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宋智明:第三十三课 天台宗的果位 内容: 第三十三课 天台宗的果位天台宗开示三谛圆融的妙理,其所显示如来的果地,也是三身互融,三土互摄。 三即一,一即三,不一不异,不相隔历。 所谓“三身”是:一、法身 即是法性本有的理体,以法为身,法尔真实如是,平等不异,无来无去,不生不灭,竖穷三世,横极十方,有佛无佛,无不遍满,此又称为“毗卢遮那佛”。 如《法华文句》所云:“有佛无佛,性相常然。 ”即是此身。 有自性清净、离垢清净二义。 二、报身 即是契合法身如来的大觉智相。 法身无限,报身亦无限。 此报身佛修因感果报得诸惑尽净,众德悉圆,此又称为“卢舍那佛”。 所谓:“以如如境,契如如智。 ”即是此身。 有自受用、他受用二相。 三、应身 即是大觉的外用,随机缘应现成道,化益众生,此即“释迦佛”。 所谓:“和于功德法身,处处应现,八相成道,转妙*轮。 ”即是此身。 有胜应、劣应二种。 上述三身,即是理、智、悲的三德,如配之三谛,法身为中谛,报身为空谛,应身为假谛。 三谛圆具而融通,三身无碍而相即,此三身中,举其一身,即摄归其余二身。 举一法身,即具报、应二身;举一应身,即具有法、报二身。 如《法华经》说:“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 ”又说:“我成佛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祗劫,常住不灭。 ”这样的法身中具有三十二种应身的相好,释迦牟尼佛亦复现有法、报的理智,可知法身以外无报、应二身,应身以外无法、报二身。 兹列表如下:法身——(中谛)毗卢遮那佛——理德佛 身 报身——(空谛)卢舍那佛———智德 即一佛身应身——(假谛)释迦牟尼佛——悲德再由佛身而推至佛土,也是如此。 一切如来的法、报、应土,互相融即,无一非是实相如如的境界。 兹列表如下: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土————————报 土寂光土————————法性土又,天台宗的重心在于圆教,所以在果位上便是圆具法、报、应的三身三土,即三身圆具、三土融即的一实相境。 兹列表如下:劣应身————凡圣同居土胜应生————方便有余土——应身——应土报 身————实报庄严土法 身————常寂光土一、凡圣同居士:指凡夫与圣人杂居的国土,有净秽之别。 如娑婆世界是同居秽土,极乐世界是同居净土。 二、方便有余土:二乘、三贤等所居三界外净土。 二乘、三贤位行人依方便道,断三界见思惑,了分段生死,但尘沙无明未破,变易生死未了,故称“方便有余”。 三、实报庄严土:为断除一分无明的菩萨即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所居的果报土,系酬报真实之道的无碍自在国土,纯属菩萨所居,无有凡夫二乘。 四、常寂光土:也称为“理性土”。 此为全断无明离分段变易两种生死的妙觉究竟果佛所居。 此土就理性本体,涅槃三德(如来秘密之藏)立名。 即常意在法身,即法性本在常住之体;寂意在解脱,即法性自在应物之用;常意在般若,即法性明了照物之用,三者不纵不横,非三而三,总为一秘密藏。 这四土其体本一,四而非四,只是由于业力,修证感得报应不同而所知见亦不同,同一法界,无二法界。 有因地修行,必有果地证得果报。 这里三身四土即是果报,而一般地身约正报而言,土约依报而言。 究竟地,依正不二,身土不二,只是一个法界法性。 从上述圆证的果位上,可知台宗诸法实相等圆理在因地修行的作用,由于圆解圆修的殊胜,所以在果位上才显示了圆满究竟的妙德。 练习题:1. 天台宗所显示的果地有那些特征? 2. 什么叫法身? 3. 什么叫报身? 4. 什么叫应身? 5. 三身的关系如何? 6. 三身与三谛如何配合? 7. 三身与三土的关系如何? 8. 四土如何解释? 9. 圆理与圆果之间有何联系? 思考题:1. 应该从哪个角度去理解三身、三土、三谛的圆融关系? 2. 从果位的圆德上,你认为它的价值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5-08-10 11:29:16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13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