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传大乘佛教体系里,二果属於小乘修行(罗汉道)的第二阶成果成效,因此也称为二果罗汉,在此之前则为须陀洹(初果罗汉),此之後则为阿那含(三果罗汉),基本意义与南传佛教相同。
与初果须陀洹相比,二果除了拥有初果的三个特质(断疑、断戒禁取、断我见)之外,再加上“贪、嗔、痴薄”的特点。
也就是说,二果圣者在修行证得果位的过程中,对世俗间之五欲生活(指财、色、食、名、睡,或者色、声、香、味、触)起了远离的心,欲望从根本上减少了。
在北传大乘佛教体系里,二果属於小乘修行(罗汉道)的第二阶成果成效,因此也称为二果罗汉,在此之前则为须陀洹(初果罗汉),此之後则为阿那含(三果罗汉),基本意义与南传佛教相同。
与初果须陀洹相比,二果除了拥有初果的三个特质(断疑、断戒禁取、断我见)之外,再加上“贪、嗔、痴薄”的特点。
也就是说,二果圣者在修行证得果位的过程中,对世俗间之五欲生活(指财、色、食、名、睡,或者色、声、香、味、触)起了远离的心,欲望从根本上减少了。