也因善业的生长,由慢慢的减退以至消灭。 善犹水也,恶犹火也,以水制火,火焉得不灭?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是一定的因果法则。 但是瓜、豆种下之后,如果又加以催毁,维有播种的因,却不能生出以后的果。 这就是因果法则与忏悔并不矛盾的明证。 至已经成熟而强有力的业何以不能忏悔的道理,就是缓不济急;这与弦上之箭一经射出无法收回是一样的。 以上是说的事忏悔,除此还有一种理忏悔,六祖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可为理忏的说明。 惟本来无一物是空寂而清净的诸法实相,非登地菩萨不能体证,在初学尚未证得的凡夫,只可把住念头时时觉照。 禅宗用功大抵如是,理忏即使未能实证,也可以使定业重报轻受。 问二:小乘发心但求自了,也能果证罗汉解脱生死,那学佛何必以大乘是尚? 再反转来说,大乘利人即是自他俱利,而其证果还可超出罗汉以上,但求自了的小乘人,又何必不发大乘心? 答:小乘罗汉还有法执所知障,他的解脱只解脱了三界六道的分段生死,没有解脱菩萨的变易生死,不能称为究竟,所以学佛的人都应该发大乘菩萨心,修大乘菩萨行。 但求自了是不合算的,所以本唯大乘。 可是、这是大乘菩萨的看法,在小乘人因为根器的关系,他是不能觉得的。 佛应小乘人的根机,使先得自了,所以便又有了小乘。 问三:净土仗他力可以带业往生,不再退转,皆习净土者所常道;不知净土所谓一心不乱,何尝不仗自力? 业未灭尽,又何能往生就不退转? 往生既不退转,是学佛了生死之目的已达,那么见佛闻法还求甚么? 答:第三问题,净土的确不能离自力,因为必须自心了解净土法门,深信切愿,又加以若多若少持念佛名,习行众善的心力,才能与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感应,才能临命终时仗佛力接引带业往生。 佛说十方虚空有无量世界,净秽不一,所以西方净土也的确是有的,并非诳说。 往生以后,但受诸乐无有众苦,相处的伴侣又都是不退转的菩萨,更加见佛闻法,那有新染能生? 那有旧染不灭? 怎么会退转呢? 所谓仗他力,明白的说,未往生以前及正当往生时,要仗自力感他力,往生以后依仗他力增自力。 不退转的意思,是说带去的业在佛土净缘增上力中,定可以消灭至尽,故可不退。 见佛闻法,正是增上净缘,怎么能说往生以后再无闻法的必要? (王达五记)(见海刊二十七卷九期) 发布时间:2025-10-21 14:48:35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21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