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周叔迦:空与有 内容: 空与有周叔迦第一节 绪 说世人听到佛法是谈空的,多半惊奇怀疑恐惧。 以为明明万象森罗,有事有物,有身有心,又何尝能空? 况且佛教也谈因果,也谈修行,也谈成佛。 假便一切皆空,又何从有因果,又何必修行,也何从有佛呢? 这都因为不明了佛教所谈空的意义,所以疑惑佛教的也有,诽谤佛教的也有。 凡是有一个名字,必定有一种意义。 凡是说一句话,必定有先后的次第。 而真理是一时具足多种意义的。 所以用语言文字来解释真理只是平面式的,而不是立体的。 研究的人应当由平面式的语言文字而领会到那立体式的真理。 假使胶着在平面上,那是古人所谓死于句下,那便永远不能得到真理。 佛教徒对于佛教所说空与有的认识,也应当如此。 第二节假 名佛教所谈的空,是从假名起始的。 人类由思想而有语言,由语言而有文字。 但是结果所有思想永久不能超出文字语言之外。 譬如赌博,骰子牙牌等等,都是人所假定的,而结果所有输赢全受牌与骰子的限制。 在赌徒认为牌与骰子有一种必然的道理,而不能明了他的空虚。 一切世间万法都是如此。 我们人类从生至死只是受语言文字的支配。 语言文字只是假名,所谓是诸法无名,假与之名。 一切语言文字固然是假定的,不过等于一种符号。 但是被这符号所表示的必定有一种实质。 仔细研究,所谓万物的个体都不是单纯的,更不是本有的。 一切一切都是假借其他而成立的。 譬如桌子是木头的,钱是金的,房屋是砖瓦木石所成的。 万事万物都是假他而得一个专名而已,所以举世无非假名。 万事万物既然都是假他而有,所以都无有个体,佛法叫作无有自性。 五个体的事物当然是假事假物。 可见得一切语言文字所表示的不过是些虚伪事物而已,而真实的是语言文字所不能表示的。 语言文字本来是空虚的,万事万物又是虚伪的,所以结果万事万物只随语言文字而变幻不定。 因为名有种种不同,而万事万物也有种种的差别。 无有某一种的名,便无有某一种的事物,可见得举世只是空名而无实事。 所以佛教说:万法皆空。 第三节 体用名事物与名言虽都是虚假,但不能说事物即是名言。 一切事物可以有三项分别:一是体,二是用,三是名。 从这三方面来讨论事物究竟是空是有,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有人说佛教一向只说空,有人以为体无而用有。 种种的计较却都是错的,是偏的。 佛教并不一向只主张空,说空说有的关键只在承认假与不承认假而已。 若是核实从本体上立论:万事万物既然无有本体,借他为体,当然就是体空。 用是依体而起。 体既借他而成,用于名也只是他的用与名,而不是此事此物的用与名。 所以万事万物无体无用无名。 若是只对于体用核实,对名上承认假定;便是无体无用而有名。 因为体是借他而成,所以无体。 用依体而起,体空所以用也空。 名却不依靠体,不过从表面的相状而起的,所以名可以是有,便是承认假名是有。 若是只对于体上核实,对于名、用都承认假定,便是无体而有用有名。 因为体必须就自己真实上说,却是都是借他而成,所以说无体。 用是就相对待而成立的,必须众多事务相聚相待方有的,所以用可以是有,便是承认假用。 根据用而定名,用既是有,名也决定有。 万事万物虽借他而成,他既被借,便与不被借不同,所以万事万物有个假体。 体既是有,用名当然也有。 由此看来,有是假有,空是真空。 何以佛教说万法皆空? 因为万法的体、用、名都是假有的。 万象森罗所以能生能灭,相续不断的有,都由于体、用、名都是真空的。 总括起来说:真空即是假有,假有即是真空。 佛教所说的空,并不是要消灭万事万物,只是解释万物万事所以有的真实状态而已。 目的是要人了解空有不二的真理,因为世间人都知道有,却不知道真实状态。 所以佛教解释说:那万有不过是个空。 佛教对于那一般知道空而不知道空的真实状态的人,便必定解释说:那空实在即是这万有。 知有而不知空,与那知空而不知有,是同一病态。 第四节 二假三假四假就事物的人我上分有二种假:一是众生假,二是法假。 众生是就自我分上说的。 众生有内外、粗细、染净等不同。 内即是色、受、想、行、识五阴和合成为众生,外即是地、水、火、风四大和合成为草木等。 细是五阴成人、四大成木等,粗是多人成军、多木成林等。 染是凡夫,净是圣贤。 这一切都是空虚的和合,叫做众生假。 法是通指一切事物说,也有内外、粗细、染净等不同。 内即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外即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粗是因和合,即是由细成粗,集别成总,如人木军林等;细是法和合,即是众义同体相成,如无常、苦、空等义相成。 染是生死,净是涅架。 这一切都是无自体的,叫法法假。 从体用名上分别有三假:一是法假,二是受假,三是名假。 法是指一切单纯的根本事物,即是前边所谓众生假中的细,法假中的法和合。 受是指一切由众生基本的事物集聚所成的,即是前边所谓众生假中的粗,法假中的因和合。 名是法受二者的名。 名字是思想假设的,所以是假。 这名假最浅近易知。 受是由众法成的,所以是假。 这受假也还可以使人相信。 唯有法假是难觉察的。 假使明白法假,那受假、名假都不辨而自明了。 为了直接表明法假,便有四种假:一是因生假,二是因成假,三是相待假,四是相续假。 由因生果是因生假,集别成总是因成假,长短大小相待而有是相待假,前灭后生相续而起是相续假。 就因成假说:那由因生果,这果是自己生起呢? 还是从因起的? 若是果自生起,那是自生,便无须因了。 所以自生是不可能。 若是从因起的,那是他生。 因对于果是他,非因对于果也是他。 既然由因的他生果,何不从非因的他生果? 所以由他生的也是不可能。 若是果本自有,遇因方生,那是共生。 但石中榨不出油,沙中亦榨不出油,当然沙石合在一处也榨不出油。 自不能生,他不能生,当然自他共还不能生。 所以共生也不可能。 若无因而生,何不一时生起一切事物? 可见无因而生也不可能。 除了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之外更无可生的情状,然而万法生生不已,可见都是虚假的。 因成中集别成总也如此。 总自成总是自生;由别成总是他生;总本自有,遇别而成是共生;无因而成是无因生。 也都是不可能的。 相待中若是待有而有是自生,待无而有是他生,待亦有亦无而是共生,待非有非无而有是无因生。 也都不可能。 却是诸法假待便有所成,那所成一定是虚假的。 相续中若是前灭后生是自生,前不灭后生是他生,前亦灭亦不灭是共生,前非灭非不灭是无因生。 也都不可能。 可见一切法相续生起,也都是虚假的。 由四生不可得,决定证明四假。 在法假、受假、名假之中各各都有四假的状态,所以一切皆假,假有即是真空。 (载于三十一年十二月《佛学月刊》) 发布时间:2025-07-22 15:25:05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1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