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六卷 内容: 碧岩录 第六卷⊙碧岩录第五十一则垂示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不落阶级,又无摸索。 且道放行即是,把住即是? 到这里,若有一丝毫解路,犹滞言诠。 尚拘机境,尽是依草附木。 直饶便到独脱处,未免万里望乡关。 还构得么,若未构得,且只理会个现成公案。 试举看。 举,雪峰住在庵时,有两僧来礼拜,峰见来,以手托庵门,放身出云:是什么? 僧亦云:是什么? 峰低头归庵。 僧后到岩头,头问:什么处来? 僧云:岭南来。 头云:曾到雪峰么? 僧云:曾到。 头云:有何言句? 僧举前话,头云:他道什么? 僧云:他无语低头归庵。 头云:噫我当初悔不向他道末后句,若向伊道,天下人不奈雪老何。 僧至夏末,再举前话请益。 头云:何不早问? 僧云:未敢容易。 头云:雪峰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 要识末句后,只这是。 大凡扶竖宗教,须是辨个当机,知进退是非,明杀活擒纵。 若忽眼目迷离麻罗,到处逢问便问,逢答便答,殊不知鼻孔在别人手里。 只如雪峰岩头,同参德山。 此僧参雪峰,见解只到恁么处,及乎见岩头,亦不曾成得一事,虚烦他二老宿,一问一答,一擒一纵,直至如今,天下人成节角淆讹,分疏不下。 且道节角淆讹,在什么处? 雪峰虽遍历诸方,末后于鳌山店,岩头因而激之,方得剿绝大彻。 岩头后值沙汰,于湖边作渡子,两岸各悬一板,有人过敲板一下,头云:尔过那边? 遂从芦苇间,舞掉而出。 雪峰归岭南住庵,这僧亦是久参的人。 雪峰见来,以手托庵门,放身出云:是什么? 如今有的恁么问著,便去他语下咬嚼。 这僧亦怪,也只向他道:是什么? 峰低头归庵,往往唤作无语会去也,这僧便摸索不著。 有的道:雪峰被这僧一问直得,无语归庵。 殊不知雪峰意有毒害处。 雪峰虽得便宜,争奈藏身露影。 这僧后辞雪峰,持此公案,令岩头判。 既到彼,岩头问:什么处来? 僧云:岭南来。 头云:曾到雪峰么? 若要见雪峰,只此一问,也好急着眼看。 僧云:曾到。 头云:有何言句? 此语亦不空过。 这僧不晓,只管逐他语脉转,头云:他道什么? 僧云:他低头无语归庵。 这僧殊不知岩头著草鞋,在他肚皮里行几回了也。 岩头云:噫,我当初悔不向他道末后句。 若向他道,天下人不奈雪老何。 岩头也是扶强不扶弱。 这僧依旧黑漫漫地,不分缁素,怀一肚皮疑,真个道雪峰不会。 至夏末,再举前话,请益岩头。 头云:何不早问? 这老汉,计较生也。 僧云:未敢容易。 头云:雪峰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 要识末后句,只这是。 岩头太杀不借眉毛,诸人毕竟作么生会? 雪峰在德山会下作饭头,一口斋晚,德山托钵下至法堂,峰云:钟未鸣鼓未响,这老汉,托钵向什么处去? 山无语,低头归方丈,雪峰举似岩头,头云:大小德山,不会末后语。 山闻令侍者唤至方丈,问云:汝不肯老僧那? 头密启其语。 山至来日上堂,与寻常不同,头于僧堂前,抚掌大笑云:且喜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他何。 虽然如是,只得三年。 此公案中,如雪峰见德山无语,将谓得便宜,殊不知著贼了也。 盖为他曾著贼来,后来亦解做贼。 所以古人道:末后一句,始到牢关。 有者道岩头胜雪峰,则错会了也。 岩头常用此机示众云:明眼汉没窠臼,却物为上,逐物为下。 这末后句,设使亲见祖师来,也理会不得。 德山斋晚,老子自捧钵下法堂去,岩头道: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在。 雪窦拈云:曾闻说个独眼龙,原来只具一只眼。 殊不知,德山是个无齿大虫,若不是岩头识破,争知得昨日与今日不同。 诸人要会末后句么,只许老胡知,不许老胡会。 自古及今,公案万别千差,如荆棘林相似,尔若透得去,天下人不奈何。 三世诸佛,立在下风,尔若透不得,岩头道,雪峰虽与我同条生,不与我同条死,只这一句自然有出身处,雪窦颂云:末后句,为君说,明暗双双底时节。 同条生也共相知,不同条死还殊绝。 还殊绝,黄头碧眼须甄别。 南北东西归去来,夜深同看千岩雪。 末后句,为君说。 雪窦颂此末后句,他意极有落草相为。 颂则杀颂,只颂毛彩些子。 若要透见也未在,更敢开大口便道,明暗双双底时节。 与尔开一线路,亦与尔一句打杀了也。 末后更与尔注解。 只如招庆一日问罗山云:岩头道:恁么恁么不恁么不恁么,意旨如何? 罗山召云:大师。 师应诺,山云:双明亦双暗。 庆礼谢而去。 三日后又问:前日蒙和尚垂慈,只是看不破。 山云:尽情向尔道了也。 庆云:和尚是把火行。 山云:若恁么据大师疑处问将来。 庆云:如何是双明亦双暗? 山云:同生亦同死。 庆当时礼谢而去。 后有僧问招庆:同生亦同死时如何? 庆云:合取狗口。 僧云:大师收取口吃饭。 其僧却来问罗山云:同生不同死时如何? 山云:如牛无角。 僧云:同生亦同死时如何? 山云:如虎戴角。 末后句,正是这个道理。 罗山会下有僧,便用这个意,致问招庆,庆云:彼此皆知。 何故? 我若东胜身洲道一句,西瞿那尼洲也知,天上道一句,人间也知。 心心相知,眼眼相照。 同条生也则犹易见,不同条死也还殊绝。 释迦达摩也摸索不著,南北东归去来,有些子好境界。 夜深同看千岩雪。 且道是双明双暗,是同条生是同条死? 具眼衲僧试甄别看。 ⊙碧岩录第五十二则举,僧问赵州:久向赵州石桥,到来只见略搭 。 州云:汝只见略搭 ,且不见石桥。 僧云:如何是石桥? 州云:渡驴渡马。 赵州有石桥,盖李膺造也,至今天下有名。 略搭 者,即是独木桥也。 其僧故意减他威光,问他道:久向赵州石桥,到来只见略搭 。 赵州便道:汝只见略搭 ,且不见石桥。 据他问处,也只是平常说话相似。 赵州用去钓他,这僧果然上钩,随后便问:如何是石桥? 州云:渡驴渡马。 不妨言中自有出身处,赵州不似临济德山,行棒行喝,他只以言句杀活。 这公案好好看来,只是寻常斗机锋相似,虽然如是,也不妨难凑泊。 一日与首座看石桥,州乃问首座:是什么人造? 座云:李膺造。 州云:造时向什么处下手? 座无对,州云:寻常说石桥,问著下手处也不知。 又一日州扫地次,僧问:和尚是善知识,为什么有尘? 州云:外来底。 又问:清净伽蓝,为什么有尘? 州云:又有一点也。 又僧问:如何是道? 州云:墙外底。 僧云:不问这个道,问大道。 州云:大道通长安。 赵州偏用此机,他到平实安稳处,为人更不伤锋犯手。 自然孤峻,用得此机甚妙。 雪窦颂云。 孤危不立道方高,入海还须钓巨鳌。 堪笑同时灌溪老,解云劈箭亦徒劳。 孤危不立道方高,雪窦颂赵州寻常为人处,不立玄妙,不立孤危,不似诸方道打破虚空、击碎须弥、海底生尘、须弥鼓浪,方称他祖师之道。 所以雪窦道孤危不立道方高。 壁立万仞,显佛法奇特灵验,虽然孤危峭峻,不如不立孤危。 但平常自然转辘辘地,不立而自立,不高而自高,机出孤危,方见玄妙。 所以雪窦云:入海还须钓巨鳌。 看他具眼宗师,等闲垂一语用一机,不钓虾蚬螺蚌,直钓巨鳌,也不妨是作家,此一句用显前面公案。 堪笑同时灌溪老,不见僧问灌溪:久向灌溪,及乎到来,只见个沤麻池。 溪云:汝只见沤麻池,且不见灌溪。 僧云:如何是灌溪? 溪云:劈箭急。 又僧问黄龙:久向黄龙,及乎到来,只见个赤斑蛇。 龙云:子只见赤斑蛇,且不见黄龙。 僧云:忽遇金翅鸟来时如何? 龙云:性命难存。 僧云:恁么则遭他食啖去也。 龙云:谢子供养。 此总是立孤危,是则也是,不免费力,终不如赵州寻常用的。 所以雪窦道解云劈箭亦徒劳。 只如灌溪黄龙即且致,赵州云渡驴渡马,又作么生会? 试辨看。 ⊙碧岩录第五十三则垂示云:遍界不藏,全机独露。 触途无滞,著著有出身之机;句下无私,头头有杀人之意。 向人开示的言句毫无主观的心意识的见解,每一句话都头头是道,足以启发别人,打破无明的窠窟,杀尽神识怨贼。 且道古人毕意向什么处休歇? 试举看。 举,马大师与百丈行次,见野鸭子飞过,大师云:是什么? 丈云:野鸭子。 大师云:什么处去也? 丈云:飞过去也。 大师遂扭百丈鼻头,丈作忍痛声。 大师云:何曾飞去。 正眼观来,却是百丈具正因,马大师无风起浪。 诸人要与佛祖为师,参取百丈。 要自救不了,参取马祖大师。 看他古人二六时中,未尝不在个里。 百丈传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南昌,乃倾心依附,二十年为侍者,及至再参,于喝下方始大悟。 而今有者道:本无悟处,作个悟门建立此事。 若恁么见解,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不见古人道:源不深者流不长,智不大者见不远。 若用作建立会,佛法岂到如今。 看他马大师与百丈行次,见野鸭子飞过,大师岂不知是野鸭子,为什么却恁么问? 且道他意落在什么处? 百丈只管随他后走,马祖遂扭他鼻孔,丈忍痛声,马祖云:何曾飞去? 百丈便省。 而今有的错会,才问著便作忍痛声,且喜跳不出。 宗师家为人,须为教彻。 见他不会,不免伤锋犯手,只要教他明此事,所以道会则途中受用,不会则世谛流布。 马祖当时若不扭住,只成世谛流布。 也须是逢境遇缘,宛转教归自己,十二时中,无空缺处,谓之性地明白。 若只依草附木,认个驴前马后,有何用处? 看他马祖百丈恁么用,虽似昭昭灵灵,却不住在昭昭灵灵处。 百丈作忍痛声,若恁么见去,遍界不藏头头成现。 所以道:一处透千处万处一时透。 马祖次日升堂,众才集,百丈出,卷却拜席,马祖便下座,归方丈次问百丈:我适来上堂,未曾说法,尔为什么便卷却席? 丈云: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孔痛。 祖云:尔深知今日事。 丈乃作礼,却归侍者寮哭。 同事侍者问云:尔哭作什么? 丈云:尔去问取和尚。 侍者遂去问马祖,祖云:尔去问取他看。 侍者即归寮问百丈,丈却呵呵大笑。 侍者云:尔适来哭,而今为什么却笑。 丈云:我适来哭,如今却笑。 看他悟后,阿辘辘地,罗笼不住,自然玲珑。 雪窦颂云。 野鸭子,知何许,马祖见来相共语。 话尽山云海月情,依前不会还飞去。 还飞去,却把住。 雪窦劈头便颂道:野鸭子知何许,且道有多少? 马祖见来相共语,此颂马祖问百丈云是什么,丈云野鸭子。 话尽山云海月情,颂再问百丈什么处去。 马大师为他意旨自然脱体,百丈依前不会,却道飞过去也,两重蹉过。 欲飞去,却把住,雪窦据款结案。 又云:道道,此是雪窦转身处。 且道作么生道? 著作忍痛声则惜,若不作忍痛声,又作么生会? 雪窦虽然颂得甚妙,争奈也跳不出。 ⊙碧岩录第五十四则垂示云:透出生死,拨转机关,等闲截铁斩钉,随处盖天盖地,且道是什么人行履处? 试举看。 举,云门问僧:近离甚处? 僧云:西禅。 门云:西禅近日有何言句? 僧展两手,门打一掌。 僧云:某甲话在。 门却展两手,僧无语,门便打。 云门问这僧近离甚处,僧云西禅,这个是当面话,如闪电相似。 门云:近日有何言句? 也只是平常说话。 这僧也不妨是个作家,却倒去验云门,便展两手。 若是寻常人遭此一验,便见手忙脚乱。 他云门有石火电光之机,便打一掌。 僧云打即故是,争奈某甲话在。 这僧有转身处,所以云门放开,却展两手。 其僧无语,门便打。 看他云门自是作家,行一步知一步落处,会瞻前亦解顾后,不失踪由。 这僧只解瞻前不能顾后,颂云:虎头虎尾一时收,凛凛威风四百州。 却问不知何太险,师云:放过一著。 雪窦颂得此话极易会,大意只颂云门机锋。 所以道虎头虎尾一时收。 古人云:据虎头收虎尾,第一句下明宗旨。 雪窦只据款结案,爱云门会据虎头,又能收虎尾。 僧展两手,门便打,是据虎头。 云门展两手,僧无话,门又打,是收虎尾。 头尾齐收,眼似流星,自然如击石火,似闪电光,直得凛凛威风四百州,直得尽大地世界风飒飒地。 却问不知何太险,不妨有险处。 雪窦云:放过一著,且道如今不放过时又作么生? 尽大地人,总须吃棒。 如今禅和子,总道等他展手时,也还他本分草料。 似则也似,是则未是。 云门不可只恁么教尔休,也须别有事在。 ⊙碧岩录第五十五则垂示云:稳密全真,当头取证。 涉流转物,直下承当。 向击石火闪电光中,坐断淆讹;在击石火闪电光中,破除一切含糊不清的见解。 于据虎头收虎尾处,壁立千初。 则且置,放一线道,还有为人处也无? 试举看。 举,道吾与渐源至一家吊慰,源拍棺云:生邪死邪? 吾云:生也不道,死也不道。 源云:为什么不道? 吾云:不道不道。 回至中路,源云:和尚快与某甲道,若不道,打和尚去也。 吾云:打即任打,道即不道。 源便打。 后道吾迁化,源到石霜举似前话,霜云:生也不道,死也不道。 源云:为什么不道? 霜云:不道不道。 源于言下有省。 源一日将锹子,于法堂上,从东过西,从西过东。 霜云:作什么? 源云:觅先师灵骨。 霜云:洪波浩渺白浪滔天,觅什么先师灵骨? 源云:正好著力。 太原孚云:先师灵骨犹在。 道吾与渐源,至一家吊慰,源拍棺木云:生邪死邪? 吾曰:生也不道,死也不道。 若向句下便入得,言下便知归,只这便是透脱生死的关键。 其或未然,往往当头蹉过。 看他古人行住坐卧,不妨以此事为念。 才至人家吊慰,渐源便拍棺问道吾云:生邪死邪? 道吾不移易一丝毫,对他道:生也不道,死也不道。 渐源当面蹉过,逐他语句走,更云:为什么不道? 吾云:不道不道。 吾可谓赤心片片,将错就错。 源犹自不惺惺,回至中路又云:和尚快与某甲道,若不道,打和尚去也。 这汉识什么好恶,所谓好心不得好报。 道吾依旧老婆心切,更向他道:打即任打,道即不道。 源便打。 虽然如是,却是他赢得一筹。 道吾恁么血滴滴地为他,渐源得恁么不瞥地。 道吾既被他打,遂向渐源云:汝且去,恐院中知事探得,与尔作祸。 密遣渐源出去。 道吾忒杀伤慈,源后来至一小院,闻行者诵《观音经》云: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 忽然大悟云:我当时错怪先师,争知此事,不在言句上。 古人道,没量大人,被语脉里转却。 有底情解道,道吾云不道不道,便是道了也,唤作打背翻筋斗,教人摸索不著。 若恁么会,作么生得平稳去。 若脚踏实地,不隔一丝毫。 不见七贤女游尸陀林,遂指尸门云:尸在这里,人在什么处? 大姊云:作么作么? 一众齐证无生法忍。 且道有几个? 千个万个,只是一个! 渐源后到石霜,举前话,石霜依前云:生也不道,死也不道。 源云:为什么不道? 霜云:不道不道。 他便悟去。 一日将锹子,于法堂上,从东过西,从西过东,意欲呈己见解。 霜果问云:作什么? 源云:觅先师灵骨。 霜便截断他脚跟云:我这里洪波浩渺白浪滔天,觅什么先师灵骨? 他既是觅先师灵骨,石霜为什么却恁么道? 到这里,若于生也不道,死也不道处,言下荐得,方知自始至终全机受用。 尔著作道理,拟议寻思,直是难见。 渐源云:正好著力。 看他悟后道得自然奇特。 道吾一片顶骨如金色,击时作铜声。 雪窦著语云:苍天苍天,其意落在两边。 太原孚云:先师灵骨犹在。 自然道得稳当。 这一落索,一时拈向一边。 且道作么生是省要处,作么生是著力处? 不见道:一处透,千处万处一时透。 若向不道不过处透得去,便乃坐断天下人舌头。 若透不得,也须是自参自悟。 不可容易过日,可惜许时光。 雪窦颂云:兔马有角,牛羊无角,绝毫绝厘,如山如岳。 黄金灵骨今犹在,白浪滔天何处著。 无处著,只履西归曾失却。 雪窦偏会下注脚,他是云门下儿孙,凡一句中,具三句底钳锤,向难道处道破,向拨不开处拔开,去他紧要处颂出,直道兔马有角,牛羊无角。 且道兔马为什么有角? 牛羊为什么却无角? 若透得前话,始知雪窦有为人处。 有者错会道不道便是道,无句是有句,兔马无角,却云有角,牛羊有角,却云无角。 且得没交涉。 殊不知,古人千变万化,现如此神通,只为打破尔这精灵鬼窟。 若透得去,不消一个了字。 兔马有角,牛羊无角。 绝毫绝厘,如山如岳。 这四句,似摩尼宝珠一颗相似,雪窦浑沦地,吐在尔面前了也,末后皆是据款结案。 黄金灵骨今犹在,白浪滔天何处著。 此颂石霜与太原孚语。 为什么无处著? 只履西归曾失却,灵龟曳尾,此是雪窦转身为人处。 古人道:他参活句,不参死句。 既是失却,他一火为什么却竞头争? ⊙碧岩录第五十六则垂示云:诸佛不曾出世,亦无一法与人。 祖师不曾西来,未尝以心传授。 自是时人不了,向外驰求。 殊不知自己脚跟下,一段大事因缘。 不说知不知,从什么处得来? 若未能洞达,且向葛藤窟里会取。 试举看。 举,良禅客问钦山:一镞破三关时如何? 山云:放出关中主看。 良云:恁么则知过必改。 山云:更待何时。 良云:好箭放不著所在。 山云:且来? 梨。 良回首,山把住云:一镞破三关即且止,试与钦山发箭看。 良拟议,果然摸索不著,山打七棒云:且听这汉疑三十年。 良禅客也不妨是一员战将,向钦山手里,左盘右转,坠鞭闪鞍,末后可惜许弓折箭尽。 虽然如是,李将军自有嘉声在,不得封侯也是闲。 这个公案,一出一入,一擒一纵,当机觌面提,觌面当机疾,都不落有无得失,谓之玄机,稍亏些子力量,便有颠蹶。 这僧亦是个英灵的衲子,致个问端,不妨惊群。 钦山是作家宗师,便知他问头落处。 镞者箭镞也,一箭射透三关时如何? 钦山意道尔射透得则且置,试放出关中主看。 良云:恁么则知过必改。 也不妨奇特。 钦山云:更待何时。 看他恁么败对钦山所问,更无些子空缺处。 后头良禅客却道:好箭放不著所在。 拂袖便出,钦山才见他恁么道,便唤云:且来? 梨。 良禅客果然把不住,便回首,钦山擒住云:一镞破三关则且止,试与钦山发箭看。 良拟议,钦山便打七棒,更随后与他念一道咒云:且听这汉疑三十年。 如今禅和子尽道,为什么不打八下? 又不打六下? 只打七下,不然等他问道试与钦山发箭看便打。 似则也似,是则未是在。 这个公案,须是胸襟里不怀些子道理计较,超出语言之外,方能有一句下破三关。 及有放箭处,若存是之与非,卒摸索不著。 当时这僧,著是个汉,钦山也大险。 他既不能行此令,不免倒行。 且道关中主,毕竟是什么人? 看雪窦颂云:与君放出关中主,放箭之徒莫莽卤。 取个眼兮耳必聋,舍个耳兮目双瞽。 可怜一镞破三关,的的分明箭后路。 玄沙有言兮,大丈夫先天为心祖。 此颂数句,取归宗颂中语。 归宗昔日,因作此颂,号曰归宗,宗门中谓之宗旨之说。 后来同安闻之云:良公善能发箭,要且不解中的。 有僧便问:如何得中的? 安云:关中主是什么人? 后有僧举似钦山,山云:良公若恁么,也未免得钦山口。 虽然如是,同安不是好心。 雪窦道:与君放出关中主,开眼也著,合眼也著,有形无形,尽斩为二段。 放箭之徒莫莽卤,若善能放箭,则不莽卤。 若不善放,则莽卤可知。 取个眼兮耳必聋,舍个耳兮目又瞽。 且道取个眼,为什么却耳聋? 舍个耳,为什么却双瞽? 此语无取舍,方能透得。 若有取舍则难见。 可怜一镞破三关,的的分明箭后路。 良禅客问:一镞破三关时如何? 钦山云:放出关中主看。 乃至末后同安公案,尽是箭后路,毕竟作么生? 君不见,玄沙有言兮,大丈夫先天为心祖。 寻常以心为祖宗极则,这里为什么,却于天地未生已前,犹为此心之祖? 若识破这个时节,方知得关中主。 的的分明箭后路,若要中的,箭后分明有路。 且道作么是箭后路? 也须是自著精彩始得。 大丈夫先天为心祖,玄沙常以此语示众,此乃是归宗有此颂,雪窦误用为玄沙语。 如今参学者,若以此心为祖宗,参到弥勒佛下生,也未会在。 若是大丈夫汉,心犹是儿孙,天地未分已是第二头。 且道正当恁么时,作么生是先天地? ⊙碧岩录第五十七则垂示云:未透得已前,一似银山铁壁。 几乎透得了,自己原来是铁壁银山。 或有人问且作么生? 但向他道,若尚个里,露得一机,看得一境,坐断要津,不通凡圣,未为分外。 苟或未然,看取古人样子。 举,僧问赵州: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何是不拣择? 州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僧云:此犹是拣择。 州云:田库奴,什么处是拣择? 僧无语。 僧问赵州: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三祖《信心铭》劈头便道这两句,有多少人错会。 何故,至道本无难,亦无不难,只是唯嫌拣择,若恁么会,一万年也未梦见在。 赵州常以此语问人,这僧将此语,倒去问他,若向语上觅,此僧却惊天动地。 若不在语句上,又且如何更参三十年。 这个些子关捩子,须是转得始解。 捋虎须也须是本分手段始得。 这僧也不顾危亡,敢捋虎须便道:此犹是拣择。 赵州劈口便塞道:田库奴,什么处是拣择? 若问著别底,便见脚忙手乱。 争奈这者汉是作家,向动不得处动,向转不得处转。 尔若透得一切恶毒言句,乃至千差万状,世间戏论,皆是醍醐上味。 若到著实处,方见赵州赤心片片。 田库奴,乃福唐人,乡语骂人,似无意智相似。 这僧道此犹是拣择,赵州道田库奴,什么处是拣择。 宗师眼目,须至恁么,如金翅鸟擘海直取龙吞。 雪窦颂云:似海之深,如山之固。 蚊虻弄空里猛风,蝼蚁撼于铁柱。 拣兮择兮,当轩布鼓。 雪窦注两句云:似海之深,如山之固。 僧云:此犹是拣择。 雪窦道这僧一似蚊虻弄空里猛风,蝼蚁撼于铁柱。 雪窦赏他胆大,何故,此是上头人用底。 他敢恁么道,赵州作不放他,便云:田库奴,什么处是拣择? 岂不是猛风铁柱。 拣兮择兮,当轩布鼓。 雪窦末后提起教活,若识得明白十分,尔自将来了也。 何故不见道,欲得亲切,莫将问来问,是故当轩布鼓。 ⊙碧岩录第五十八则举,僧问赵州: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是时人窠窟否? 州云:曾有人问我,直得五年分疏不下。 赵州平生不行棒喝,用得过于棒喝。 这僧问得来,也甚奇怪。 若不是赵州,也难答伊。 盖赵州是作家,只向伊道:曾有人问我,直得五年分疏不下。 问处壁立千初,答处亦不轻他。 只恁么会直是当头,若不会,且莫作道理计较。 不见投子宗道者,在雪窦会下作书记,雪窦令参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于此有省,一日雪窦问他: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意作么生? 宗云:畜生畜生。 后隐居投子,凡去住持,将袈裟裹草鞋与经文。 僧问:如何是道者家风? 宗云:袈裟裹草鞋。 僧云:未审意旨如何? 宗云:赤脚下桐城。 所以道,献佛不在香多,若透得脱去,纵夺在我。 既是一问一答,历历现成,为什么赵州却道分疏不下? 且道是时人窠窟否? 赵州在窠窟里答他,在窠窟外答他? 须知此事不在言句上。 或有个汉彻骨彻髓,信得及去,如龙得水,似虎靠山。 颂云:象王频呻,狮子哮吼。 无味之谈,塞断人口。 南北东西,乌飞兔走。 赵州道曾有人问我,直得五年分疏不下,似象王曩呻,狮子哮吼。 无味之谈,塞断人口。 南北东西,乌飞兔走。 雪窦若无末后句,何处更有雪窦来。 既是乌飞兔走,且道赵州、雪窦、山僧毕竟落在什么处? ⊙碧岩录第五十九则垂示云:该天括地,越圣超凡。 百草头上指出涅槃妙心,干戈丛里点定衲僧命脉。 在是非争执不下、事理纷纭当中,为天下衲僧点明安身立命的皈依处。 且道承个什么人恩力便得恁么? 试举看。 举,僧问赵州: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才有语言是拣择,和尚如何为人? 州云:何不引尽这语。 僧云:某甲只念到这里。 州云:只这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赵州道只这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如击石火似闪电光,擒纵杀活,得恁么自在。 诸方皆谓赵州有逸群之辩。 赵州寻常示众,有此一篇云:至道无难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等还护惜也无? 时有僧问云:既不在明白里,护惜个什么? 州云:我亦不知。 僧云:和尚既不知,为什么道不在明白里? 州云:问事即得,礼拜了退。 后来这僧只拈他衅罅处去问他,问得也不妨奇特,争奈只是心行。 若是别人奈何他不得,争奈赵州是作家,便道何不引尽这语,这僧也会转身吐气,便道某甲只念到这里,一似安排相似。 赵州随声拈起便答,不须计较。 古人谓之相续也大难。 他辨龙蛇别休咎,还他本分作家。 赵州换却这僧眼睛,不犯锋芒,不著计较,自然恰好。 尔唤作有句也不得,唤作无句也不得,唤作不有不无句也不得,离四句绝百非。 何故? 若论此事,如击石火,似闪电光,急著眼看方见。 若或拟议踌躇,不免丧身失命。 雪窦颂云:水洒不著,风吹不入,虎步龙行,不妨奇特。 头长三尺知是谁,相对无言独足立。 水洒不著,风吹不入,虎步龙行,鬼号神泣。 无尔啖啄处,此四句颂赵州答话大似龙驰虎骤,这僧只得一场忄+么忄+罗。 非但这僧,直得鬼也号神也泣,风行草偃相似。 末后两句可谓一子亲得。 头长三尺知是谁,相对无言独足立。 不见僧问古德:如何是佛? 古德云:头长三尺颈长二寸。 雪窦引用,未审诸人还识么? 山僧也不识。 雪窦一时脱体画却赵州,真个在里了也,诸人须仔细著眼看。 ⊙碧岩录第六十则垂示云:诸佛众生本来无异,山河自己宁有等差。 为什么却浑成两边去也? 若能拨转话头,坐断要津。 放过即不可,若不放过,尽大地不消一捏。 且作么生是拨转话头处? 试举看。 举,云门以拄杖示众云:拄杖子化为龙,吞却乾坤了也。 借色明声,附物显理。 且如释迦老子四十九年说法,不可不知此议论,何故更用拈花,迦叶微笑? 这老汉便搽胡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摩诃大迦叶。 更何必单传心印? 诸人既是祖师门下客,还明得单传底心么? 胸中若有一物,山河大地,皂然现前;胸中若无一物,外则了无丝毫。 说什么理与智冥,境与神会? 何故,一会一切会,一明一切明。 长沙道: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前认识神。 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 忽若打破阴界,身心一如,身外无余,犹未得一半在,说什么即色明心附物显理! 古人道:一尘才起,大地全收。 且道是那个一尘? 若识得这一尘,便识得拄杖子。 才拈起拄杖子,便见纵横妙用,恁么说话,早是葛藤了也。 何况更化为龙! 庆藏主云:五千四十八卷,还曾有恁么说话么? 云门每向拄杖处,拈掇全机大用,活泼泼地为人。 芭蕉示众云:衲僧巴鼻,尽在拄杖头上。 永嘉亦云: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如来昔于燃灯佛时,布发掩泥,以待彼拂。 燃灯曰:此处当建梵刹。 时有一天子,遂标一茎草云:建梵刹竟。 诸人且道这个消息,从那里得来? 祖师道:棒头取证,喝下承当。 且道承当个什么? 忽有人问如何是拄杖子,莫是打筋斗么,莫是抚掌一下么? 总是弄精魂,且喜没交涉。 雪窦颂云:拄杖子,吞乾坤,徒说桃花浪奔,烧尾者不在拿云攫雾,曝腮者何必丧胆亡魂。 拈了也,闻不闻,直须洒洒落落,休更纷纷纭纭。 七十二棒且轻恕,一百五十难放君。 师蓦拈拄杖下座,大众一时走散。 雪门委曲为人,雪窦截径为人,所以拨却化为龙,不消恁么道,只是拄杖子吞乾坤。 雪窦大意免人情解,更道徒说桃花浪奔,更不必化为龙也。 盖禹门有三级浪,每至三月,桃花浪涨,鱼能逆水,而跃过浪者即化为龙。 雪窦道纵化为龙,亦是徒说。 烧尾者不在拿云攫雾,鱼过禹门,自有天火烧其尾,拿云攫雾而去。 雪窦意道,纵化为龙,亦不在拿云攫雾也。 曝腮者何必丧胆亡魂,《清凉疏序》云:积行菩萨,尚乃曝腮于龙门。 大意明华严境界,非小德小智之所造诣,独如鱼过龙门透不过者,点额而回,困于死水沙碛中,曝其腮也。 雪窦意道,既点额而回,必丧胆亡魂。 拈了也,闻不闻,重下注脚,一时与尔扫荡了也。 诸人直须洒洒落落去,休更纷纷纭纭,尔若更纷纷纭纭,失却拄杖子了也。 六十二棒且轻恕,雪窦为尔舍重从轻。 古人道七十二棒,翻成一百五十,如今人错会,却只算数目,合是七十五棒,为什么却只七十二棒? 殊不知,古人意在言外。 所以道此事不在言句中,免后人去穿凿。 雪窦所以引用,直饶真个洒洒落落,正好与尔七十二棒,犹是轻恕,直饶总不如此,一百五十难放君。 一时颂了也,却更拈拄杖,重重相为。 虽然恁么,也无一个皮下有血。 发布时间:2025-09-15 13:51:15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17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