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王雷泉:复旦大学的佛学教育及展望 内容: 笔者提交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论文《佛教教育的目的、方法及前瞻》指出:一个健全的佛教教育体系,应该是以佛学院的宗教教育为核心,以居士组织和居士教育构成坚实的社会基础,以世俗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佛学研究和教学为学术依托。 在这篇论文的基础上,结合复旦大学四十多年的佛学教育实际,本文的基本架构如下:一、关于佛教教育的基本观点1、佛教教育的定义:向社会各界传递佛法的观念、经验、礼仪、制度,并使佛教教团自身得以延续的方式与方法。 佛教教育属于宗教传播学与宗教组织制度的范畴,它是佛教与世俗教育的结合部。 佛教教育的终极指向,是唯证乃知的觉悟成佛,但在社会中的表达方式,则属于运用言教的世俗谛范畴。 2、佛教教育圈模型:佛教包摄信仰、社会、文化三层环圈,具有宗教、政治、学术三重标准,面对着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协调与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以及繁荣学术文化等三大任务。 3、宗教制衡论理论:基于政府、宗教、学术三界共同构成和谐社会支撑的正三角立场,在肯定宗教与人类共存亡的前提下,提出世俗世界与神圣世界互相区别、互相制衡的观点。 它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世俗社会和宗教,认为这二者都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各自都有待完善。 4、政教分离与学教分离原则:宗教建立在社会之中,信仰是个人的纯粹私事,宗教与政治分离、宗教与公民教育分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根据上述观点,既然是佛教教育是宗教与世俗教育的结合部,国立大学与佛教团体、佛学院之间,完全可以展开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合作。 二、对中国大陆佛教教育的评估及对策1、正视境内外、教内外所存在的差距:中国佛教教育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着几十年的差距;海峡两岸在佛教教育方面,存在约二十年的差距;大陆佛教教育与基督教教育之间,亦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大陆的僧伽教育与居士教育的严重不平衡状态;大陆佛教界与学术界各有特长,具有广泛合作的空间。 2、当前佛教教育存在的困境与误区:佛教主体软弱,神圣性资源流失严重;团契精神淡漠,凝聚不起必要的教育资源;教育范围狭窄,学制管理失序;评价权威缺位,未形成吸引人才的环境和机制。 3、三类佛教教育模式何者优先? 译场讲学是当前最为契机的模式;丛林熏修以重建佛教主体性;专业院校以提升文化品味。 4、佛教教育在中国大陆的前瞻:根据佛教教育圈的理论模型,以创建佛教大学为中短期目标,对佛教教育的出路概括为:重建主体,改善环境;收缩核心,扩展外延。 三、复旦大学佛学教育的历史回顾复旦大学承担佛学教育的院系,主要为哲学系、中文系、历史系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以下主要谈哲学系的学科建设。 1、本科教学:1964年起,在哲学系开设佛教哲学、佛教史等课程,为大陆1949年以来最早开设宗教课程的大学。 自1986年起,佛教与佛学、佛教哲学、禅学讲座等佛学课程推向全校,成为文理公共选修课。 《佛教哲学》现为校级精品课程,每期选修学生达300-400人。 《哲学原著导读:维摩经与法华经》成为全校文科平台课程,《维摩经与人生智慧》成为全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 2000年,建立宗教学本科专业,已经毕业二届学生40余名。 从今年起,每年招生15名。 在哲学和宗教学基础课程之上,佛学类课程由论、史、典三大必修课和若干门选修课组成。 2、研究机构和研究生培养:1984年12月成立跨系性的宗教研究室。 1986年,成立哲学系佛学研究中心。 2001年,成立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 今年将在哲学学院下筹建宗教学系。 从1981年起,依托中国哲学专业,成立佛教哲学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方向。 1997年,正式建立宗教学硕士点。 2001年,正式建立宗教学博士点。 哲学学院佛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天台哲学、唯识哲学、因明学。 基于对中国佛教发展的现实关怀,以佛教教育作为一位博士生的研究课题。 3、面向社会各界的宗教学和佛学教育1985年开设受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上海宗教事务局委托的宗教干部专修科,这个为国家教委正式认可的正规学历班连续举办过三期,培养了七十名干部,现大多成为各地宗教部门的骨干力量。 1990年,受上海市佛教协会委托,举办二年半制的佛学研究班,培养了十四名僧尼研究人员。 1997年起,在面向社会精英的各种继续教育研究生班中,开设佛学类课程。 在上海玉佛寺、龙华寺、圆明讲堂等佛教寺院,为僧人和居士讲授佛教概论、中国佛教史专题、天台哲学等课程。 担任闽南佛学院客座教授,受委托培养研究生。 至今,本专业点已形成一个从博士后研究、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海外留学生,一直到宗教干部乃至宗教界人士的教学体系。 四、办学经验及未来展望正视自身与世界佛学教育存在的差距,低调务实,做人才培养和资料积累两方面,作奠基性的工作。 1、以本科为本,为未来佛学教育事业储备人才。 自2000年建立宗教学本科专业,即以本科生培养为主,研究生实行少而精的招生措施。 同时,面向全校开设各类宗教学课程,每年接受佛学课程的学生达近千人。 2、注重理论、历史与经典的整体教学。 在复旦大学本校学生的教学,以及面向政府官员、企业精英的继续教育中,注重佛教经典的教学。 3、理论联系实际,与佛教道场保持紧密联系。 在上海周边的寺院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并为学生宗教学术社团的课外活动,提供经费、实习和讲座等支持。 4、教学方式活泼多样。 已经建设多门课程的教学网站,随时更新课件和教学参考数据。 5、拓宽办学管道,充分利用网络便利,收集佛学数据,筹备远程教学。 发布时间:2025-08-18 14:01:37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1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