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因果启示: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 内容: 射飞逐走。 发蛰惊栖。 填穴覆巢。 伤胎破卵。 射。 不止用弓箭。 凡火枪。 鸟铳。 药弩。 弹弓。 粘竿。 扣索。 网缦皆是。 或卖银钱。 或贪口腹。 杀机布处。 飞禽陨命。 折项惊群。 穿胸贯髓。 苦何如之。 仁人当倍发慈心。 食之者。 何忍结必复之怨仇。 充我可减之肴馔。 业之者。 何苦造无穷之怨孽。 盈我有限之囊资耶。 董某。 好罗取飞禽。 得则以竹贯脑。 稻秆燎其毛。 乃货之。 所杀不可计。 老得奇疾。 遍体生粗皮。 鳞皱如树。 遇痒。 取稻秆以燎。 又头痛。 每令人以竹击之。 竟以其疾死。 又刘冬儿。 专用弩箭。 伤命甚多。 一日倚门射雀。 偶耳痒。 乃将箭头搔痒处。 忽风吹门拍手。 箭穿耳过。 流血如注而死。 呜呼。 弩之自射。 稻之自燎。 一一如其所作。 报施抑何巧也。 唐韦皋。 蓄一鹦鹉。 每听念佛。 则抑奋倾承。 及使念佛。 则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 一日端逝不仆。 焚之得舍利十颗。 韦为立塔瘗之。 又宋元祐闲一僧。 养一鸲鹆。 恒随僧念佛。 一日低敛翼立逝。 主僧怜而葬之。 忽葬处生青莲花一朵。 芬馥异常。 开视之。 花从鸲鹆舌根生出。 合郡往观。 太守作偈曰。 天产灵禽八八儿。 解随僧口念阿弥。 飞禽尚证无生忍。 我辈为人岂不如。 合而观之。 天下大小物类。 俱属生灵。 我佛慈悲。 平等曲护。 而人乃戕之。 何哉。 明颜茂猷曰。 今人尽谓造化生物养人。 理宜逐而食之。 不知人亦天地间一物耳。 能修真好生。 方灵于物。 不然。 与蠢动何别。 且人未入正修。 诸趣轮回。 有所不免。 今为异类。 前生或是人身。 今受人身。 前生或为异类。 贪瞋贪杀。 假手相啖。 生死路头。 最为可畏。 一入冥途。 则今之逐走者。 安知不为走者所逐乎。 思之思之。 或曰。 人皆不杀。 则禽兽充满世间。 至如豺狼虎豹。 又将食人。 岂非养畜害人耶。 答曰。 佛言。 若人具慈心功德者。 一切刀兵水火不能伤。 一切恶兽毒虫不能害。 昔有恶王。 驱猛象。 欲害佛。 而佛起慈心怜悯。 见佛五指。 化为狮子大吼。 于是众象倒地尽服。 故涅槃经。 极赞慈心功德者此也。 盖至慈。 故能化天下之至暴。 昔汉光武帝时。 弘农郡。 多虎。 太守令民。 设陷阱。 操弓弩以治之。 虎患尤甚。 及刘昆为太守。 乃曰。 暴政之所致也。 令民各填陷阱。 折弓弩。 惟务行仁政。 恤民隐。 虎遂相与渡河而去。 夫昆未曾身证大道。 止以一念仁心。 遂能顿格暴虎。 何况学佛慈悲者乎。 又如圣僧伏虎降龙。 昭昭在人耳目。 不可诬也。 使人皆能学佛。 学圣僧。 则纵使虎豹之类。 充满世间。 尚不能为害。 何忧禽兽之害人哉。 盖残暴之人。 尽皆化为慈悲。 则毒害之物。 亦皆化为麟凤。 乃知物虽至猛至毒。 亦有可感可化之处。 但恐人之不能慈悲耳。 德兴程氏。 世以弋猎为生。 杀命不可胜计。 一日入市。 买数鬼脸。 与诸孙各戴之。 忽所蓄数十猎犬见之。 争前搏噬。 驱之不退。 诸孙俱毙。 一人入山。 得猿子归。 猿母自后逐至家。 此人缚猿子于树上以示之。 猿母抟颡哀乞。 直口不能言耳。 此人终不放。 竟击杀之。 猿母悲蹲而死。 其家于半年内。 疫起灭门焉。 夫灵蠢同一觉性。 人兽皆有父子。 岂特杀害因缘。 来生不爽。 抑亦现在情形。 当前可惧。 且尔民不有身家乎。 不有父母妻子乎。 借令长民者。 以虐政破尔家。 以严刑残尔身。 令尔夫不能有其妻。 父不能有其子。 有不仰天号泣。 怨深莫解者乎。 虫之伏蛰。 发之必伤。 故太上书以戒人。 而诸佛尤皆爱惜也。 人可不体此意而妄有所发乎。 宋曹彬。 隆冬不修墙屋。 人问之。 公曰。 恐伤蛰虫耳。 曹公奕世封王。 却自不肯发蛰种因。 今乃有无故烧荒者。 逞一时之嬉戏。 伤万种之生灵。 何不以曹公之事。 更相告诫乎。 苟一遇之。 即宜扑灭。 至于村民童子。 无知为此。 尤当善谕之。 若人家热灰热水倾地。 及祀先焚化纸陌。 皆宜随在留心保全。 仁莫大焉。 鸟之既栖。 如人已寝。 忽尔有惊。 岂不举家扰乱。 太上之戒。 与孔子弋不射宿意同也。 仙经曰。 凡人随时方便救物。 必获福德长寿之报。 李奚子。 一山妪也。 每遇大雪。 鸟无安枝。 往往集其家。 妪济以谷。 且不敢惊。 上帝谓有仁心。 寿至五百岁。 杨某。 捕禽为业。 一日有寒鹊栖于树上。 乃装黏登枝。 枝折而堕。 脑刺于竹。 血流而死。 穴者。 一切含灵聚居之所。 自人视之。 固一穴也。 自彼则安土宁家。 与人无二。 岂可填塞之。 断生门。 绝出路。 且覆其宗族矣。 忍何如之。 昔有比丘。 得六神通。 与一沙弥同处。 定中见沙弥七日当死。 因作方便遣归。 过八日。 沙弥复来。 比丘异焉。 入定观之。 乃知沙弥于归路中。 见一蚁穴。 流水将入。 急脱袈裟。 取土壅水。 令不得入。 以此因缘。 延寿一纪。 沙弥因此精进。 得证四果。 杭州民妇某氏。 好杀生。 尤恶蚁。 污损饭食。 辄烧杀之。 寻蚁穴。 非填塞之。 即以汤浇之。 杀蚁无算。 后生一子。 方孩抱。 为群蚁攒啮。 遍身肿烂而死。 朱玑曰。 妇人以子为命。 劝其戒杀。 当以此案示之。 则彼自知惧矣。 故玑戒杀之誓。 有若再举刀。 即系杀我儿女二语。 盖一以自警。 一以警内人也。 巢者。 一切大小禽鸟。 依止其中。 哺乳产生。 所以避风雨霜雪。 网缯弹射。 以自藏护者也。 若不仁者覆之。 与毁宅焚舍何异。 岂不致之死地乎。 太上保嗣章曰。 凡人嗣续衰绝。 皆由往世。 覆巢毁卵。 焚山竭泽。 堕胎落子。 犯一千六百二十条章之人。 观及此言。 彼无嗣者。 更当猛省矣。 佛言。 若见一切世人。 上树捕卵。 下水取鱼。 当默念宝胜如来数十声。 即得脱去。 此亦救生之法也。 或曰。 仁民而后爱物。 今止教人爱物何也。 曰。 仁民易。 爱物难。 忍于害物。 则必忍于害人。 不忍于害物。 则待人可知矣。 故华严经曰。 我尚不忍与一蚁子作苦事。 何况人耶。 成汤推解网之心以及人。 故仁覆天下。 齐王不忍一牛之觳觫。 充之足以保四海。 使白起能存爱物之心。 则长平四十万人。 可以不坑矣。 故爱物爱人。 同一仁也。 如来因地。 怜悯于一鸽。 推而极之。 慈悲充满于十方。 洋溢于万劫也。 孰谓爱物者。 不能爱人也哉。 然则心心救苦。 即是观音出现。 念念行慈。 即是弥勒下生矣。 宋苏轼字子瞻。 筑室于东坡。 因号东坡居士。 书室前。 有竹柏杂花。 丛生满庭。 众鸟作巢其上。 因禁儿仆。 不得捕取。 数年间。 皆巢于低枝。 其卵可俯而窥也。 昔闻羽族。 巢必近人。 盖欲远蛇鼠鸱鸢也。 今人肉其雏。 覆其巢。 岂不仁甚于蛇鸱乎。 蓟州薛氏小儿。 升木探鹊巢取雏。 先有大蛇。 啖雏巢中。 儿始惊视。 张口。 蛇入儿口。 儿堕水中。 救之。 则蛇食儿心。 儿与蛇俱死矣。 又宋朱某。 好覆巢。 尤恶蜂。 见其房。 虽高处。 必设梯而坏之。 后生二子。 谷道俱塞。 即死。 嗣竟绝。 慈寿禅师曰。 世人多杀生。 遂有刀兵劫。 负命杀汝身。 欠财焚汝宅。 离散汝妻子。 曾破他巢穴。 影响各相似。 洗耳听佛说。 严绍庭曰。 圣人戒杀。 其心甚切。 麒麟一兽耳。 以其不践生草。 不食生虫。 从而瑞之。 曰四灵长。 王者有仁德。 则麟至。 又曰刳胎杀夭。 则麒麟不至其郊。 竭泽涸鱼。 则蛟龙不处其渊。 覆巢破卵。 则凤凰不翔其邑。 所以示好杀不及禽兽也如此。 而谓圣人不戒杀乎。 尝见无赖者。 今日为盗。 明日被缚。 犹且为盗不已。 则以为盗当下得金宝。 而被缚乃在明日。 姑无暇虑耳。 夫食啖当下快口腹。 而罪过远在形寿之外。 无怪乎戒杀之说愈详。 而无救屠戮也。 但愿人以执刀捕捉之时。 暂试回心一观。 观彼众生。 逃窜飞扑。 投冥入隙。 登天无梯。 钻地无孔。 与吾人类。 畏怖王法。 闻有擒追。 魂飞魄震者。 有异无异。 观彼众生。 党类相怜。 栖啄相并。 如割一鸡。 则众鸡惊啼。 屠一猪。 则群猪不食。 与吾人类。 被执向官。 举室彷徨。 或当死别。 六亲踊哭。 平日眷爱。 难割难舍。 有异无异。 观彼众生。 受缚被刀。 宛转悲呜。 冀或见赦。 血沥命断。 声犹愤愤。 时或动掣。 与吾人类。 疾病无措。 号神念佛。 庶几保护。 神识告离。 睁眼努唇。 手起牵引。 以冀或存。 有异无异。 谛审思惟。 不必别论千生万劫之果报。 即今当下一念中。 尚敢忍心杀伤乎。 白龟年。 得异书。 能辨九天禽言。 九地兽语。 一日与潞州太守坐。 适驱羊过庭下。 中一羊。 鞭不肯行。 且悲呜。 守曰。 羊何说乎。 白曰。 羊言腹中有羔。 俟产讫。 甘就死。 守乃留羊不杀。 果生二羔。 文立。 业烹屠。 尝杀一鹿。 鹿跪而泣。 以为不祥。 鹿怀一麑。 寻当产育。 就庖哀切。 同被刳割。 后患奇疾。 毛落皮烂。 乃深起悔心。 倾家买地。 造小庄严寺。 病乃愈。 修行终其身。 夫刳胎杀夭。 罪之至大。 然有改过法焉。 请观此案。 佛言。 人若暴恶。 不信罪福。 捕雏食卵。 令诸禽鸟。 各失其子。 悲呜叫裂。 眼中血出。 当得孤独无子报。 杨序梦神曰。 子逾旬当死。 若能救亿万命可免。 序告期迫不及。 神曰。 佛言鱼子不经盐渍。 三年尚可再活。 序醒。 日买有子鱼放之。 且大书神语于通衢。 人见知戒。 见人杀鱼。 取子投之江中。 数日复梦神曰。 亿万之数已满。 寿可延矣。 附施愚山放鱼子法。 凡鱼既死。 将子轻轻取出。 勿损坏。 勿著盐水。 摊置稻草把上。 俟水迹略干。 浅埋水际沙泥中。 庶免鱼吞。 自得全活。 但埋处不可离水。 又法。 将干泥拌裹。 晒暖收藏。 自冬底及三春。 积至四月望后。 放河滩水草中。 无不全活。 余月随时可放。 尤为至便。 周豫尝煮鳝。 见有鞠身向上。 首尾就汤者。 盖腹中有子故耳。 因戒杀。 唐文宗尚食厨。 进御膳。 烹鸡卵。 忽闻鼎中微有声。 群呼观世音菩萨。 凄怆之甚。 监宰以闻。 帝遣验之。 果然。 帝叹曰。 吾不知佛道神力。 乃能若是。 因敕自今勿用鸡卵。 夫救苦救难。 观世音之本行也。 釜中尚有群呼。 为人乃不敬念乎。 梁朝有人。 以鸡卵白和水浴发。 欲令发光可鉴。 破卵甚多。 临死。 发中但闻。 啾啾数千鸡声。 胡嘉栋曰。 物之飞走。 犹人行动。 物之蛰栖。 犹人卧处。 物之巢穴。 犹人宫室。 物之胎卵。 犹人孕育。 岂可种种残害。 绝天地造化之慈。 乖万物一体之仁哉。 然此八者。 在在皆有。 不能一槩尽望其无也。 惟普劝世人。 有财则以放生为主。 无财则自己戒杀之外。 仍善劝亲邻朋友。 令其不再造孽。 此法一行。 庶几少有瘳乎。 明莲池大师放生文曰。 盖闻世间至重者生命。 天下最惨者杀伤。 是故逢擒则奔。 蚤虱犹知避死。 将雨而徙。 蝼蚁尚且贪生。 何乃网于山。 罟于渊。 多方掩取。 曲而钩。 直而矢。 百计搜罗。 使其胆落魂飞。 母离子散。 或囚笼槛。 则如处囹圄。 或被刀砧。 则同临杀戮。 怜儿之鹿。 舐疮痕而寸断柔肠。 畏死之猿。 望弓影而双垂悲泪。 恃我强而凌彼弱。 理恐非宜。 食他肉而补己身。 心将安忍。 由是昊天垂悯。 古圣行仁。 解网著于成汤。 蓄鱼兴于子产。 圣哉流水。 济枯藁以囊泉。 悲矣释迦。 代危亡而割肉。 天台智者。 凿放生之池。 大树仙人。 护栖身之鸟。 赎鳞虫而得度。 寿禅师之遗爱犹存。 救龙子而传方。 孙真人之慈风未泯。 一活蚁也。 沙弥易短命为长年。 书生易卑名为上第。 一放龟也。 毛宝以临危而脱难。 孔愉以微职而封侯。 屈师纵鲤于元村。 寿增一纪。 随侯济蛇于齐野。 珠报千金。 拯已溺之蝇。 酒匠之死刑免矣。 舍将烹之鳖。 厨婢之笃疾瘳焉。 贸死命于屠家。 张提刑魂超天界。 易余生于钓艇。 李景文毒解丹砂。 孙良嗣解矰缴之危。 卜葬而羽虫交助。 潘县令设江湖之禁。 去任而水族悲号。 信老免愚民之牲。 祥符甘雨。 曹溪守猎人之网。 道播神州。 雀解衔环报恩。 狐能临井授术。 乃至残躯得命。 垂白壁以闻经。 难地求生。 现黄衣而入梦。 施皆有报。 事匪无征。 载在简编。 昭乎耳目。 普愿随所见物。 发慈悲心。 捐不坚财。 行方便事。 或恩周多命。 则大积阴功。 若惠及一虫。 亦何非善事。 苟日增而月累。 自行广而福崇。 慈满人寰。 名通天府。 荡空怨障。 多祉萃于今生。 培渍善根。 余庆及乎他世。 倘更助称佛号。 加诵经文。 为其回向西方。 令彼永离恶道。 则存心愈大。 植德弥深。 道业资之速成。 莲台生其胜品矣。 发布时间:2025-10-04 18:24:25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1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