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因果启示: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 内容: 取非义之财者。 譬如漏脯救饥。 鸩酒止渴。 非不暂饱。 死亦及之。 此节又申明贪利之害。 以世人好利心重。 故不惮词之重而言之复也。 太上婆心。 反覆叮咛。 至矣尽矣。 人世淫杀凶逆等罪。 其事不易为。 其人不多见。 惟取财一道。 千变万化。 不可穷诘。 天下无不用财之日。 则天下无不取财之人。 天下无不取财之人。 则其取之也。 义者少。 而不义者多。 不问可知矣。 何谓义。 曰。 情理而已矣。 取之而人乐与我。 是之谓近情。 是之谓义。 不乐与我。 则不近情而非义。 取之而我可告人。 是之谓合理。 是之谓义。 不可告人。 则不合理而非义。 不论多寡也。 使取非其义。 而可以安然受用。 则亦何妨顺人心之所便。 而听其施为。 而太上谆谆若此训戒。 知世有非义取财之人。 即有非义失财之人。 一人快意。 一人伤心。 或一人快意。 而十人伤心。 百人伤心。 千万人伤心。 天道好还。 何厚于快意者。 而薄于伤心者。 然则冥冥中之不平。 而思直其事者。 必皆攘臂而起矣。 太上知其故。 而正言戒人曰。 勿取。 人不从。 婉言晓人曰。 不可得。 人不信。 即危言劝人曰。 得之者不祥。 人亦且图目前。 不暇远虑。 莫如唤醒曰。 得与不得同。 则人之贪也。 庶少杀乎。 故以漏脯鸩酒譬之。 漏脯鸩酒。 入口立毙者也。 人虽狂愚。 未有知其为漏脯鸩酒。 而贪饕饮食。 举筯衔杯者。 知非义之财。 为漏脯鸩酒。 则虽万千入手。 亦将举阿堵而不用矣。 非得与不得同乎。 夫得之而不用。 天下无益之弃物也。 坏尽心术。 使尽机谋。 以求天下。 无益之弃物。 夫何为乎。 然漏脯之馨香。 等于脍炙。 鸩酒之甘美。 不亚醍醐。 人见其馨香甘美。 又将起一幸心曰。 未必果然有毒。 其不引满大嚼者无几矣。 迨吐之不可。 下之不能。 断肠裂肤。 死不旋踵。 而后叹见之不早也。 不可为矣。 菜羹麦饭。 村酒山蔬。 入口虽无甚味。 而陶然半酣。 恬然一饱。 扪腹自得。 其苦乐相去何如哉。 证案散见上文。 详明且尽。 兹不再附。 发布时间:2025-10-06 09:42:55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1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