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黄念祖:国界严净 第十一卷 内容: 国界严净 第十一卷黄念祖老居士【佛语阿难。 彼极乐界。 无量功德具足庄严。 永无众苦。 诸难。 恶趣。 魔恼之名。 亦无四时。 寒暑。 雨冥之异。 复无大小江海。 丘陵坑坎。 荆棘沙砾。 铁围。 须弥。 土石等山。 唯以自然七宝。 黄金为地。 宽广平正。 不可限极。 微妙奇丽。 清净庄严。 超逾十方一切世界。】自本品到第二十一品,主要宣演极乐的国土庄严。 《往生论》的画龙点睛的妙语极乐三种庄严(一佛、二菩萨、三国土)入一法句,一法句即清净句,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极乐全部只是一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其中万事万物,一草一木,没有一样不清净;没有一样不是真实智慧甚深般若的显现;没有一样的本体不是无为法身。 法身无相无为,也无无相,也无无为,所以繁兴大用,现一切相。 昙鸾大师《论注》说:相好庄严即法身,全显事理无碍无上殊胜的离言境界。 若专执法身无相,则未免仍偏于执理废事。 因此,经中一切妙相,当相即道(这是密宗言语);即事而真,事相即是真如。 而且事相体用一切圆融无碍,一毛一尘没有一样不是圆明具德,一一竖穷三际(串彻于过现未三世),横揽十虚(在空间遍一切处),一一都是不可思议。 不能以情相见,不可思虑而知,所以处处事事无碍,处处是一真法界。 这是我们在研读以下二十品经文前首先应当明白的。 本段大意:佛对阿难说:那个极乐世界,是无量功德所成就,所以国土庄严清净,具足一切庄严,永离种种苦难、三恶趣(鬼、畜、地狱)与魔恼的名字。 众苦诸难恶趣魔恼,连个名都没有,何况有实。 国中没有春夏秋冬、寒冷暑热、阴雨的现象,也没有海洋、河流、山陵、坑坎不平、荆棘、沙漠、铁围山、须弥山、土石所成的种种山,只是一片平坦整齐、广大无边、以自然七宝和黄金所成的大地。 国土是妙中的妙,所以叫微妙,华丽中的华丽,所以叫奇丽。 国土的清净庄严超过十方一切世界。 以下再把重要文句详细解释一下:无量功德具足庄严。 昙鸾大师《论注》说:从菩萨智慧清净业起,庄严佛事。 依法性入清净相。 是法不颠倒,不虚伪,名为真实功德也。 《论注》是说:法藏菩萨住真实慧,庄严佛土,所以说是菩萨清净业起,庄严佛事。 这两种说法是完全一致的。 《往生论》又说,极乐三种庄严,入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现《论注》说:依法性入清净相。 法身即是法性身,也即是法性。 法藏菩萨庄严佛土,是从法身理体显现清净国土,这也就是《往生论》国土庄严入清净句,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正因本体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是真实之际,不颠倒,不虚伪,所以这样显现的一切事相,名为真实功德,更没有任何另外的一法。 盖离开了真实便是虚伪,所以真实功德就是无量功德,自然也就具足庄严。 诸难又叫八难:(一)地狱难。 在地狱中闻法很难。 (二)畜生难。 (三)饿鬼难。 (四)长寿天难。 寿五百劫,是色界四禅中的无想天。 他的无想跟鱼在冰中冻了一样,一旦冰化鱼又能动了。 (五)北俱卢洲,那儿佛不去,困难。 (六)盲聋喑哑难。 瞎子、聋子、哑吧,这都很难。 (七)世智辩聪难。 自命聪明的人都要警惕,如果你只是世间邪智,再加上能说会道,长于舌辩,会写文章,喜爱外道理论,不信出世正法,就属于这一类,要成道很难。 (八)生在佛前佛后难。 最后是生到不遇见佛的时候,很困难哪。 恶趣,就是三恶道。 魔恼,魔能恼害人的身心,所以也叫魔恼。 魔是魔罗的略称,也就是他化自在天中魔王波旬的另一个名字,这类鬼神有很大的魔力,能恼害修行人。 亦无四时。 寒暑。 雨冥之异。 四时是春夏秋冬。 寒是大冷,暑是大热。 雨是下雨。 冥是阴天。 这些都没有了,那就永远在温和晴朗的天气之中。 以上是天时。 至于地理,也没有大小江海的惊涛骇浪、丘陵坑坎的蜀道难行,荆棘不生,沙砾绝迹,更没有铁围须弥土石等山,只是一片平坦方正的无边大地。 须弥山是四大部洲的中心,铁围山是外围。 日月围着须弥转,四天王天在这个须弥山的半腰,顶上是帝释所住的帝释天。 须弥山以上还有色界天、无色界天,都在空中了。 这是一般世界的安立情况。 但在极乐,须弥山、铁围山都没有了。 在极乐世界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 地是七宝跟黄金所合成。 自然表示不是造作所成,不因安排而得,所以说是自然。 这是由于修德有功,性德的自然显现。 七宝的名称各经不同,这无所谓,这些宝只是打比方而已。 因为极乐的美妙,世人无法想像,只好用世间的宝来作譬喻。 本经七宝是:金、银、琉璃、水晶、琥珀、美玉、玛瑙。 至于地的形态,则是宽广平正,不可限极。 宽是宽阔,广是广大,平是齐平、平等,正是正大。 地平如掌,没有边际。 因为它不可限极,所以《疏钞》说分明在目前。 极乐世界的天时没有寒暑阴雨之别,一味是温和晴朗,大地上没有山河险阻,一片是平坦宽广,这都是由于法藏菩萨住真实慧,庄严佛土,所以心净土净,心平地平,心和一切皆和。 正如昙鸾大师说依法性入清净相,极乐众相都是依性而入,法性平等一味,无差别相,所以天时地形无有差别;法性广大无有边际,所以极乐国土不可限极;法性普具善美,穷微极妙,所以微妙奇丽,清净庄严。 妙就是胜妙难思,微妙就是妙中之妙、难思中的难思。 丽就是华丽,奇是奇特,奇丽就是独超无比的美妙和华丽。 《观经》说,极乐大地是七宝所成,每一个宝里有五百色光,这些光就像花朵,像群星,像月亮,悬在空中。 极乐世界美妙奇特,最重要之处在于整个极乐都是清净庄严。 世间也有许多惹人爱恋喜悦的东西,如诱人情欲的邪香、郑卫之声的音乐、令人狂乱的流行舞蹈,令人心欢,令人中毒。 但极乐国中一切景色令人心悦而无染着,境与心都是清净庄严。 清净是无染,庄严是具德;清净令人心静,庄严令人心敬。 这就因为极乐国土是清净本性所庄严成就,所以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越十方一切世界。 【阿难闻已。 白世尊言。 若彼国土无须弥山。 其四天王天。 及忉利天。 依何而住。】说到这儿阿难就问了:彼国没有须弥山,那么四天王天、忉利天(在须弥山顶),在哪儿存在着? 阿难是按这个世界的现况发问。 【佛告阿难。 夜摩兜率。 乃至色无色界。 一切诸天。 依何而住。 阿难白言。 不可思议业力所致。】佛就反问阿难:我们这个世界,夜摩天(从夜摩以上的天住于空,叫空居天)、兜率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依什么住啊? 这些天界住于虚空并不依赖须弥山,你为什么认为必须依须弥山呢? 阿难答:是不可思议业力所致。 业是造作,例如目前小学生在家中应做的功课练习,叫做家庭作业。 俗话中事业的业也是这个含义。 行善的业叫做善业,作恶的业叫恶业。 善业就有出生善果的力量和作用,恶业就有出生恶果的力量与作用,这就是业力。 阿难是说,从夜摩天以上的诸天,不依靠须弥山能住于虚空,是因众生不可思议的共同业力所造成的现象。 【佛语阿难。 不思议业。 汝可知耶。 汝身果报不可思议。 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 众生善根不可思议。 诸佛圣力。 诸佛世界。 亦不可思议。 其国众生。 功德善力。 住行业地。 及佛神力。 故能尔耳。】佛就对阿难说:不思议业你可以知道嘛? 你本身的果报不可思议。 果报,总起来说,是指过去所作的善业或恶业所感得的结果与回报。 佛接着又说: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 业报指业因与果报。 《普贤行愿品》: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 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据《俱舍论》恶业势力最为强盛,虽世尊也不能遮免抑制。 )所以,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 众生善根不可思议。 所以《大集经》说:众生之行不可思议,众生境界不可思议。 这两句话很深很深。 临济禅师说:你欲识佛祖么? 只你能听法的便是。 又说:每日多般用处,欠少什么? 六道神光,未曾间歇。 六道神光: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能尝味、口能说话等等,都是神光作用,从来没有间断。 这个是临济的语录中的精华。 禅宗古德有一最精妙的偈语: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偈语是说:凡人的心总是随着外境而转动,这本是妄动,但是这能随外物而转动之处,实在是幽深奥妙。 若能认清了这个转处,那就是随着流转而认识本性了,识了自家本性,当下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虚空都碎了,还有什么叫喜叫忧。 以上听法的便是佛、六道神光未曾间歇、随流识性,皆直指众生的善根,实在是超情离见,不是思量分别之所能知。 以上是宗门,若论教下,亦复如是。 《法华经》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都成佛道了,所以同显众生的善根不可思议。 诸佛圣力。 诸佛世界。 亦不可思议。 《宗镜录》:有五种力不可思议,佛法威德力是五种力之一。 佛力不可思议,故成就的佛土也不可思议。 昙鸾赞叹极乐世界,光作佛事怎么可以思议! 水作佛事怎么可以思议! 底下都有,树影子也能作佛事,声也能作佛事,怎么可以思议呀! 最后还有一句话,最重要,赞诸往生者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往生极乐的人没有断烦恼就得涅槃,这样的殊胜方便怎么能思议! 这正是极乐世界不可思议中的不可思议。 其国众生。 功德善力。 其国,指极乐国。 善力,修善所得之力。 往生众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正助兼修,有种种的功德善力,于是可以安住在阿弥陀佛大愿大行大业成就之地。 安住极乐就是住行业地(住于弥陀行愿成就之地)。 进一步据昙鸾大师说:见弥陀身相得平等身业,闻佛的名号得平等口业,遇见光知法得平等意业。 住于如来身口意,这就是住于如来行业地。 由于往生众生有殊胜功德善力,并且安住极乐学习弥陀所行,更加上导师阿弥陀佛的威神功德力,所以彼土不赖须弥山。 【阿难白言。 业因果报。 不可思议。 我于此法。 实无所惑。 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 故发斯问。】阿难禀白说:这个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没有疑惑。 极乐世界以无比殊胜的因,得无比殊胜的果,我没有疑惑。 我是为将来的众生,替他们破除疑惑,代替他们提问。 发布时间:2025-04-02 18:08:32 来源:素食购 链接:https://www.sushigou.com/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