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自在菩萨--持戒的精神 内容: 什么叫这也应该? 那也应该呢? 善的,善的事情,好的事情应该做,你不做也不对。 我们就说得简单一点,这边地脏了,你看到了就应该扫,你不扫你就不对了。 就这么简单。 我们不要拿着戒条去对照,这戒条上没有说必须让我扫地。 这样学佛会学呆掉的。 应该不应该,就是我们生活当中面对的现实。 哪些事应该? 你斟酌情况,合理的就应该。 就像这东西到我们手了,它是教我们操作如何原则性去运用。 但是我们却什么,怎样用都开始看说明书。 举个例子,手机交给大家了,产品买到了,上面有说明书。 说明书只教大家怎么样开机,怎么样按键,怎么样操作,它里面并没有教,你打电话给某某人,并没有教哪个是报警电话? 并没有教,你这个电话是哪些人不可以打。 没有。 有教吗? 有教你打电话给你父母儿女,说明书有说吗? 没说吧! 没说你为什么拿来就打了? 应该的。 佛经这个说明书,说的就是这个原则。 所以他里面没有指名道姓说,每天的琐碎事情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 但是这原则早就说过了。 一部薄薄的经,它没有可能把一个人一生,每天生活的琐碎细节全部都讲清楚。 所以在理解的时候,我们得结合现实生活。 这才是实用的。 这经书讲的就是这个原则。 善的要做,这也是戒。 利益众生的事情必须做! 这是大乘菩萨戒。 菩萨戒它唯一的精神,就是利益众生。 凡是有益于众生的事情,你不做,不做叫犯菩萨戒了。 凡是能够为佛法产生影响,所谓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这样的事情,不要说不做了,做的时候表现得不积极,很勉强,那都不对的。 那得积极主动地去做。 什么原因呢? 没有原因,应该的。 还有原因吗? 得反过来问你为什么不做? 为什么不做? 你学菩萨为什么不像菩萨一样做呢? 还问别人为什么要做。 岂有此理。 就好比你自己做医生,现在有病人了,你不去看病。 为什么? 为什么? 你得解释一下了。 所以这些地方,我们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遭遇,去实实在在地理解。 佛法要这样去用,它是活的,这是戒。 因此可以说,持戒是布施的进一步落实。 付出,用这样具体的方法去付出。 付出的同时,尽量减少对众生的伤害,这是持戒的精神。 发布时间:2025-08-11 13:36:29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1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