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因果启示:积善余庆—王佑 内容: 积善余庆王佑王祐。 为观察使。 尝劝杜重威使反汉。 拒卢多逊害赵普之谋。 会符彦卿镇大名。 颇不治。 太祖以祐代之。 俾察动静。 谓曰。 得彦卿不法状。 与卿王溥官职。 时溥相也。 祐至魏。 得彦卿家僮二人。 挟势恣横。 量为决配而已。 还奏彦卿无他。 臣敢以百口保之。 且曰。 五代之君。 多因猜忌。 杀戮无辜。 故享国不永。 愿陛下以为戒。 帝怒其语直。 贬祐华州司马。 祐赴贬。 亲友送于都门。 谓祐曰。 意公作王溥官职矣。 祐笑曰。 我不作。 二儿必作。 谓旦也。 手植三槐于庭曰。 我后必有为三公者。 此所以志也。 已而果然。 (王祐传。 并通鉴宋太祖纪。 )王祐宋朝莘(今河南省陈留县东北)人,字景淑,是宋朝名宰相王旦的父亲,学问文章显扬于五代汉、周之际。 宋朝初年,官任潞州知县,后来官至尚书兵部侍郎,为朝中名臣,平生作为,很有阴德,博得当世人的称赞。 五代时曾经规劝杜重威不要反叛汉,宋朝时又曾抗拒权臣卢多逊对宰相赵普的谋害。 当节度使符彦卿镇守大名时,有人弹劾符彦卿罪状,宋太祖对彦卿也起猜疑心,便命王祐前往大名代理职务,以便察看彦卿动静。 临行前太祖对王祐说:卿此次前去,若能察出符彦卿不法罪状,朕当与卿王溥职位。 (当时王溥担任宰相)王祐到达魏地,察得符彦卿两个家僮,在当地仗恃势力,任意非为情事,王祐量其罪行,只将两人处以流放而已,不作任何牵连。 回朝上奏说:符彦卿并无罪行,臣敢以百口性命担保。 接着谏正说:五代国君都因猜忌心太重,而杀戮无辜,因此国运不能长久,祈愿陛下引以为戒,国家幸甚! 太祖听罢,非常愤怒,认为王祐说话太耿直太过分,于是贬王祐为华州司马。 王祐要赴贬所就任时,亲友到都门来送行,对王祐说:本来料想公必定会作宰相呢? 王祐笑着说:虽然我不作,但我的儿子必然会作。 王祐话中指的是其子王旦。 王祐曾经在庭院中种植三棵槐树,三槐树荫满庭,王祐对人说:我的儿孙,必定有人作到贵为三公者,这三棵槐树就是标示。 后来其子王旦,果然贵为宋朝名宰相,正应了王祐所说的话。 天下称为三槐王氏。 按王祐平生多阴德,且当他面对利与义关头,毅然知所抉择,虽然遭到贬官,内心却坦坦荡荡,自知一生行事作为,对得起天地良心,俯仰无愧,自信儿孙必有好报。 其后果然应验。 足证天之报施善人丝毫不爽! 发布时间:2025-10-06 09:05:51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19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