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因果启示: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 内容: 无行于妻子。 失礼于舅姑。 待妻宜和而敬。 待子宜严而正。 不以礼待妻。 则失唱随之义。 不以道教子。 则伤生育之恩。 不义不慈。 总曰无行。 今之待妻者。 不刻薄寡恩。 则狎昵无度。 待子者。 非姑息太过。 必苛责太甚。 己实无行。 何以责妻子乎。 后汉张湛。 矜严好礼。 居处必敬。 每遇妻子。 必讲说礼训。 及善言懿行以教诲之。 如严君之御臣下。 故其妻亦交相勉饬。 有声乡党。 此案深可为教妻教子之法。 史堂。 微时已娶。 及登第。 自恨不得富家女为妻。 悔之。 遂日暌隔。 不复同寐。 其妻郁郁成疾。 数岁。 堂不一顾。 妻亦饮恨。 临终隔壁呼堂曰。 我今死矣。 尔忍不一视耶。 堂终不顾。 及妻死后一年。 冥司罪其恶薄无良。 削其寿禄。 暴疾而卒。 涿州王瑶。 溺爱二子。 养成恶性。 不能制而告官。 二子俱死。 遂绝后。 及瑶死。 次年二月十五夜。 本处城隍庙司祝刘进。 窥见一人持状。 求清明祀。 城隍怒曰。 有子不能教。 自绝嗣续。 谁可供尔祀。 令鬼卒驱之。 其人大哭去。 庙主次日访之。 乃知瑶已死岁余矣。 古语曰。 孔子家儿不识骂。 曾子家儿不识斗。 习以成性也。 又曰。 养子弟如养芝兰。 既积学以培之。 又积善以润之。 父子间不可溺小慈。 自少律以严。 绳以法。 则长无不肖之悔。 又曰。 人有数子。 饮食衣服之爱。 不可不均。 长幼尊卑之分。 不可不严。 贤否是非之别。 不可不辨。 幼示以均。 则长无争财之患。 幼责以严。 则长无悖慢之患。 幼教以分别。 则长无匪类之患。 合观前说。 人亦知所法矣。 妇事舅姑。 一如子事父母。 下气怡色柔声。 燠寒相体。 疾痛疴痒相关。 出入相扶持。 少或失礼。 即为不孝。 罪恶通天。 雷火立诛矣。 噫。 然吾更有进焉。 妇之于舅姑。 以人合者也。 子之于父母。 以天合者也。 从来子不孝父母。 而妇独孝公姑者。 窃恐无有是理。 故凡妇之失礼。 皆其子有以致之也。 神诛鬼责。 岂专责之妇人乎。 普愿为子者念之。 明崇祯五年三月廿二日。 淮安山阳县。 毛继宗妻冯氏。 天性至孝。 姑年高病笃。 毛又运粮赴京。 妇乃沐浴更衣。 夜晚吁天代死。 取刀刺胁。 肝尖跃出。 忽闻儿呼。 怨惊姑醒。 遂以帕掩创口。 入抚其儿。 复虑微肝不足愈。 姑虔祷再刲。 时月尚未出。 天忽明净。 星皆灿烂。 照妇之身。 光如白日。 妇腹刲肝一叶。 当即和羹进姑。 姑甫尝。 便觉甘美异常。 问是何物。 妇托言邻家获鹿。 此鹿肝也。 姑尽食之。 病随痊愈。 彼时至诚所感。 创口不痛。 但血迹难掩。 小姑觉之。 合家惊传。 姑方知其救己也。 痛哭感恤之。 一时里中士夫合词上闻。 苦以胥役需索。 未能达之天子也。 幸有徽州诸生江天一。 著奇孝惊天集。 以传其事。 宋贾耽。 为滑州节度使。 时有一民妇。 事姑不孝。 姑年老目盲。 妇以秽食奉姑。 姑怪其味。 子自外归。 乃执以问。 其子见之。 仰天大哭。 忽雷震疾发。 截妇首以狗头续之。 耽知之。 令牵于境内。 以警不孝。 嗟嗟。 今人动谓妇人水性。 不可立教。 此说何不达理之甚耶。 今也为女之日。 父母既失教养之方。 为妇之时。 愚夫又乏观型之益。 遂觉忤逆淫妒之恶。 不可抑制。 诚使为之亲者。 自幼及笄。 即以孝敬柔顺开谕其心。 则虽嫁不才之夫。 亦可自知成立。 况其所刑于者。 又是孝悌善良君子哉。 教女与教子并重。 此言固当白之天下。 发布时间:2025-10-06 13:13:15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1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