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病入膏肓

成语解释 形容人的病情极为严重,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并引申形容某种情势或问题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作者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源于《左传 成公十年》.

晋景公生了重病,经过许多医生医治,都不见好转.后来,他听说秦国有个名医的医术非常高明,于是便派人日夜兼程去请.在医生还没有到来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两个小孩子站在他身边说话.一个说:你知道吗 秦国要来个名医,恐怕要伤害我们.另一个满不在乎地说:你怕什么!我们居肓之上,膏之下,他是没法对付咱们的.不久,名医到达晋国,立刻给晋景公诊病,医生对晋景公说:你的病非常危险,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下,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也无济无事.晋景公想起自己做过的梦,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罢,让人送给医生一份厚礼,让他回秦国去了.

后来,人们用病入膏肓形容人的病情极为严重,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并引申形容某种情势或问题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成语故事病入膏肓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缓,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缓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缓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不过这只是一个传说!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都吓得惊慌失指,四处躲避,唯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动。桓温感叹他说:面对奔马而能稳坐的,将来一定是个黑头公的人!桓温为了试王殉的才学,趁幕僚们在议事的时候,派人偷偷取走了王殉准备发言的文稿。王殉发言时,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桓温拿出他的文稿对照,发现他说的内容与文稿上的相同,但文字没有一句相同,不由对他十分钦佩。

一天晚上,王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chuan)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醒来后,他对家里人说:我梦见有人送我如同椽子那样的大笔,看来有大手笔的事情要我做了。王殉的预言马上成为事实。就在这天上午,晋孝武帝突然死去,由于王殉文笔出众,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孝武帝的溢议等,全交给他起草。这种殊荣是历史上少见的。

成语故事按兵不动成语故事

【拼音】n bīng b dng

【典故】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恃君览》

【释义】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贸然行动是要付出代价的。

【用法】作谓语、定语;多指接到任务后不肯做

【结构】兼语式

【近义词】以逸待劳、裹足不前

【相反词】雷厉风行、闻风而动

【同韵词】诳时惑众、兴戎动众、省吃细用、言必有中、一心两用、厚栋任重、恩威并重、行师动众、调词架讼、欺世惑众、......

【邂逅语】下象棋不走卒

【年代】古代

【灯谜】休战

【造句】在探清敌人的虚实之前,我军还是先按兵不动。

【故事】: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情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意外情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况且卫国只不过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叛晋国投靠齐国,一定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经过这半年来,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成语故事蓝田生玉成语故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书.诸葛烙传》,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奇之,谓瑾曰: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三国时,东吴大将军诸葛瑾,字子瑜。他有个儿子叫诸葛恪(ke),从小聪明伶俐,口才极好,善于言辞,孙权对这孩子很宠爱。

有一次,孙权在朝廷设宴,六岁的诸葛恪随父参加。诸葛瑾的脸长得特别长,孙权想开他的玩笑,乘着酒兴,命人牵来一头毛驴,在驴的长脸上写了诸葛子瑜四个字,借以讥讽诸葛瑾脸长似驴。众人见了,捧腹大笑,诸葛瑾也感到很尴尬。诸葛恪见了,走到孙权席前,跪请添写二字。孙权命人将笔拿来给他。诸葛恪在诸葛子瑜四字后面添写了之驴二字,这样就成了诸葛子瑜之驴。满座大臣见了无不惊讶叹服,孙权见诸葛恪如此机敏,十分高兴,当场把毛驴赏赐给他。

又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父亲和你叔父诸葛亮相比,到底是谁高明?诸葛恪答道:我父亲高明。

孙权要他说出因由,他不假思索地说:我父亲懂得事奉明主,而我叔父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当然是我父亲高明。

孙权对诸葛瑾说道:人们都说蓝田生美玉,名门生贤良,真是名不虚传呀!

成语故事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

【注音】yè gōng hào lóng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后来,人们用“叶公好龙”这四个字比喻那些表面上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是真的喜欢的人或事。

【典故】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典故: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涸辙之鲋的故事

寓言故事涸辙之鱼庄子家已经贫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官吏家去借粮。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

炙手可热的故事

成语故事炙手可热的故事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但是,唐玄宗后来任用李林甫为丞相,政治开始腐败。公元745年,他封杨玉环为贵妃,纵情声色..

满城风雨的故事

成语故事满城风雨的故事潘大临是宋代黄州的一位诗人,他写过不少好诗。有一年秋天快到了,他的一位好友写信来问他:“你最近有新的作品吗?”潘大临回信说:“..

熟能生巧的故事

成语故事熟能生巧的故事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

物以类聚的故事

成语故事物以类聚的故事源于《战国策·齐策三》。春秋战国时,齐宣王招告天下贤士来帮助他治理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贤士在一天内给他推荐了7个有..

狐疑不决的故事

成语故事狐疑不决的故事黄河每年冬天都会结冰,但在深秋之时,河面刚刚结冰,冰层厚度难以估计,人们不敢贸然从冰上通过。于是人们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先让狐..

瓜代有期的故事

成语故事瓜代有期的故事“瓜代有期”、“及瓜而代”都是指两人轮流戍守一地,瓜熟时赴任,来年瓜熟再派人交接;后来引申为有一定的轮替期限,期限一到,自然有..

病入膏肓的故事

成语故事病入膏肓成语解释形容人的病情极为严重,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并引申形容某种情势或问题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作者出处《左传.成公十年》源于《左传..

画荻教子的故事

成语故事画荻教子的故事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亲欧阳观是一个小吏。在欧阳修出生后的第四年,父亲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在欧阳..

目无全牛的故事

成语故事目无全牛的故事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

痛饮黄龙的故事

成语故事痛饮黄龙的故事成语出处:北宋末年,北方金国(女真族)大举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奋勇抵抗,他们连连取胜,收复了大片失地,还准备度过黄河,向北追击。岳..

矮子看戏的故事

成语故事矮子看戏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小镇,镇上有个小矮人,身高不足三尺,他特别喜欢凑热闹。一天,他在街上闲逛,忽然听到一阵锣鼓声传来,心想:真热..

短兵相接的故事

成语故事短兵相接的故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写《九歌》热情讴歌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祭祀他们,歌颂他们的忠毅。诗文内容为:“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

磨穿铁砚的故事

成语故事磨穿铁砚的故事成语出处: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

破甑不顾的故事

成语故事破甑不顾的故事典故出处:《后汉书·郭泰传》:“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成语..

积羽沉舟的故事

成语故事积羽沉舟的故事【发音】jīyǔchénzhōu【释义】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细微的东西可以汇成巨大力量;也比喻坏事虽小,积..

秦镜高悬的故事

成语故事秦镜高悬的故事【释义】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不徇私情。也比喻人料事清..

筚路蓝缕的故事

成语故事筚路蓝缕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shù]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下军副将栾[luán]书极力反..

纵虎归山的故事

成语故事纵虎归山的故事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

网开三面的故事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

绕梁三日的故事

成语故事绕梁三日的故事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善歌唱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缺少粮食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

徒劳的寒鸦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

行人与浮木

几个行人一同沿着海边走,来到一处高地,看见大海的远处漂浮的木头,心想一定是一艘大海船。于是,他们等着它靠岸,想要搭乘这一艘船。当迎面而来的风把..

兔王卖耳

一兔王总觉得自己这个大王当得没人家的大王神气。瞧虎王、狮王、狼王,威风凛凛,或率领部下出击,或接受臣民仰拜。而自己呢,没什么王气?,只会带着部下逃避..

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

献鸠放生

中国寓言故事:献鸠放生古来有句俗话:行善积德。这句话是劝人多做好事,多做善事。遇到灾荒年间,有些殷实人家为救那些饥寒交迫的灾民免于饿死,捐米赈灾,..

两个青年学棋

有两个青年人想学下棋。他们听说奕秋是全国最有名的棋手,就邀着一起来到奕秋这里,拜奕秋为师学下棋。由于这两个学下棋的青年人学习时用心程度不一样,最后学习..

人和公驴

最初,上帝在同一天创造了人和公驴。两种动物本来是平等的,并无高下的差别。由于上帝的一种兴趣,他在创造各种动物的泥里,加了不同的佐料。在创造人的泥里,他加了智..

小偷的成长过程

有这么一位妈妈,非常溺爱自己的儿子,不管儿子做了什么,她都认为儿子是对的。那是儿子三岁的时候,她带儿子去超市买东西。看见儿子想偷偷的把一块糖揣进兜里,..

小猫嘟嘟

睡前故事小猫嘟嘟肥猫嘟嘟住在郊区的一幢三层楼房里。房前有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小院子。院子里除了一棵樟树外,还有一个近六平方米的花坛。男主人在城里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