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净土旨归:入川法师谈临终关怀与往生助念 内容: 临终关怀的实质临终关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才算是一种全面的关怀。 第一,消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第二,正确解决他对最终的归宿的疑问,令病人对佛法生起信心;第三,从心理上放松病人的心态,减轻病人的病苦。 如何用助念的方式体现真正的临终关怀? 可以说,仰仗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我们可以一次性地解决临终关怀的这三个层面的问题。 而对于我们助念者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一是需要对阿弥陀佛的接引众生愿力真实功德有着坚定信心,二是要通过我们自身的学习与总结,让我们对病人的业报体相、病苦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从佛经及医学上有个印证加以辨别,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方便直接地与病人沟通交流。 每个人在生命过程当中都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的。 这种业报,对于我们已经信佛、念佛的人来说,我们把它托付给阿弥陀佛摄受众生的大悲愿海中,把我们所有世间无奈的委屈和痛苦,用这句佛号托付给阿弥陀佛接引众生的光明慈智愿海里。 用一种内心所承受世苦的悲苦声哀求阿弥陀佛慈悲摄受,一般病苦众生唱着唱着他就随声流泪。 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拔众生的极苦,病苦也是其中之一,悲心一起,就与阿弥陀佛的悲愿相应。 从他悲苦的心中唱出的佛号与阿弥陀佛悲愿相应,一苦一悲对病苦是有减轻或解决作用的。 悲苦、忏悔、感恩之心一起,就有对治病苦的作用。 病苦的减轻会使病人对阿弥陀佛更有信心,对称念名号之心更坚定,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更有信心,这才能达到彻底仰靠佛愿力的信心。 这种层面上的临终关怀才是成立的,才是助念的目的之所在。 助念往生的佛理基础是什么? 这个肉身是我们往昔业报所造的果,有这个肉身在,我们就得在这个业报身的范围内活动,好人坏人都是人,都在这个皮囊里装着,都在做皮囊范围以内的事情。 可是死的时候,四大假合一分散,你的心识就透着十法界,所有的缘都会出现,成佛的也是他,六道轮回的还是他,那时候就要看他的福德因缘了。 如果我们去助他这个成佛的福德因缘,帮他更好地调整一下心理位置,那就叫助缘,叫助念。 临终,先把关怀搁在前头,这才叫临终关怀,令他接受这种关怀,从内心中升起配合的心态,从而再把阿弥陀佛发的那个愿说给他,阿弥陀佛是以众生心为心,法化报三身及四十八愿的全体功德愿力都在众生心内,只要众生以持名念佛的心信受,发往生的愿,你什么样的苦全体力拔,什么样的死亡现象都能解决,把那种智信的信息传递给他,令他欢喜信受。 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是带着光明圆满智慧加持的。 我们是在这个基础上帮助他。 所以说,这种关怀的形式、理念、状况、手段也要多样。 要根据这个基本原理来处理助念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和现象,而不是盲目地规定一些条条框框来机械地执行。 往生助念对一个净业行人意味着什么? 净宗的修习成果到往生这一刻是个回避不了的检验,这最后一个环节非常重要。 一场大戏要收场了。 所有的教理与实修都要接受死亡这一刻的检验。 佛讲法,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到涅槃,这就收场了。 我们从开始皈依、学佛发菩提心,到信愿行、持名念佛,到最后我们往生,才是收场了。 收场的这个戏可是重中之重。 为什么要强调对病相和业相的了解? 只有通过对病相的了解,才能与亡者形成心理沟通。 通过助念,让病人那被病苦折磨的心与弥陀的大悲愿力相应,从而达到减轻病苦的目的,进而产生欣求极乐之心。 这样助念,容易与病人沟通,不会让病人产生烦躁感。 对那些因为遭受病苦折磨,而不能正念现前、提起佛号的病人,或者根本对佛法没有了解的病人,有时候可以采取一些体贴的善巧方便的办法。 比如,可以对病人说:念佛号会起到减缓身体疼痛的作用,你可以试一下,配合着一起念。 念佛不但对你现在的疾病有帮助,将来你还可以成佛啊,那才是真正的解脱。 用这种方式可以消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 而在佛号的作用下,病人的病痛往往会有所缓解,在这种体验下,病人对阿弥陀佛的感恩之心是无以言表的,往往是一边流泪,一边念佛,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佛像,增加强烈往生的信心,能真正提起仰靠佛的信心和愿力,进一步达到往生的目标。 关于助念时间的问题有些人拘泥于印祖说过的八小时助念的标准,例行公事地念八个小时就完了,这样不行。 因为我们这个时期的人,心性染污严重,对物质的贪恋很严重,执著的情执心深重。 不往远了比,我们这个时期和民国时期比都不一样了,甚至可以说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人比,心理状态都不一样了。 在这种现状下,也就要求我们助念的时间要相应地延长。 有人说:按照书上说的念十二个小时,最多念二十四小时就行了。 可是事实证明,大多数身体还有僵硬的部分,有的人提出来用热毛巾捂捂就软了。 可是实践中证明,根据业报的体相只要延长时间,助念够了钟点,不用热水烫热毛巾捂就软了。 而且最后,如佛经所说,体软如绵,全身没有一丝僵硬点。 可想助念时间的重要性。 助念时的开示非常重要现在有的助念团竟然有不许开示的规矩,这是非常糊涂的做法。 开示就是音声做佛事,就是通过语言,通过心念的交流,把亡者那种恐慌的心理转化为求佛接引往生的愿力,把恐惧的转化为安静的持名,把痛苦的转化成快乐的法喜充满。 所以往生者脸带笑容。 对不同的众生有不同的开示方法,总的目的是唤起亡者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仰靠大慈悲父的信心,从而发起坚定的信愿。 你不去做临终前的交流和关怀,而是盲目性地,排山倒海一样地去念佛,有的近似于狂喊乱叫的助念,恨不得亡者一下就能飞到极乐世界去。 他需要助念,就是需要帮助,需要临终的关心,善知识的开解、指引,劝导他念佛,而不是你们上那儿打佛七去。 就是佛七也需要佛七开示,示明念佛的动机、原理、方法、功德、利益,及佛的愿力和真实功德建立在我们的信愿上,信受而被得到佛力的摄受,以期求证,所以在临终前,就是要通过开示做好关心和沟通的工作,别忘了他是凡夫啊。 对亡者的开示,要做得自然,不能生硬地切入宗教理念。 要根据个案的不同,进行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开示。 开示者要和对方形成同一层面的对境,他还在那里痛苦着呢,你一去就叫他成佛,这就不在一个对境上。 你要调整自己,让双方在一个层面上沟通。 双方的心念有了应和,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沟通和提高。 这些都是要通过灵活、耐心、细致的开示才能达到的。 助念时超度亡者冤亲债主的问题亡者往生的一个障碍就是往昔的冤亲债主的干扰,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给亡者助念往生,就要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障碍。 在这个思想下,要注意冤亲债主牌位的立放,以免形成干扰;不写XXX累世冤亲债主等等各类几十种灵位,而是只写XXX临终现前冤亲债主、贤者等众灵位。 这样可以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如理如法充分地体现对亡者的关心与护持,更不能当着亡者面召请提起他生前所杀害、伤害的冤亲债主和一切孤魂野鬼等等,否则会对亡者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波动,产生负面效果,会增加助念的困难度。 这样才是一种智慧、慈悲的做法。 每个人无始劫来都有许多冤亲债主,对于那些没有现前干扰的,也不予以召请,这也是对亡者的真正慈悲。 对现前的冤亲则予以念佛功德回向救拔,三方有利,普皆平等。 如何正确地带领亡者进行忏悔? 对亡者的隐私不以开批判会的形式去做忏悔,我们带领亡者进行忏悔时,要从他无始劫来所造恶业的角度来进行,那样忏悔要比揪住他一件事当众批他效果好。 总体的克诚披露的忏悔已经能够解决他的问题了,你是要解决问题,不是要批人啊,佛不给众生起烦恼,你要是将亡者生前所造的罪业具体的事情当众公布出来,家人他嘴上说不计较,其实心里还是结了一个结。 如果亡者的神识出体了,他和他对境的心识会产生什么作用? 你照顾到那个角色了吗? 亡者的神识甚至会产生恨怒,恼怒助念团将自己的隐私、短事、丑事当众揭露给家人,这种嗔恨心后果不堪设想。 应该从总体克诚披露的角度上,忏悔我们无始劫来因为无明而造作的恶业,祈求佛陀的慈悲愿力来加持,拔除我们的无明。 不管我们过去造作了什么,我们的目标是要往生,要对佛生起信心,而不是要来批判,虽然说生起信心,但你自己造作的业是有的,什么业都是有的,所以我们来个总体的忏悔。 有些助念团弄得好像开批判会一样的忏悔,这是不可取的。 既然我们是作为一个善知识,给他一个助念往生的助缘,让他在自己惭愧心当中对佛生起仰止心,执持名号,真心一忏,刹过百万劫,亦能消除无量重罪,不需要开批判会消业忏悔,难道非要逼迫亡者开口忏悔吗? 所以这个缘怎么助,是要仔细考虑清楚的。 有的亡者生前习气很重,性格不调、不驯,我们这样做,反而会让他形成心态上的对立,不利于亡者顺利往生。 如果病人不能说话了,或者已经咽气了,可以让他的直系亲属在佛前代替他克诚披露,进行忏悔,因为直系亲属之间是有共业的基础的,可以互相感应。 什么样的佛号适合助念? 这个问题不能孤立地下结论,要看病人的情况。 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要给他心中加一个悲苦的感觉,唤起他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 这个时候,像东林佛号这种缓慢悲苦的调子就起作用。 不能说东林佛号不适合助念,是佛号就有佛的圆满功德愿力存在。 在培养起一种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之后,再过度到一种清亮、平静的佛号中。 如果说是在临咽气时,让他不致陷入昏沉当中。 在临终的那一刹那,就可以用一种快板的追顶念法,令佛号在亡者心识中起作用不间断。 但要注意千万不要急躁,持念三十至四十分钟再回到清亮平静的佛号中,切忌带着躁妄心念佛。 如躁妄心念佛,容易感应的是什么道? 以此推理,念佛是福德,躁妄心带着急性,急性有烦恼所在,烦恼有怒性所在,修罗因素就在怒性里,有福德在但是又有躁妄心在,所以容易对境修罗道。 要时时注意,要以亡者的感受为主。 为什么有的助念的人,助念时间长了以后,火气会那么大,那主要是受到躁妄心的影响,脾气会增长。 所以我们在助念过程中,要用戒律、用慈悲心把躁妄心给化掉。 要真诚发愿:我要为亡者着想,不考虑自己的感受。 你的性子降服了,亡者才能平和。 你的心有多平和,亡者就能感受到多平和。 要防止因为助念时间过长而产生躁妄心,就要对临命终人舍报的时间有一个了解。 学一学中医理论,学一学西医的临床经验,看一看佛典上对死亡现象的描述。 如果离舍报时间还长,就只是安排几个人轮流做一些护理式助念,不要强迫干扰临命终人,调整一下心态,让临命终人生起信愿来。 观察舍报时间快到时,再安排人员,进行各方面的配合,帮助临命终人进行最后的冲刺。 关于助念时出现瑞相的问题很多助念团都是用助念时出现佛像放光等现象作为往生西方的证明,而不是从理论上对社会大众有个交待。 这样做,很容易把佛法那样一个智慧、理性的法门弄成一种迷信现象,引导别人去执著事相。 有一些人在助念现场,看到佛,看到放光,那是有他的特殊因缘的,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好多人都以这种现象为往生标准,这样宣传,会让不明佛理的人对佛法产生诽谤,所以要从理性的层面给他一种思考,用一种科技手段,给他一种理性层面的东西,那他是无话可讲的。 了解亡者的病情和业报,把佛的智慧融入其中,就可以形成一种理性的思辨。 很多事情传到现在是只知事相,不明道理了,现在的人只能在事相上模仿,真的要把这个道理完完全全深入进去,是需要正信的佛理基础,还要有对佛的信心,以及自己的愿力和根器,这三方面是结合的。 我们要采用一种现代的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工具(比如,对亡者身体的探测,我们不要以手感探试为标准,可以改为红外线体温探测仪。 这一方面是增加准确性,另一方面是减少对亡者身体的触碰,也减少由于探试者本人的心理暗示造成的错觉和误导。 )用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去作证明,在我们的论证试验过程中,最后这个论点还要回到经典上去印证。 只有这样从理论上提升以后,对以后的助念实践才能形成一种指导作用。 助念的心态对于我们参加助念的人来说,要作众生不请之友,人家邀请你,你就得到啊。 不是说你信佛就给你念,你不信佛就不给你念。 另外,对于助念的结果,不要太功利,我们去了,必定往生。 这种发心是好的,但是这种心态是有问题的。 我们的理念是,哪怕我们只给对方念了一分钟,开示了一段佛理,也是给亡者种下一个来生解脱的金刚种子,哪怕后来让人家给禁止了助念,我们都给念,这才是慈悲心的体现。 成功不成功不放在心上,只要我们真诚发心尽心尽力了。 否则只为成功而念就成了一种功利心了。 我们对亡者要有感恩心,所有男人是我父,所有女人是我母,即使达不到这个高度,也要把自己世间层面的爱心提升上去,这才达到一种助念素质的标准。 现在很多助念团都带有功利心了,如果助念团带着八风(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的习气,会给世间人造成一个严重的误导,甚至会把正信佛法都给毁了。 如果带着八风名利心去助念,有如迎风执炬,是会烧到我们自己的。 发布时间:2025-09-29 08:39:36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1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