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伯乐识马的故事

有一次,春申君为了说明自己善于识人,便向汉明讲了一个“伯乐识马”的故事:

他说:“春秋时期,秦国有一个名叫孙阳的人,非常善于识别马匹的优劣。因为在我国神话传说中掌管天马的星名叫伯乐,因此,人们为了表示对孙阳的尊敬,就称他为伯乐。传说有一次伯乐路过虞坂,看见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一大车盐巴向太行山走去。它吃力地行走着。尾巴无力地下垂,蹄子全磨破了,浑身汗水淋淋,嘴里流出的口水滴在地面的尘土里。盐车拉到半山坡,这匹马再也走不动了,赶车的只得让车停下来。伯乐看到这样一匹千里马竟然屈就在这里拉盐车,感到非常惋惜,就连忙从自己的车子上跳下来,脱下自己身上穿的麻布衣袍盖在马的身上。这匹马遇到了知音,便低下头,依偎在伯乐的胸前喘着气。接着,又仰起头来放声嘶鸣,声音洪亮,直冲云天,像金石一般铿锵有力。”

春申君讲完了“伯乐识马”的故事之后,希望汉明不负所望,为楚国的兴盛做出自己的贡献。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伸出“伯乐识马”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善于发现、识别和任用人才。

成语故事不知不识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知道维护老师的尊严。

赵简子问子贡:孔子的为人怎样?子贡说:让人认识不了。简子不高兴了,说:你跟随孔子学习了几十年,学成了才离开他。现在我问你,你却说认识不了,为什么?子贡说:如果让一个非常渴的人到江海里去喝水,他也只能喝下他能喝的,孔子就像江海一样,让我如何能认识他呢?

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说:是孔子。景公问:孔子贤吗?子贡说:贤。景公问:有多贤?子贡说:不知道。景公说:你知道孔子贤,却不知道有多贤,有问题吧?子贡说:大人、小孩、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都说天高,可到底天有多高呢?谁也不知道,所以我说孔子贤却不知道有多贤。

不知不识指知识不多。旧喻民风淳朴。

(出自《刘向说苑》和《列子?仲尼》)

寓言故事伯乐训马

马本来具有天生的素质,它的蹄子可以践踏霜雪,它的皮毛可以抵御风寒。它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扬蹄奋起奔跑如飞好像腾云驾雾一样,这是自然赋于马的本性。宫殿般豪华的房屋和宽大的高台对于它来说都是无用的。

但是由于伯乐的出现,马的景况就完全改变了。伯乐曾因善于识别千里马而闻名于世,后又从事训练马的行当,不久又成了远近闻名的训马高手。

伯乐训马的办法很多,马只要到了他的手里就要采取了烙、饿、打、困的方法把马治服。所谓烙,就是为了把马的天生气势打下去,就用烧得火红火红的烙铁烙马,马被烙得遍体鳞伤,没了气力,然后修剪马毛,铲削马掌,烙上印号,这样经过训治,十分之二三的马就要死掉了;所谓饿,就是为了训练马的耐力,饿了不让马吃,渴了不让马喝;所谓打,就是为了调整马的奔跑速度和技巧,便时快时慢的控制它,用鞭子狠狠抽打,使马按照人的意图行进。所谓困,就是在马受了这些折磨以后,再把马关在马厩里,长期困乏它,经过伯乐的训治,马死一半以上。

庄子说:马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它们就摩擦颈项,表示亲爱;忿怒时,就背相对,互相踢蹋。马所晓得的已尽于此了。等到把驾马的横木加在马的身上,用遮眼的东西加在马的头上,使马的行止齐一,马方才知怎用眼睛斜看,不愿就范,曲颈不伸,欲脱其扼,甚至猛戾抵突,吐衔窃辔,而不驯服。所以使马晓得这些,失去了它们的本性,以致行动诡诈,近于盗贼的,都是伯乐训马造成的啊!

哲理故事青鬃马与伯乐

青鬃马与伯乐

一天,伯乐在集市上选了一匹上好的青鬃马。他说,只要经过训练,这匹马一定可以成为千里马。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无论伯乐采取什么办法,青鬃马的成绩始终不理想。每日的奔跑距离,总是在900里左右徘徊。伯乐对青鬃马说:“伙计,你得用功啊!再这样下去,你会被淘汰的!”

“没法子啊,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了。”青鬃马愁眉苦脸地说,

“真的吗”

“真的,我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新的一天训练开始了。青鬃马刚起跑,突然背后响起惊雷般的一声吼叫。青鬃马扭头一看,一头雄狮旋风般向他扑来。

青鬃马大吃一惊,撒开四蹄,拼命地狂奔起来。

晚上,青鬃马气喘吁吁地回到伯乐身边说:“好险!今天差点喂了狮子!”

伯乐笑道:“可是,你今天跑了1050里!”

“什么我今天跑了1050里”青鬃马望望伯乐,伯乐脸上挂着欣慰的笑容。

青鬃马心中豁然一亮。从此,它一上训练场,就设想有一头狮子在后面追赶自己。后来,它果然成了一匹千里马。

人生哲理:我们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其方法就是要施加压力。压力能引发动力,动力可以激发潜能。

成语故事风马牛不相及

春秋初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大力进行改革,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初期较强大的诸侯国家。齐桓公还打着尊王攘夷,拥护周天子的旗号,大会诸侯,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声威大震,中原的诸侯没有不屈从他的。但南方楚国的国力也在不断增强,楚成王不但不服齐桓公,还要与他抗衡。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声威,就率领齐、鲁、宋、陈等八个诸侯国的军队去攻打蔡国。蔡侯只好连夜逃往楚国,请求楚国出兵援助。齐桓公看到蔡侯逃往楚国,于是率领军队长驱直入向楚国进发。

楚成王派使臣到齐国军营中来,对齐桓公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这意思是说,您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相隔这么远,就是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不料,您居然来到我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

管仲立马替齐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周成王时最高的公卿)吩咐我们先君姜太公(即姜子牙)说:五侯九伯,你都可以讨伐,以辅佐周王朝,并且赏赐给我先君领土: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长期不向周天子进贡楚国的特产,我们要向你们征求;再有,周昭王巡行南方时,被淹死在汉水,我们要向你们问罪。楚国使臣说:不进贡特产,确实是我们的失职。至于周昭王淹死的事情,楚国是不能负责的。如果您要问罪,请您自己到汉水边去问吧!

管仲一时之间,哑口无言。齐桓公见楚国不屈从自己,接着就派大军来到召陵。楚国在强大的联军面前,只得派大夫请求议和。齐桓公得知楚国早已有所准备,如果用武力讨伐楚国,势必会落个两败俱伤,只好同楚国讲和,双方言归于好,各自撤军。

后来,人们将楚国使臣所说的风马牛不相及引申为成语。

伯乐识马的故事

成语故事伯乐识马的故事有一次,春申君为了说明自己善于识人,便向汉明讲了一个“伯乐识马”的故事:他说:“春秋时期,秦国有一个名叫孙阳的人,..

倒履相迎的故事

成语故事倒履相迎的故事「倒履相迎」原作「倒屣迎之」。东汉献帝时,左中郎将蔡邕是一位博学多闻的文学家、书法家,很受朝廷器重,在当时很有名气,家里经常高..

侯门如海的故事

成语故事侯门如海的故事崔郊的住处在汉水之上,他的姑姑有个女仆容貌端庄,并且擅长音乐。因为贫穷,他姑姑就把这女仆卖给了连帅,卖了41万钱,分别的时候,两..

债台高筑的故事

成语故事债台高筑的故事三千多年以前,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朝代的时候,周朝是十分兴盛的,这就是所谓大周八百年。可是传了八百多年,周天子的权力越来越小,..

倒行逆施的故事

成语故事倒行逆施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名叫伍奢,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伍尚,小儿子叫伍员。伍奢和费无忌都是楚平王太子的老师。费无忌是个奸恶小人,常在楚..

兵不血刃的故事

成语故事兵不血刃的故事兵不血刃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兵器上没有血。表示未经作战就取得胜利。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侃传》,默在中原,数与石勒等战,贼..

兵不厌诈的故事

成语故事兵不厌诈的故事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

初出茅庐的故事

成语故事初出茅庐初出茅庐【字词解释】茅庐:草房。原比喻刚展露头角。【故事】东汉末年,隐居在南阳隆中的诸葛亮很有才学,号称“卧龙..

刚愎自用的故事

成语故事刚愎自用的故事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

割席分座的故事

成语故事割席分座的故事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捡起来,但是看见管宁的神色不对劲就又扔了金子..

别开生面的故事

成语故事别开生面唐代着名的画家曹霸,擅长于画人物和马。他的名声传到京城长安,连深居宫廷的皇帝唐玄宗也知道了。玄宗经常召他进兴庆宫,命他当场作画,并时..

包藏祸心的故事

成语故事包藏祸心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北面的郑国国君想把大臣公子段的女儿嫁给楚国的将军公子围,用结亲的方式同楚国建立友好关系,不料,楚国却想用公子围到..

劳思逸淫的故事

成语故事劳思逸淫的故事春秋时期,鲁国贵族子弟公父文伯继承祖上大夫的爵位,他退朝回家见母亲敬姜正在渍麻,看到母亲辛苦的样子,让她不要干这下人干的活,母..

单者易折的故事

成语故事单者易折的故事从前吐谷浑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他患病临近死亡时对他的儿子与弟弟们说:你们各拿一枝箭给我,叠放在地上。然后吩咐弟弟慕利延说:你..

千金买骨的故事

成语故事千金买骨的故事战国时,燕国昭王继承王位。他打算招纳贤士兴振邦。他问郭隗:你看如何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郭隗说:让我给您讲个故事。从前,有..

厉兵秣马的故事

成语故事厉兵秣马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公元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

危如累卵的故事

成语故事危如累卵春秋时期,晋灵公贪图安逸,讲究享乐。他有吃不尽的山珍海味,穿不尽的绫罗绸缎,有很多美女侍奉,但他觉得还不够。一天,他突发奇想..

叶公好龙的故事

成语故事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注音】yègōnghàolóng【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

受宠若惊的故事

成语故事受宠若惊的故事唐太宗时期,官吏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责任问题,先后三次给漕运官更改考评政绩中下、中中、中上,该官吏表现出宠辱不惊。后来..

恐龙的蛋

睡前故事恐龙的蛋有一只小恐龙,她的名字叫球球,球球住在一个很大的森林里,她每天在森林里吃着青青小草和嫩嫩的树叶。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球球长得又高又大了,..

各自为政的故事

成语故事各自为政战国时候的史书《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郑国的公子归生听了楚国的意见,准备出兵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乐吕带兵抵抗,两军在大棘这个..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

成语故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明帝曹睿死时,托付曹爽与司马懿辅佐齐王曹芳治理天下。曹爽与..

同流合污的故事

成语故事同流合污的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同他的学生万章谈起孔子十分厌恶乡愿,万章不明白乡愿是什么人。孟子说乡愿是乡里那些八面玲珑、惯于奉承讨好别人的老好..

合浦还珠的故事

成语故事合浦还珠的故事东汉时期,合浦郡盛产珍珠闻名海外,当地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使得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汉顺..

后顾之忧的故事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

名缰利锁的故事

成语故事名缰利锁的故事发音:míngjiānglìsuǒ解释:缰:驾牲口用的缰绳;锁:锁链。比喻名利束缚人就像缰绳和锁链一样。出处:..

嗟来之食的故事

成语故事食前方丈的故事【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要求自己的学生积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要学生不要气馁,不要被对方显赫威势所吓倒。面对这些王公大臣高堂..

吴牛喘月的故事

成语故事吴牛喘月西晋初年,朝中有位大臣名叫满奋。他身材高大魁梧,看上去体格似乎很健壮,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生来体弱,尤其怕冷。每当冬天来临,京城洛阳北..

围魏救赵的故事

成语故事围魏救赵的故事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故事

成语故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故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选自《论语第十八章微子篇》。《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