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禅宗五家:云门宗:云门宗的宗源法脉 内容: 乾宁元年甲寅(894),师年七十三,复归闽,止于(雪峰山)陈洋塔所是岁迁寺于陈洋,今院是也。 投契之缘,时有嗣法门人,阐扬大法者五十六人:玄沙备、鹅湖孚、洞岩休、招庆棱、云门偃、鼓山晏等。 此前三年,即辛亥、壬子、癸丑这三年,雪峰义存禅师因避闽中内乱,应吴越僧俗之请,先后在涌泉、灵隐、天台、育王等寺说法。 其弟子除云门、鼓山外,如招庆慧棱(854932)、玄沙师备(835908)等,均是雪峰座下最早一批弟子(玄沙师备此时尚为雪峰同门师弟,后方执弟子礼)。 当时云门大师刚好三十岁。 要知道,《雪峰年谱》这一年有关其弟子的介绍,乃后来的追述,并非意味着云门大师和招庆慧棱、鼓山神晏等,此时已在阐扬大法了。 除玄沙、鹅湖、洞岩等老一批弟子已出山开法外,其余如云门大师,还是新来乍到,招庆慧棱还只是雪峰的侍者,神晏则尚未到雪峰。 再看《云门广录行录》:才自髫龀,志尚率已厌俗,遂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为弟子及长落发,禀具于毗陵坛。 后还澄左右,侍讲数年,赜穷《四分》旨。 既毗尼严净,悟器渊发,乃辞澄,谒睦州道踪禅师既而谘参数载,深入渊微。 踪知其神器充廓,觉辕可任,因语之曰:吾非汝师,今雪峰义存禅师,可往参承之,无复留此。 关于云门大师受戒时的年岁,《祖堂集》有明确的记载:年登己卯(乃癸卯之误,唐僖宗中和三年),得具尸罗。 如此,则为二十岁时。 受戒后又回归空王寺侍奉志澄律师,侍讲数年,虽未明言具体年数,但绝非两三年。 结合《雪峰年谱》和其他相关史料综合分析,云门大师应为二十六岁时参睦州,后在陈操宅中住了三年。 云门大师住陈操宅中并非仅受供养,当是广阅经籍。 黄巢之后,地方残破,经籍难觅。 陈操当时为睦州刺史,又是陈尊宿的俗家弟子,府中经籍当不少。 三年后,睦州方指示云门大师往参雪峰。 时雪峰禅师正好从浙江归福建,并迁寺于陈洋塔。 雪峰一见云门,即以五百人善知识相许。 后云门大师在雪峰温研积稔,道与(义)存契,遂密以宗印付师师参罢,出岭遍谒诸方。 睦州年寿九十有八,乾宁二年(895)归寂,生年当在唐德宗贞元八年(792),晚于赵州从谂和德山宣鉴,早于临济义玄和洞山良价。 这样,激劝临济和指示云门这两大因缘就圆满无疑了。 陈尊宿虽不欲为人师,灯录中也不见其有嗣法弟子(仅有一位无从考证的钓台和尚和在家的陈操尚书),但其禅风峻迅,如鹰似虎,既快又准,绝不亚于赵州、投子,实为唐末第一流的宗师。 《五灯会元》载:问僧:近离甚处? 僧便喝。 师曰:老僧被你一喝。 僧又喝。 师曰:三喝四喝后作么生? 僧无语,师便打,曰:这掠虚汉。 当时临济喝已风行丛林,睦州乃黄檗高弟,临济长兄,早知喝的底蕴。 老僧被你一喝,三喝四喝后作么生? 真有化霹雳为清音,驯狮虎成猫兔的力量。 这种似不经心的对机答话,若非有明悟透顶透底的见地,必然会败下阵来。 其晚参示众有云:一日晚参,谓众曰:汝等诸人,还得个入头处也未? 若未得个入头处,须觅个入头处。 若得个入头处,已后不得孤负老僧。 时有僧出礼拜,曰:某甲终不敢孤负和尚。 师曰:早是孤负我了也。 旋立旋破,无迹无相,尽皆扫归于实修实证,却又平白无奇,发人深省,都是老睦州善用之机。 心不负人,面无惭色上堂:裂开也在我,捏聚也在我。 时有僧问:如何是裂开? 师曰:三九二十七,菩提涅槃,真如解脱,即心即佛。 我且与么道,你又作么生? 曰:某甲不与么道。 师曰:盏子扑落地,碟子成七片。 曰:如何是捏聚? 师乃敛手而坐。 心意识的开合,原在于我,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做得主。 若做得主,一动一静,无非菩提真如;若做不得主,动静皆落于无明。 唯有明心见性之人方知主人公,才有裂开也在我,捏聚也在我这种击碎虚空、陶铸万法的大人气象。 僧问:某甲讲兼行脚,不会教意时如何? 师曰:灼然实语,当忏悔。 曰:乞师指示。 师曰:汝若不问,老僧即缄口无言。 汝既问,老僧不可缄口去也。 曰:请师便道。 师曰: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好一个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那僧机迟,睦州再三开示均不能会,而引出这一句妙语。 佛法实修实证之处即在这里,二祖见达摩,所得的不就是这个么。 这位讲兼行脚的僧人是老实的修行者,不然,又怎么引得出老睦州这千古绝唱来。 云门大师见道得力于睦州陈尊宿,但当时陈尊宿已是年岁近百之人,来日无多,无法助云门大师历练涵养,故指示云门往参雪峰义存禅师,云门大师也终于在雪峰禅师那里得法成就,温研积稔,道与存契,遂密以宗印付师。 雪峰义存禅师(822908)是唐末最伟大的禅师之一。 北有赵州,南有雪峰,这响亮的赞誉,是马祖以后未曾有的。 雪峰道场的建立,对当时的禅宗,乃至整个佛教都有重要的意义。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黄巢起义,十年间战乱遍及整个中国,从根本上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 黄河、长江流域久经战乱,经济凋敝,文化残破,加之军阀混战,到雪峰义存禅师圆寂的前一年(907),朱温篡唐称帝,揭开了五代十国更大历史浩劫的序幕。 在这艰难时期,中原基本上没有佛教立足之地,高僧们纷纷南下,在长江中下游,甚至更为偏远但相对安定的福建、广东寻找立足之地。 而雪峰义存禅师在福州雪峰山(又称象岩)建立道场(当时和后人避义存名讳而尊称其为雪峰禅师),传法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座下常有众千五百人,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禅宗传布之地。 在雪峰山,聚集了当时众多的优秀人物,雪峰门下弟子有五十六人在各地建立法幢,几乎垄断了长江以南的佛教,并开启了云门和法眼两大禅宗宗派。 发布时间:2025-09-19 09:27:08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17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